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今天

  對西藏而言是最重要的歷史轉折

  這裏迎來了新的希望

  60年創造美好

  這片美麗而聖潔的土地

  成爲更多人夢中的格桑花

  這片土地上

  也少不了清華人到祖國需要的地方

  去建功立業的身影

  2016年

  清華附中援藏團的老師們

  向着這片綻放的雪域高原——

  西藏林芝第二高級中學進發

  用教育點亮更多孩子們的夢想

  因爲身在,所以深愛

  清華附中與西藏林芝第二高級中學

  一個是位於首都的百年老校

  一個坐落於雪域高原的尼洋河畔

  雖相隔萬里

  因爲組團式教育援藏結下了情緣

  在他們的故事中

  天下沒有遠方

  有愛的地方就是故鄉

  因爲身在,所以深愛:清華援藏教師綻放雪域高原

  2016年8月,王峯被清華附中選派到西藏林芝第二高級中學開始了爲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剛入藏,王峯克服了身體上高海拔缺氧的不適,主動請纓擔任高一藏文實驗班的班主任

  他是學生口中會用講故事的形式灌輸知識的親近師長,是學生心中跳鍋莊舞的“清華第一人”,是被家長用迎接貴賓的方式接待並認真回禮的訪客,更是同事眼中業務精通的“才藝”擔當。

  王峯在林芝二高取民族教育的經,做事無鉅細的班主任。班上的孩子大部分是來自農牧區的寄宿生,從高一帶班到現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他和學生亦師亦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說:兩年多命運相連、情感相牽的歷程,留下太多的不捨。天下沒有遠方,有愛的地方就是故鄉。

  來到林芝二高,羅宗勇老師的身份成爲清華附中援藏教師領隊、西藏林芝二高副校長兼高一物理老師。身兼教學與管理職責,羅宗勇被林芝二高黨委書記宋發江評價爲“用心去貼近教育的溫暖”。

  第一批“組團式”教育援藏,沒有經驗可以借鑑。進藏以來,羅宗勇一直在思考:他爲什麼來西藏?他來西藏幹什麼?他將怎麼幹?

  他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課堂讓孩子們記憶猶新。他帶領援藏團隊展開了一系列嘗試,把清華附中跟林芝二高之間的橋樑搭建起來,先後組織了四屆“組團式”教育援藏教育部直屬高校附中與林芝市受援學校之間的教育教學交流研討會。

  援藏老師們來到這裏,感受到孩子們讀書的不容易。爲了幫助家庭比較貧困的孩子實現夢想,援藏教師們倡議發起了林芝二高“尼洋河”助學行動,到目前爲止籌集資金90餘萬,受益學生近200名。

  羅宗勇說:這裏不光是我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們在西藏的一個家。我們特別喜歡林芝二高這個地方,因爲身在,所以深愛林芝二高這個地方。

  初次入藏,李犇晚上很難入睡、爬兩層以上的樓梯或是按在內地上課時的語速講課就會喘得厲害,他只能遵循“慢原則”來適應雪域高原帶給他的特殊考驗,在西藏的教學工作也伴隨着這些特殊考驗有條不紊地開展着。

  從身體上無法適應的一些悔意,到適應環境後,面對孩子們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李犇從入學開始,慢慢培養孩子們的思維模式。

  李犇說:這是自己整個人生中一個非常特殊寶貴的經歷,這個經歷並非每個人都有機會去享受。

  “融入與發生”,是援藏教師們的關鍵詞,融入學生,融入當地老師們,融入學校,大家一起悄悄發生着變化。當地老師上課不習慣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姬小建就把課件與他們共享,給他們做信息化教學培訓,慢慢地影響他們。

  姬小建在林芝二高教高三兩個班的數學,當地的老師告訴他,學生們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讓他要有思想準備。他有備而來,但幾節課下來,他感受到入職以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課堂效果,從學生數學成績進步的欣喜中可見一斑。

  姬小建說:援藏工作是人生履歷當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沒有之一。

  四位老師的援藏故事,

  串聯起清華附中與西藏林芝二高的點滴情誼。

  在西藏這片土地上,

  援藏教師們克服了高寒和缺氧,

  堅守在雪域高原上,無怨無悔,

  用大愛培育着民族教育的格桑花!

  故事還會接力,

  因爲,

  天下沒有遠方,有愛的地方就是故鄉。

  視頻 | 張帆劉蓓

  文字 | 劉蓓 李婧

  編輯 | 李婧

   to be continu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