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為什麼要與美國唱反調--「三權分立」的再思考
[ 錄入者:admin |時間:2007-06-19 18:05:30 | 作者: | 來源:採集所得 | 瀏覽:50次 ]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政治體制改革曾一度呈現加快的勢頭,國內學術界也掀起了研究西方分權和制衡為特徵的政治制度的熱潮。後來,因為自上而下地發動了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批精神污染運動,使熱潮冷卻了下來。但是,那個時期的思想解放熱潮對如饑似渴求知的我們這一代人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如今,重溫那時的讀書筆記,真是百感交集。信息社會的高速節奏和網路快餐文化的形成,使我們今天已經很難再靜下心來,閱讀思想理論書刊、做讀書筆記了! 熱愛美國、為美國高唱讚歌、處處為美國政策辯護甚至削尖腦袋願做一夜美國人的漢人,無不推崇美國的民主制度。而美國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分權和制衡,即聯邦和州政府之間的上下分權、制衡與同一級政府內的分權、制衡,人們常常稱其為三權分立。但嚴格來講,三權分立只是針對同一級政權而言。三權分立,指的是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這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又相互制約這樣一種國家政治制度。它的理論前提之一就是人性本惡。這種人性論認為,人都是不可信的,人的本質是自私的,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人總是無節制的追求金錢、地位和權利。在政治生活中,人類不受權力的誘惑、不專權、不擅權的能力很差;任何自我約束的「德行」和「理性」都是不可靠的。所以必須用制度加以制約。於是就有了各種分權和制衡的理論和實踐。 具有初等幾何知識者都知道,三點確定一個平面;在所有的平面幾何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忘了也不要緊,拿幾根方便筷子和釘子做個試驗就知道了)。成語三足鼎立也闡明了這一道理。回到三權分立,一個權力中心,顯然不合分權原則,相反,很容易出現專權、專制--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專制腐敗;兩個權力中心,也難以平衡,就像天平的兩端不可能總保持平衡一樣;三個以上的權力中心,則容易引起政局的混亂。三個權力中心才是最穩健的選擇。因為每個權力中心都有擴張自己權力的野心,同時存在兩兩聯盟的可能性(而且往往是相對弱勢之間結合以對抗強勢),所以任何一方都不能靠自己單一的力量形成專權,只能相互維持均勢。《聯邦黨人文集》第五十一篇稱之為「野心必須用野心來對抗。」在羅馬帝國時曾兩度出現「三頭政治」,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期,都是某種形式或變種的三權分立。一旦這種格局被破壞,在羅馬帝國就出現了獨裁,在中國就演變成三家歸晉。 我十分贊同「性惡論」。假如法律不禁止,我的經濟能力又沒問題,我也會三妻四妾,坐擁美女如雲;假如商店裡的商品全都免費,我也會拚命往家搬;假如飯店裡的飯菜隨便吃(就像人民公社食堂大鍋飯那樣),我回家點火做飯幹什麼?有幾個人不這樣?我不信。 國家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所以作為個體的人的本性也會以不同的放大倍率反映到國家的本性上來,這就是,如果沒有外力的約束,每個國家為了各自的利益或者慾望,都會無節制地對外擴張、掠奪生存空間和稀缺資源。當不同國家的利益或者慾望發生衝突且無法和平解決時,戰爭和殺戮就降臨了(當然,戰爭還可以用於轉移國內危機等其它目的)。翻開人類歷史篇章,它的每一頁都在講述這樣的故事。當一個國家自認為有有實力且外力無法阻擋時,它就有野心、有著一種衝動去挑戰國際秩序,對外發動戰爭,圖謀稱霸。不論是奴隸制國家、城邦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不存在任何例外。所以,第三帝國把戰火燃遍了歐洲大陸,並且燒到了北非;日本佔領大半個中國後,還要建立包括東南亞各國在內大東亞共榮圈;美國在板門店簽下了停戰協定後,不甘心咽下這顆苦果,又捲入了越南戰爭,越戰失敗後,1983年出兵格瑞那達,1989年入侵巴拿馬;蘇聯1956年出兵匈牙利,1968年又用坦克鎮壓了「布拉格之春」,1980年入侵阿富汗並從此捲入戰爭泥潭。所有這些戰爭,發動者無一不是「利益」二字當頭,卻都各自披上美麗的外衣,打著正義的旗幟。比如,美國出兵格瑞那達、入侵巴拿馬是為了捍衛民主,蘇聯出兵匈牙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是為了保衛社會主義。偏偏有些說中文、寫漢字的人,好像出於一種崇高的使命感,願意隨時隨地跳出來為美國辯護。他們把美國在國際上的一切行徑都與正義划上等號,因此,你不選擇美國,你就站在了邪惡一邊。在這些人眼裡,美國不僅是正義的化身,而且是上帝的使者,代表了上帝的聲音。他們哪裡知道,就在小布希一次次地祈禱「God bless America」的時候,在這個星球上最有資格代表上帝的教皇卻在大聲反對美國發動的這場不義戰爭。 在一些親美漢人眼中,反對美國(對外政策)者都屬於左派陣營。他們似乎不懂得這個最淺顯的道理,在國家利益面前,一切意識形態的分歧和一切黨派之爭都不再重要。保衛英倫三島時的聯合王國,與全民聯合抗日時的中國都不例外(當然了,中國的漢奸向來很多)。布萊爾的工黨,是社會民主黨國際的發起者和成員,屬於左派政黨,綱領是社會民主主義(東歐蛻變之前叫「民主社會主義」),基層黨員多數來自工人階級,按說完全不應該與小布希的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共和黨氣味相投。可是,布萊爾這次卻是小布希的最堅定的盟友。為什麼?為了英國的利益。法、德、俄為何反對?還不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英國民眾向來不把自己真正看作是歐洲人,英國至今不願徹底加入歐盟(如不肯用歐元代替英鎊),所以眼看歐盟的日益壯大,不甘心自己被邊緣化。因此,與美國結盟發動戰爭,不失為提高自身國際地位的良策。1999年轟炸科索沃(給歐洲流下了一個爛攤子)和這次戰爭一打響,歐元兌美元就隨即貶值。歐盟的強大,與亞洲經濟圈的迅速崛起,勢必要與美國形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與美國分食地球上的稀缺資源。美國執政階級豈能不識,當然要先下手為強。法、德反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俄羅斯與伊拉克現政權已經訂立了巨額的商貿合同,眼見伊拉克現政權岌岌可危,煮熟的鴨子要飛,豈能容忍?至於法、德、俄不甘心美國一家獨大,在國際事務中不受約束,希望能起到制衡作用,這正是前面提到的分權和制衡在國家之間的存在的必要性。 我完全贊同中國政府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和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以及這次的侵伊戰爭中的立場。但我絕不是出於崇高的人道主義考慮反戰,否則就會引出極為荒謬的邏輯--如果美國的侵略沒有傷及任何平民,真正實現了「零傷亡」,它的入侵就合法化了,就不應該反對了!我相信,不論中國政府對外聲明中使用何種措辭,真正關注點一定與我一樣--國家利益。在這些涉及到國際力量此消彼長的對抗中,中國為了自身利益,毫無理由站在強勢一邊,相反必須儘可能站在弱勢一邊(甚至與弱勢結盟)反對強勢。這不僅符合分權和制衡的理論和三國謀略,也順應天道。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七章曰:「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在這裡,薩達姆政權和薩達姆本人是否有罪,根本不是問題的實質。就像我們對警察權力的理解一樣,警察必須得到授權,沒有搜查令,他就不能破門而入闖入民居搜查他聲稱的罪證;他更不能把立法、司法和行政執法三權獨攬於一身,自己頒布法令,宣布某某違法,逮捕某某,然後自己私設刑堂審判,最後自己對某某執行判決。我相信,美國民眾對內絕不會接受這種警察,即使這個某某「罪大惡極」,因為他們相信無罪推定原則,他們相信公理和正義須經由法定程序確保,他們不相信任何警察具有超越人性的覺悟和德行。他們認為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可每當遇到國際問題,美國人就蠻不講理了。他們覺得,美國本身「神權天授」,自然正義在手,所以美國披上一件自製的警服,自己給自己授權,破門而入闖進他國,把他國政府推翻,把他國領袖弄到自己的法庭審判定罪,是名正言順的正義--正如他們曾經在巴拿馬乾過的一樣。他們覺得,來自聯合國、來自安理會、來自任何國際力量的約束都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我們堅信「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專制和腐敗」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那麼我們就必須與俄、法、德等國家一道(不論各自出於什麼考慮),全力制衡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獨斷專行。 新中國建立後,儘管毛澤東在治理國家內部事務上犯了大量錯誤,但在對外事務上,他作為一代軍事戰略家,卻一次次運用謀略,維護和鞏固了國家安全和並促進了世界格局的均衡。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軍仁川登陸,咄咄逼人的戰火幾乎燒到鴨綠江畔。這時蘇聯正忙於在二戰後留下的廢墟上重建家園。如果聽任美軍把前線推倒鴨綠江邊,勢必對我東北重工業腹地構成極大威脅,京津心臟地帶也不再安全。於是毛澤東力排眾議,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在付出了巨大犧牲後,終於把美軍擋在了三八線以南,使美國遭受很大挫折。蘇聯則為中朝方面提供了武器裝備。在這場交鋒中,中蘇聯手制衡住了美國。1954年北越軍隊奠邊府大捷,把法國殖民者的美夢斷送後,美軍出兵越南(從軍事顧問逐漸升級),妄圖漁翁得利。當然不能讓美軍的槍炮架在友誼關口、架在中越邊界。所以中國派出了高炮部隊、導彈部隊(二炮)和工程兵部隊進入北越,並且源源不斷地提供給北越大量的物資,幫助北越最後趕走了美國佬,統一了越南。蘇聯給予北越不少援助。中蘇關係此時已經分裂,但是出於共同的邏輯,都選擇了支持弱小,制衡美國。1969年珍寶島事件後,中蘇關係驟然緊張。那時候,全國各地城市都在「深挖洞」,我所在的軍隊大院還因為塌方壓死了人。如今,這些人防工事都已轉行變成了旅館、倉庫。面對蘇聯在中蒙、中蘇邊界陳兵百萬的威脅,和華約集團相對於北約在力量對比上的優勢,毛澤東放棄意識形態的鴻溝,握住了尼克松跨過太平洋伸出的手。這時,距離毛澤東在天安門發表著名的5.20聲明才剛剛2年,中國居然可以和使用化學武器殘殺越南人民的邪惡美國走到一起,毛主席竟然會歡迎陰險的帝國主義頭子訪華,多麼不可思議呀(今天,中國不贊成美國攻打伊拉克,哪怕就算支持薩達姆了,還會更加讓人不可思議嗎)!尼克松的手也不是隨便伸的。他的外交戰略(被稱為「尼克松主義」)的實質是:以蘇聯為頭號敵人,視中國為「潛在威脅」,爭取改善對華關係,謀求從越南、柬埔寨和寮國脫身,以便穩定國內,集中力量,加強與蘇聯在歐洲和中東的爭奪。可見,這兩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政治家,在謀略上還是頗有些異曲同工呢! 毛澤東在國際事務上最輝煌之處,在於他的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和外交政策(注意,還是三個)。其核心是,亞非拉及其它地區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第三世界,爭取和團結美蘇以外的發達國家組成的第二世界,孤立和打擊美蘇超級大國組成的第一世界。我們可以看到,這裡依然閃耀者分權和制衡的謀略。中國在這種外交政策指導下,在很多亞非國家進行了政治投資(外援)。雖然今天很多聲音指責那些投資是無效的,但沒有這些投資,就很難想像中國能在1971年衝破美國的阻撓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90年代我到中東國家,還依然能夠感到毛時代給我們留下的遺產--這些國民和政府官員對我們非常友好。現在的外交政策,似乎很少理會道義,銅臭味太重,變得「嫌貧愛富」了。毛時代留下的老本正在被漸漸吃光,於是我們看到,99年我駐南聯盟使館被炸後,我國希望安理會(15國)通過一項譴責美國的決議,卻得不到多數國家的響應。但願這屆新政府能夠高瞻遠矚,不再急功近利。 不能不提的是,中國在當時經濟貧困的狀況下,能夠自保平安且在國際上舉足輕重,和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造出核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著直接關係。 也許有人會問,那麼中國以後強大了,會不會稱霸。我的回答很簡單,既然是社會規律,那就誰也改變不了。美國有野心,「野心必須用野心來對抗」,中國當然應該有野心!美國早已將中國的高速發展和日益強大視為威脅,「中國威脅論」在美國出現已經多年了。中國再怎麼低眉順眼為美國唱和聲,美國也絕不可能把中國視為真正的友邦。1990年以後,隨著柏林牆的倒塌、華約的解散、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冷戰格局的終結,我們這些中國民主實踐的失敗者也曾經歡欣鼓舞過。我們曾天真地以為,民主自由之光將普照人類,世界從此將盡情呼吸和平的空氣。於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我們都為美國歡呼(我甚至在38天的空襲遠未結束之前,就設想出了施瓦茨科普夫的地面戰會採用後來稱之為「左勾拳」的迂迴戰法)。但是,我很快發現,俄羅斯的民主西化,並沒有使俄成為美的友邦,北約東擴的步伐繼續邁向俄羅斯的邊界。俄羅斯人覺悟了。1999年美國為首的北約繞過聯合國轟炸南聯盟後,我們很多人也徹底覺悟了(也有些自由知識分子今天才被炸醒)。美國的炸彈使我們的後背冒出一絲涼意,那不僅是和平幻想的破滅,更是「美國夢」的徹底破滅。我現在有時甚至懷念冷戰時的均勢,那均勢畢竟維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全球安定(不排除地區衝突),如今人類還有望在21世紀的前半葉繼續享受和平之光嗎?看吧,新的一輪軍事競賽即將拉開序幕,印巴又在試射導彈,朝鮮也在試射導彈,日本在發射間諜衛星,俄羅斯、中國會在一旁無動於衷嗎?法、德等反戰國家又會怎樣?我們拭目以待。 補充一點,有經濟學家預測,未來若干年(有說50年的)中國經濟將趕上美國。我不知其計算依據何在。如果按GDP計算,還有可能;如果計算人均GDP,我不敢想像。如果那時中國人均GDP等於美國的人均GDP,假設兩國人口對比基本維持目前狀態(更大的可能性是中國人口總體增長速度超過美國),則中國GDP將是美國GDP的5倍!什麼概念?以能源為例,因為能源消耗水平基本代表了生活水準,美國人消耗著目前全世界能源的40%,假設今天我們每個中國人也與美國人消耗的能源一樣多,全球的能源消耗就將增加2倍!石油是目前地球主要的初級能源形態,假設現在全球原油日產量是1000萬桶,今天我們每個中國人要與美國人消耗的能源一樣多,則全世界就必須將原油日產量提高到3000萬桶!這還沒考慮其它消耗呢!可能嗎?別忘了,石油與煤炭、鋼鐵、森林、耕地、淡水等一樣,都是稀缺資源,除非人類找到替代品(如核聚變發電),否則這些資源只會日漸枯竭。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意味著什麼?它就是意味著你消耗更多的能源和其它稀缺資源(陽光不稀缺,你擁有再多也不會富有)。因此,各國隨著經濟的發展,遲早會因爭奪地球上的稀缺資源而不斷加深矛盾,衝突遲早要發生,中美之間更是首當其衝。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