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開。圍繞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所勾畫的目標如何變爲現實,以及如何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

會議現場

廣東省長:有信心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

馬興瑞表示,對廣東來說,推進大灣區建設有利於廣東發揮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深化與港澳互利合作,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有利於廣東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廣東對此充滿期待”。

廣東省省長 馬興瑞

爲此,廣東將大力推進設施的硬聯通和機制的軟聯通,共同打造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加快完善以廣深港、廣珠澳和跨珠江口通道爲主軸的內部快速交通網絡。此外,馬興瑞表示,還將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把廣東較爲完善的科研體系、產業體系優勢與港澳高端科研力量強強聯合。

馬興瑞表示,廣東將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等平臺的作用,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優化配套服務。積極增進三地民生福祉,讓三地共享高水平民生服務。

放眼全球,以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爲代表的國際三大灣區,帶動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核心動力源。世界級城市羣的發展史也是一部灣區經濟發展史。隨着世界經濟不斷髮展,灣區日益成爲各國經濟發展的龍頭,成爲新技術、新產業的策源地。

作爲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具備建設成國際一流和世界級城市羣的基礎條件。

馬興瑞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基礎堅實、潛力巨大,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打造成爲富有活力的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

這其中的底氣在於,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舊金山灣區;擁有活躍的創新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內集聚了4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發達的交通網絡;擁有較高的國際化水平。香港、澳門是成熟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和自由貿易港。

香港特首:有決心帶領香港在大灣區發揮積極作用

對香港而言,林鄭月娥表示,大灣區是香港前所未有的機遇,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藉此爲香港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

林鄭月娥認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態勢良好並非偶然。中央政府對大灣區發展的支持和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政府和社會各界參與的熱情也前所未有。

林鄭月娥表示,儘管香港過去取得多項成就,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香港的支柱產業也面臨嚴峻競爭。大灣區城市羣對優質的服務有龐大需求,涵蓋高等教育、法律以及資產管理等先進金融服務,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有能力滿足這些需求。

目前全球經濟充斥不明朗和不穩定因素以及保護主義的擡頭。林鄭月娥說,9個內地城市和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互聯互通,展示了具有不同特徵的經濟體是可以實現多贏的。

林鄭月娥表示,儘管香港過去取得多項成就,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香港的支柱產業也面臨嚴峻競爭。大灣區城市羣對優質的服務有龐大需求,涵蓋高等教育、法律以及資產管理等先進金融服務,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有能力滿足這些需求。

“鑑於前所未有的條件和巨大機遇,我有決心帶領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我們將堅守’一國兩制‘原則,並善用我們的長處。”林鄭月娥表示,爲了讓香港抓住大灣區以及不斷增長的東盟市場所帶來的機遇,香港政府採取了一些重大舉措,包括爲創新科技公司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訂立新的上市制度等等。

澳門特首:澳門先行先試尋求實質性的突破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極。澳門特首崔世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承擔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成爲全球最佳創新之地的使命,也爲澳門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崔世安

在崔世安看來,大灣區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合作基礎良好,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乃至示範和引領作用。

崔世安認爲,參與大灣區發展建設,應該思考和明確“一國兩制”最大優勢的實質內容。只有這樣,纔可能在未來大灣區發展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爲澳門參與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且在此過程中實現國家對澳門定位、實現經濟適度多元、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崔世安表示,這是國家對澳門的高度信任和期待,更是澳門寶貴的發展機遇。澳門必須抓住這個機會,積極主動、全力以赴地參與大灣區發展建設,要在國家新一輪發展改革中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機遇與挑戰並存。崔世安認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基礎良好,三地在合作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結構性以及操作性的問題也十分複雜。核心問題是如何在堅持“一國”的前提下,協調平衡“兩制”和“三個法域、三種稅制”的差異。澳門將以先行先試的創新合作,尋求實質性的突破。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是時代命題,澳門必須要準確領會這個命題的思想內涵和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實質意義,崔世安說。

文中配圖均由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提供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王慶凱

編輯:郭凌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