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將率「絲路合奏團」六度訪臺,在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行演奏會。此次他獨奏的曲目有巴哈大提琴前奏曲、 薩拉邦德舞曲和吉格舞曲等。較之往年的演出,今年馬友友個人演奏時間總長度約25分鐘,滿足樂迷的渴望。

1998年馬友友發起「絲路計畫」、成立絲路合奏團,集結全球優秀音樂家,到世界各地演出、創作,目的是要以音樂消弭文化隔閡。

絲路合奏團成立至今剛好滿20週年,足跡遍及世界各大城市,也多次來臺演出。不過以往馬友友總以身為藝術總監為由,不願強調個人表現,因此之前絲路合奏團來臺,他的獨奏時間很少超過10分鐘,樂迷總覺聽得不過癮。

檢視相片
馬友友此次來臺安排的獨奏曲目有巴哈大提琴前奏曲、 薩拉邦德舞曲和吉格舞曲等。(牛耳藝術提供)

去年馬友友已將藝術總監一職交棒給該團三位資深的音樂家,因此主辦單位牛耳藝術今年極力爭取他在臺上的演出時間,最後敲定馬友友獨奏的長度約25分鐘。曲目除了巴哈大提琴前奏曲、 薩拉邦德舞曲和吉格舞曲等,還有首次排進正式曲目的「望春風」,以及土耳其作曲家瑟宮的大提琴組曲。

除了與絲路合奏團的演出,馬友友這兩年忙於進行「巴哈計畫」,在全球36個城市、與各地青年音樂學院的學生合作,他第三度錄製的巴哈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於上個月剛發行。

現年62歲的馬友友,曾分別在20幾歲和40幾歲時錄製過這套曲目。他表示,巴哈是他音樂生涯不可或缺的夥伴和精神食糧。之所以三度錄製,因為「有時人們在12歲時讀一本書,當30歲重讀、它便不是同一本書了。」

馬友友表示,對他而言,巴哈就像音樂科學家,和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一樣,兩人都是把所知道的人性本質傾注於作品中,並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

為迎接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訪臺,牛耳藝術特別推出「絲路20計劃」,邀請大朋友帶小朋友進音樂廳。凡20歲以下的青年可以5折優惠價、購買2,100元以下的票券。每位可購買同票價2張,限量300張。

售票資訊:

9/13起 MNA會員預購啟售,MNA銀卡以上會員享95折優惠,詳情請參考http://www.mna.com.tw/


更多鏡週刊報導
【蘇州交響樂團訪臺】旅德鋼琴家首度來臺 她說這曲子老少都喜歡
跟日本人發生衝突 「鋼琴GD」只好妥協了
歐陽娜娜的他 夏天開演奏會彈雪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