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1296

作者:何权峰  2013-08-13 高宝出版

生活就是这样,它不是我们喜欢怎样就能怎样,这是大家首先要有的觉悟,否则我们将继续受苦。我们会挫折、难过,并非现实在跟我们作对,而是我们抗拒现实才会受苦。
本文出自高宝出版《当然可以不生气:45个简单策略,让你不论好日坏日,都从容优雅》,更多内容>>


放下预期心理


我最近去开会,到一个停车场停车,刚好看到有人正要把车开出来,于是就把车靠边停,打著方向灯,准备等这辆车出来后,我就可以停进去。然而,就在我等待的期间,竟有一辆车当著我的面直接卡位。


「这人怎么这样,难道他没看到是我先来的吗?」当时心里很不悦,连带影响到开会的心情。


事后,我回想整件事:我是怎么回事?整个停车场又不止这个车位,为什么我会如此在意?原因就在,那是「我准备要停的车位」。


人都有特定的心理习惯,只要周遭的人事物,不符预期,就自动触发负面的情绪。比方说,你跟某人约好,他却临时有事;你准备好出去旅游,却突然下起雨;你已预定好到达的时间,路上却大塞车;你希望收到生日礼物,结果却空欢喜一场……。这时你的心情就会不好,对吗?
换句话说,人们之所以会感到不如意,并非有坏事发生,而是因为事情不如我们的预期。


如果你去度假,对某个景点抱持高度期待,然而到达之后,它并不像你想的那样,你就会失望。问题并不在那个地方,而是出在你过高的期望。
当你对朋友、同事、家人、配偶抱著期望,却没有如你所愿时,你就会对他们感到失望或不悦。但这不是他们的错,错在你抱持的期望;让你生气的,是你的期望。

 

你遇到的问题也一样。如果你硬要事情符合你的预期,那么只要不合你意,就会变成问题;你若坦然接受任何当下发生的事,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只是单纯的人生经验。这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是美好的,但只要能接受事物的原貌,你的人生经验就会变得全然不同。


西藏有句谚语:「没有令人失望的众生,只有陷入失望的众生。」


生活就是这样,它不是我们喜欢怎样就能怎样,这是大家首先要有的觉悟,否则我们将继续受苦。我们会挫折、难过,并非现实在跟我们作对,而是我们抗拒现实才会受苦。


所以,我总提醒自己,做任何事,不要预期结果。如果太在乎结果,求好心切,压力自然会产生。当我们一心一意追求某个结果,只专注于既定的目标,视野就会变得非常狭隘,反而错失其他可能。


在感情和人际关系上遇到问题,我则反问自己:「是不是因为我有期待?是不是我预期对方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对我?」我们越能觉察自己的期待,就越能看到问题的所在。


有了这样的觉悟之后,这些年来,我变得很少生气,因为我不再期待别人为我做任何事。当别人不肯定我,我不会不开心,因为我不期待他们的肯定。当你放下预期心理,你的不快乐也跟著放下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