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在我們知道,僅有一小部分闌尾炎患者才需要緊急手術。」

作者:夏飛夷

來源:「醫學界雜誌」微信號

  長期以來,闌尾切除術作為急性闌尾炎的標準療法,成為各國外科醫生最先掌握的手術之一。但6月16日,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卻表示,超過七成的急性非複雜性闌尾炎患者,可用抗生素治療,替代闌尾切除術。

  JAMA發表的這項試驗啟動於2009年,共納入530名18到60歲、經CT掃描確診的急性非複雜性闌尾炎患者。病人隨機分配到手術組和抗生素治療組,出院後隨訪觀察1年。抗生素治療組接受3天的靜注厄他培南(1g/d),隨後7天口服左氧氟沙星(500mg,qd)和甲硝唑(500mg,tid)。

  結果發現,在手術治療組的273人中,僅有1人手術失敗,治療成功率99.6%。抗生素治療組的257人中,73%不需要手術,有70人(27%)在隨訪1年中加做闌尾切除術,1人失訪。

  在這加做手術的70人里,83%為非複雜性闌尾炎,10%演變為複雜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壞疽等),7%用藥後治癒,但懷疑可能闌尾炎複發、進而切除闌尾。和手術組相比,這些患者雖然拖延了手術時間,但並沒有發生腹腔膿腫等嚴重併發症。

  研究組認為,對經CT確診的急性非複雜性闌尾炎,抗生素治療效果雖然沒有比闌尾切除術好(後者近乎100%治癒),但有近80%的患者可通過用藥痊癒出院(其中7%因複發嫌疑加行手術)。

  「現在我們知道,僅有一小部分闌尾炎患者才需要緊急手術。即使是那些用藥後最終還是需要手術的人,手術時間的拖延也並沒有帶來不好的結局。」研究負責人、芬蘭Turku大學醫院醫生Salminen表示。

  事實上,闌尾切除術確立其「黃金地位」是源於1886年,外科醫生Fitz通過大量的屍檢發現,闌尾炎從最初輕微的粘膜病變,到透壁病變,最終可引起壞疽樣病變及盆腔膿腫——此後,切除術成了原則性的闌尾炎治療手段。

  然而,被歷史忽略的是,那份報告出自一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在1950年代,有醫生髮現用抗生素治療闌尾炎,也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但由於無法超越手術,該結果並沒有引起學界重視。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闌尾炎的保守治療。2014年5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表的一項Meta分析就發現,對急性非複雜性闌尾炎,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結果沒有統計學差異,同時在併發症方面,保守治療優於手術(RR:0.46,95%CI:0.32—0.67)。

  JAMA副主編,Edward Livingston博士認為:「即使手術切除仍是最終(兜底)的選擇,但闌尾炎的治療方針該修改了。CT影像技術使精確診斷成為可能,同時新的抗生素譜覆蓋了引起闌尾炎及各種嚴重併發症的致病體,這些都足以改變疾病的治療歷史。」

  「一百年來,手術幫助了無以計數的患者。但隨著精確診斷和抗生素的發展,對臨床上闌尾炎的主要類型——非複雜性闌尾炎而言,闌尾切除術也許已不再是必要的了。」

  需要注意的是,複雜性闌尾炎患者,兒童,婦女——這些情況的患者並未納入該研究組樣本,因而不適用該結論。

  參考資料:

  [1]Antibiotic Therapy vs Appendectomy for Treatment of Un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The APPAC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5;313(23):2340-2348.

  [2]Treating Appendicitis Without Surgery. JAMA. 2015;313(23):2327-2328.

  [3]保守治療對比手術治療急性非複雜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國際外科學雜誌,2014,41(5).

(本文為「醫學界雜誌」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出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