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兩會已圓滿落下帷幕。此次會議與以往不同,最大亮點是首次把就業優惠政策放在宏觀層面,卻鮮少提及房地產相關政策。回望2018年政府提出“穩樓市”,政府嚴厲調控、銀行融資持續緊縮,穩樓市效果顯著,爲此羣衆歡呼叫好,卻忽視了穩住樓市表象背後的另一個隱形原因:就業率低。

“穩”樓市即“不大漲也不大跌”,2018年政府着力點是“穩住不漲”,2019年側重點將轉變爲“穩住不跌”。雖然此次兩會並未從正面過多提及房地產行業,卻從側面托住了整個房地產市場防止大跌,這個側面就是“穩就業”

爲什麼穩?VS 爲什麼救?

爲什麼“穩”就業?

據中央官方公佈的登記失業率一直穩定保持在5%左右,然而這個數字僅是登記失業率,意味着還有多數失業人員(含畢業生)未登記入冊,實際失業率遠不止5%。

縱觀民生現狀,職場性別歧視、中年危機、農民工失業、畢業生“畢剩客”現象屢見不鮮。長此以往,民不聊生,更別提購置房產。

1)智能化

人類社會已經不可避免地進入智能化時代,每一次跨時代科技革新必然淘汰一批原有的職業,比如司機、快遞員、會計等。

2)全球經濟下行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倒閉併購頻發,迫於經營成本過於沉重,普遍裁員減負,如京東將裁員50%,全面實現無人公司。

3)性別歧視

隨着二胎、三胎放開,不少職業女性面臨生育問題,企業爲了節省支出減少損失,避免聘用已婚適孕女性。

4)中年危機

許多企業招聘明文規定應聘者不得超過35歲,同時基層裁員名單裏35歲以上的員工被裁機率更大。

5)農民工失業

農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多從事勞動密集型職業,產業升級轉型,崗位需求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致使大量農民工失業,難以維持生計。

6)畢業生就業

學校教育與職業技能要求相距甚遠,加之90後就業觀較70、80後更追求個性自由,就職不穩定,入職培訓時間長,導致企業爲減少培訓、人力等資源損失,招收畢業生可謂是萬里挑一。

爲什麼“救”樓市?

土地流拍、市場低迷、房企寸步難行、企業紛紛拋售房產、個人棄房斷供頻發,接盤人寥寥無幾。然而目前房地產業依舊是中國的支柱行業之一,在新興支柱行業未崛起前,對GDP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救樓市”成了政府必要的舉措。

從一二線城市土地看,2018年土地流拍宗數高達855宗,創5年新高,較2010年增加627宗,同比增幅275%;從一手商品房看,2018年銷售面積一路下滑,跌至834.52萬平方米,較2010年減少1073.9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6.27%;從二手商品房看,2018年銷售面積爲1419.97萬平方米,低位徘徊。

從哪些方面“救”?怎麼“救”?

個體方面

着力點:再教育

關鍵詞:高職院校擴招、轉崗轉業、性別歧視

1、對招用農村貧困人口、城鎮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的各類企業,三年內給予定額稅費減免;

2、堅決防止糾正就業中的性別和身份歧視;

3、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1000億元,用於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

4、鼓勵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高職院校,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

政策解析:

人民生活基本需求之一是住,生活水平的降低必然減少購置房產的需求,轉而租房或返鄉。羣衆就業與住宅房地產的關係是脣亡齒寒的。

從住宅銷售面積看,2018年新建住宅銷售面積爲478.77萬平方米,跌入低位,較2010年減少566.58萬平方米,同比下跌54.2%,可見住宅市場不容樂觀。

1、提高就業率:爲失業者提供轉崗轉業培訓機會,快速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有經濟來源;

2、降低失業率:禁止性別身份歧視,穩定收入;

3、自身升值:高職院校擴招,爲就業人口提供再教育平臺,提升自身技能,增加收入。

當人民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通過自身升值,增加經濟收入,纔有資金負擔房租和購置房產,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保證了宅地市場不大跌,維穩租賃市場,滿足了羣衆剛需和改善的購置住宅需求。

企業方面

着力點:小微企業

關鍵詞:小微企業貸款、稅收社保減負、支持創業

1、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

2、支持發展創業投資,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鼓勵發行雙創金融債券;

3、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至16%;

4、今年務必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5、中央財政要開源節流,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長期沉澱資金一律收回;

6、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7、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政策解析:

從城鄉就業單位情況表看,私營與個體(即小微企業)成爲就業人數最多的單位,亦是購買租賃商辦房地產市場的主體。

目前,商辦市場交易情況趨冷。從商辦用地看,2018年土地流拍宗數爲158宗, 同比下跌135.82%;從辦公銷售面積看,2018年銷售面積跌至106.9萬平方米,與2010年同比減少59.58%;從商業銷售面積看,2018年銷售面積爲68.94萬平米,創歷史新低,較2010年減少165.74萬平方米,同比下跌70.62%。

1、節流:減少小微企業的稅收、社保、養老保險等成本支出,實質性減負;

2、開源:大力支持銀行小微企業貸款;

3、環境:加大國企央企上繳利潤,減少其支出及經費;

4、創業:支持創業金融類投資。

在良好的營商環境下,小微企業有效開源節流,把更多資金投入到擴大再生產,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增加企業收益,形成良性循環。企業經營穩定,數量增多,利潤上漲,規模擴大,纔會增加租賃及購置商業、辦公房地產的需求,進一步穩定商辦市場。

產業方面

着力點:製造業

關鍵詞:智能化、核心技術、創新

1、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化,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2、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擴大至全部製造業領域;

3、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4、深化增值稅改革,將製造業等行業由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由10%的稅率降至9%。

政策解析:

目前,製造業與房地產業是中國支柱產業,房地產業低迷的情況下,製造業擔起振興經濟的重任。從固定資產投資看,2017年製造業居於榜首爲193615.67億元,房地產業爲139733.52億元,排名第二;從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看,2017年製造業依然穩居首位,高達137436.39億元,與2015年同比下跌4.85%,房地產業爲57764.14億元,同比下跌9.58%。

1、升級:從科技、設備、稅收等全面支持製造業等的升級;

2、轉型:注重核心技術的創新,助力製造業等智能化,培育新興支柱產業。

房地產業屬於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結構的優化及高端化,集中加速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反過來帶動關聯行業如金融業、建築業等,促進房地產業的穩健發展

城市方面

着力點:粵港澳、長三角

關鍵詞:一體化城市羣、外資

1、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推動人力資源等往來便利化;

2、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編制發展規劃綱要;

8、外商投資法,擴大對外全面開放。

政策解析:

1、區域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加速資金、人才、科技等互通,提升中心城市的國際競爭力,帶動周邊城市的全面發展,實現區域整體更新及升級。

2、外商投資:吸引外商投資,加速國內外尤其是粵港澳與長三角區域的資金、資源流通,爲國民經濟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

城市價值即樓市前景,通過區域一體化及強化自身優勢來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羣體,引入外資突破瓶頸,無疑是未來樓市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