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讀博友「書蟲625」的博文《閱讀是學生智力的活水源頭》,本人深有感觸,但是在我心裡徘徊最久的卻是我們學校學生的閱讀狀況。細緻想來,農村地區真的有著一種「反文化」的力量,當然,輕微一點來說,是一種愚昧與無知。

近年來,國家的基礎教育的投入有了一點良心發現,於是就在個農村學校搞起了標準化建設,這其中,圖書館的建設也被列入其中。

因為我們學校的規模還算可以,於是上級也決定在我們學校建立一所小圖書館,藏書一兩萬冊。這當然是一件令全校師生都非常歡欣鼓舞的事情。這麼多的書,對於山區的師生來說,真的算得上是一種奢侈。

有資源,就要利用啊。於是,我們學校各班都開啟了借書讀書活動。每次一說要去借書,全班同學立馬都會歡呼雀躍起來。又是老師們暫時忘記了借書的日期,學生們都會及時送上親切的提醒。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除了玩耍,再也沒有比讀課外書更快樂的事情了。

一兩年來,很多學生都如饑似渴地讀著學校圖書館中的各類書籍,從中汲取這人類文化中的養分,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能力。最明顯的就是一些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了。我在以前的博文里也曾提及過我們班的朱東琴同學,其在文學上的修養,在某些方面,連我們學校的許多老師都自嘆弗如。而,這一切都是學校圖書館的功勞。

但是,但是,這麼好的圖書館,我們學校里的許許多多的家長卻對它發起了抗議。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們學校里的某位老師就經常對我們學校的老師反映說:「現在要少要學生,甚至是不要讓學生到學校圖書館去借書,因為很多家長反映:學校借那些「流打鬼」的書(閑書)給他們的孩子,害得他們的孩子整天只知道看那些書,在家不做作業 ,不看課本,不背書。」

呵呵,各位同人,及其各位有見識的家長,不知道你聽到此類話是否覺得心寒?反正我個人覺得挺心寒的。這些家長怎麼能這樣啊。這也不是第一次干預學校的正常教學了,為什麼學校什麼教學事情都得按照他們的意思來。到底是老師們懂教學還是他們懂得教學?

面對這種情況,學校也只好適應形式,研究解決方案了。於是,經過研究一致決定:以後少向學生們借除作文選之外的其他書籍,免得又再次引起糾紛。這樣做雖然不好,但迫於形勢,我們老師也不得不這麼做了。因為家長們注重的是課本上的知識,注重的是用課本上的知識考來的分數。

之於此,我就想,那些經常個說教師們要多引導學生們讀課外書的人,都是一些象牙塔里的學者,他們真的不知道如今社會上功利主義盛行,「反文化」的現象嚴重得很。應試教育的潛規則不打破,教育上的功利主義也就一直會盛行下去,真正的素質教育也就更不可能了。因為讓學生讀課外書這麼小的事情,很多家長都反對,還談什麼素質教育呢?

當然了,學課本上的知識也是文化,但在我看來,那些頂多只能算得上教條主義的文化,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真正意義上的文化應當是活的文化。也就正如書蟲625說的,他是一切智慧的源頭活水,沒有課外書的字樣,學生們學得再好,也只是書獃子,也只是井底之蛙。

最後,但願新一代廣大農村地區的小學生,不在守著一堆糧食的時候還活活地忍飢挨餓,甚至是被餓死,;不要像當年的我們一樣,也逐漸地變成一個有知識的文盲——井底之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