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超╱先探1989期】

股市雖不會重演一模一樣的歷史,但總會不斷出現更迭,除了產業的景氣循環之外,臺股每年也都會有些例行性的狀況發生,包含營收、財報公佈的日期、董事會、股東會、除權除息等,而當中就出現了些許的限制,其中因為股東會與除權息,會出現兩次的融券強勢回補,此時就有可能伴隨軋空行情。

強制回補易見軋空行情

一般而言,高券資比或是融券餘額絕對張數較高的個股,代表該檔個股有相對較多的投資者借股票來賣,然而,當遇到股東會與除權息前的強制回補期,借出去賣的股票勢必要進行回補,轉化為買進的力道,此時,也容易讓有心人士利用這樣的機制,順勢造成一段軋空行情,還可以做為逢高出貨的工具。

高券資比的軋空行情,基本上有兩種狀況,一是融資餘額與融券餘額同步增加,而券資比維持在一定的比率之上,至於比率為多少見仁見智,三成以上是個公約數;而第二種則是融資餘額下降,但是融券餘額持續攀高,此時券資比就會持續向上揚升,直到接近融券強制回補期間,成為軋空行情最後的煙火。

有融資纔能夠借券,因此,原則上融券餘額不會大於融資餘額,也就是券資比理論上不會大於一○○%,不過以近期的達欣工(2535)為例,券資比超過一一○%,從融資與融券餘額角度來看,近期都有減少,但融資減少超過二四○○張,融券同一時間僅回補一一○○張,此時須以公開標借等方式取得該差額股票。

一般而言,若是發生標借股票,常常是因為融券戶不願認輸,也就是不願回補股票,甚至開始連續性標借,導致每天都必須要付出標借金額,當時間一旦拉長,到了必須要認賠回補時,則軋空行情就可望發酵,達欣工股東會將於六月十一日召開,屆時除息時間將可望出爐,則對於融券戶來說,壓力將會加重。

除兩個融券強制回補的時間點外,還可留意公司在財務方面的操作,例如辦理現金增資、併購等融資活動,由於可能有套利空間,因此也容易出現所謂的鎖單,造成融券張數大幅度增加,順勢拉抬券資比,不過此時除非與強制回補期間強碰,否則應只是短暫的現象,對於股價不一定會造成影響。

被動元件全面啟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