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時候,許多戰功彪炳的我軍將士都被授銜,其中有57位被授予開國上將,但剩下的人力也有不少能夠被授上將的,卻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錯過了,其中就包括耿飈。下面就來說一下他原本能被授開國上將,卻因爲一個能力太突出,錯過了授銜儀式。

  耿飈出生在湖南的一戶貧農家中,他的父親將一身武藝交給了耿飈,這讓他的身手遠超衆人。他還曾念過書,是少有的能文能武之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後投身革命,成爲我黨的好同志。在紅軍中是紅4軍的參謀長,抗戰的時候是八路軍第129師385旅副旅長兼副政委,解放戰爭的時候成爲華北軍區第2兵團副司令兼參謀長,他的履歷十分優秀,在授銜的時候足以被授上將,卻因爲一件事情錯過了。

  建國之後,耿飈就被調離了軍隊,被安排在了外交部之中,開始了他傳奇的外交人生,但也因此錯過了1955年的授銜。這當然是因爲他腦袋靈活,待人接物上面也是有特殊才能的。人人都誇他全能,放在古代大概也是個趙子龍或者秦叔寶,他也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名副其實。

  說起耿飈,他還有幾件趣事,抗戰勝利後我軍與國軍準備了一次談判,耿飈也去參加了。當然去的時候立刻就被盯住了,耿飈沒辦法甩掉跟着的特務,於是想了一個辦法,他要去看電影,就買了三張票,直接走向特務邀請他們跟自己一起看,結果這倆特務不好意思再跟他,就離開了。

  耿飈爲人很有些江湖氣,因此很快就與國軍的特務混熟了,他每天起牀還會清點一點特務的人數,有一次發現少了一個才知道這個人生病了。於是耿飈提着藥去找他,感動的這個特務說出了不少情報,雖然耿飈錯過了授銜,但是他後來的成就也非常高,證明瞭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