文稿 | 儒風君原創

1

下等人認命

在緬甸,有一羣人專門以訓練大象爲生。

很多人去緬甸旅遊,見大象被拴在一個很小的木樁上,難免心生畏懼。

但是後來發現,大象完全沒有扯動木樁的意思。

每次到了繩子的邊界,就停下了。

大象的主人說:在大象很小的時候,就把他們拴在木樁上。

那時候他們日夜扯動木樁,卻怎麼也沒法逃脫。

慢慢地他們就不再扯木樁了。

他們認命了,覺得自己一生只能被拴在木樁上。

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習得性無助。

很多人也是這樣。

考試屢次失敗,他們就會認爲是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從而放棄努力。

戀愛失敗,表白被拒,他們就認爲自己不配愛,不值得愛,在感情裏畏首畏尾。

什麼是認命?

就是失敗過幾次,就丟掉自己的鬥志,陷入絕望的深淵,人生也就此垮掉。

古人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生命從來不對誰寬容。

那些看起來輕鬆快樂的人,都是一步步艱難地走過來的。

沒什麼天賜的幸運,好命都是自己給的。

你若認命,誰也不能替你堅強。

2

中等人搏命

一個池塘裏的荷花,每一天都會以前一天的2倍數量在開放。

在第29天,荷花纔開了一半。

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

這是荷花定律。

竹子用了四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cm。

從第5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生長,僅用六週,就長到了15米。

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裏延伸了數百平米。

這是竹子定律。

熬過最漆黑的夜晚,才能迎來明媚的清晨。

可是黑夜漫長,太多人倒在黎明之前。

所以蘇軾才說: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咬緊牙關,拼命去搏,纔有熬過去的可能。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不認命,肯搏命,忍受一般人無法忍受的屈辱和磨難,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3

上等人知命

人不是神,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運行。

曾國藩努力一生,耗盡心力,卻依然不能挽救大清王朝的衰亡。

這是人力有限,天命難違。

但是曾國藩依然選擇盡心竭力,爲站好最後一班崗。

固然盡心竭力,並不強求結果。

認命的人消極頹廢,拼命的人希冀翻盤,知命的人盡心竭力,卻又豁達從容。

很多事情,人的努力並不能改變什麼。

唯一能做的,不過是盡一份心罷了。

知命的人輸得起,他們沒有執迷,相對於結果,他們更喜歡過程。

知命的人不強求,他們內心沒有執念,懂得物來順應,尊重天地自然。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爲君子。”

努力改變可以改變的,卻也可以接受不能改變的,做好能夠做到的,也能正視無法做到的。

這樣的人,努力奮進,卻又通透豁達。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

知天命,意味着一個人已經領悟了人生的侷限與可能。

做事依然廢寢忘食、樂而忘憂,但是對個人榮辱已經看淡,知道理想實現艱難,做事情不再強求結果。

他們勤勉努力,卻又豁達灑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