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諮詢公司招聘都不限專業,但似乎還是商科出身的人更多一些,是因為諮詢公司確實對商科有所側重還是因為商科同學更喜歡去諮詢公司?


我這樣的背景,能進MBB嗎?

這是很多有志於諮詢的同學都會困惑的問題。

也是FasTrak被問了上千遍的問題...!!!

為瞭解答大家的疑惑,FasTrak對領英上MBB大中華區近兩年新錄取員工的背景資料進行了統計,選取了校招樣本30人,社招(含MBA)樣本30人,其中每類下麥肯錫、貝恩、BCG分別抽取10人,為大家揭開謎底!

應屆生

1.諮詢最愛的教育背景

管理學類是第一,經濟學類其次,理工科和金融類並列第三,然後是社會科學類

這個結果應該並不意外,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同學在商科的知識儲備上更勝一籌,容易上手。不過FasTrak發現不同背景的候選人都有獨特優勢,比如理工科背景的同學特別擅長數學和邏輯,只要補上商科的知識,也很容易在面試中脫引而出。而社科學背景的同學特別擅長做研究和總結,只要多積累商業常識,多訓練數學,補上短板,結果也不會差~

在「是否有海外學習/交流經歷」這一點上,在選取的30人樣本中,21人,即70%都有海外學習/交流經歷。因為在MBB,經常需要和國外的同事一起做項目,或是出差去國外做項目,能有跨國的工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

2.諮詢最青睞的實踐經歷

僅有5人之前沒有諮詢實習,83%的OFFEREE都有過PTA或是暑期實習經歷。再次證明,有諮詢實習對於進入拿到全職OFFER是至關重要滴!

一方面,來參與到諮詢顧問的日常工作中,可以直接學習諮詢項目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實習中直接地判斷出自己是否喜歡和適合這份工作。

FasTrak的很多學員,也是在實習之後,確認了自己想要做諮詢的決心。

&>&>&> 參考FasTrak學員故事:本科就進MBB,她可能是下一個「李一諾」

實習次數上看,30位校招進入MBB的同學平均有3.33段實習經歷,可以說是經歷非常豐富了!這可能是因為做諮詢的人天生很好奇,希望瞭解不同的領域。而且多嘗試不同的實習,也有助於提高對商業的認識。

我們來總結一下 -

應屆生進入MBB的典型背景:

管理學專業,有3份實習經歷,包括一份MBB PTA實習,一份券商或PE實習和一份實業500強實習經歷,比如以下這位同學的示例:

社招 MBA

我們同樣選取了30個樣本,15個人有MBA, 15個沒有MBA.

1. 最容易跳槽到MBB的行業

從其他諮詢跳到MBB是最穩不過的了,已經擁有諮詢工作經驗,跳槽後上手容易。

除了諮詢行業外,MBB對其他行業背景也是來者不拒的,其中快消、財務、投資、TMT背景的候選人在樣本中略勝一籌。

2. 跳槽前工作年限

根據對30位候選人工作經驗的統計,跳槽到MBB前的平均工作年限是4.2年

3.跳槽前有幾份工作

根據對30位候選人的統計,跳槽到MBB前的平均工作經歷是1.67次。說明即使不能一步跳到MBB,曲線救國路線也是可行!

我們來總結一下 -

社招/MBA進入MBB的典型背景1:

在二線諮詢公司工作1-3年直接跳槽到MBB,比如以下這位候選人的示例:

&>&>&> 參考FasTrak學員故事:把女友逼成CASE PARTNER,MBB學霸才幹得出這種事!

社招/MBA進入MBB的典型背景2:

在知名500強公司核心部門工作2-4年後就讀MBA畢業後進入MBB,比如以下這位候選人的示例:

&>&>&> 參考FasTrak學員故事:人生第一個戰略項目,把自己面進貝恩!

以上的典型背景供大家參考。

在FasTrak, 我們除了看到這些典型背景的候選人進入MBB,其實也看到非常多非典型案例

&>&>&> 參考FasTrak學員故事

  • 非商科,無諮詢實習,BCG OFFER砸中了我
  • 麥肯錫會要一個毫無諮詢背景,面試失敗數次的人嗎?

反過來說,即使達到了「典型」背景要求,也仍然有可能進不去。

因為我們一再強調,諮詢公司的招聘並不等同於考試,背景只是敲門磚,達到一定的要求以後,還是要看個人的思維、溝通能力和性格特質是否符合要求。

縱觀FasTrak的成功學員,無論背景典型或者非典型,都有很明顯的共同點 --有MBB最想要的特質,比如說好奇心、解決問題的能力、領導力等等。

建議大家除了提升背景以外,還要對照MBB招聘要求,思考自己是否具有他們所要求的這些品質。

比如參考麥肯錫對候選人的要求 -

While there』s no exact template for success at McKinsey, our peopleshare some qualities that help make us successful–and that make working here fun.

&>&>&>參考推文:錯過麥肯錫RECEPTION不要緊,FasTrak替你聽了!

希望我們的隨機統計可以幫助大家大致瞭解MBB的背景和能力要求。

其實說到最後,背景和能力齊飛,纔是進入MBB的王道啊!

另外,你有沒有想過 -

  • 為什麼諮詢從來不挑專業背景,卻看重你在面試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質、思維和溝通方式?
  • 諮詢顧問都有哪些性格和思維上的共同點
  • 自己的才能是否能在諮詢行業得到最大的發揮?

我們可以從【優勢理論】來理解一下這個問題

優勢理論是40年前,積極心理學家基於「什麼樣的人是最合適的人才」的研究,發展出來。它衡量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表現,提煉出重複出現的思維、感受、行動的固定模式,體現一個人的才能 (talent).

優勢理論

「優勢理論」的基本理念:

  •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組獨特的「才幹」 (talent) ,才幹可以潛在轉化成為」優勢」 (strength).
  • 當一個人學會將才幹轉化為優勢,並加以利用的時候,最容易實現一個人在各方面的成就(人際關係、學術、領導力、職業發展等等)。
  • 強化和發揮優勢,給一個人帶來的益處,要遠遠超過彌補劣勢帶來的收益。因為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是非常困難的。
  • 修復優勢只能避免失敗,而善用優勢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大的成功。

優勢公式:

1. 才幹 (talent)

才幹是一種思維、感覺和行動的固有模式。是潛在的優勢,就好像是有待打磨的鑽石。是一種自然而然,反覆出現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和感受,其物理基礎是3-16歲大腦的神經網路在先天和後天的共同作用下,發展出來的一套每個人獨特的神經迴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才幹。「才幹」是不能,或者說很難被教會的

在諮詢的工作中,這就是一個人的好奇心、邏輯思維能力、是否願意幫別人解決問題等等。這些特質哪怕不是做諮詢,也很有可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體現出來。

這些特質是很難教會的。所以諮詢面試的重點在於「篩選」出具有這些特質的人。

2. 技能 (skills)

技能是在一個領域裡面做好事情需要用到的工具,你需要學習如何使用。技能是容易教會的。

在諮詢的工作中,技能就是諸如PPT, Excel, 建模能力, 訪談技巧等等。技能可以幫助你把才幹變得顯性,比如說你很擅長邏輯思維和框架思維,那麼PPT可以把這些思維展現出來,建模可以讓分析更精準。但空有技能,沒有才幹就完全不可行;很難想像一個人可以光憑高超的PPT美工技能畫出一個很有邏輯性和說服力的DECK.

所以對於初級的諮詢顧問,諮詢面試不會考技能,因為技能可以通過入職後培訓習得。

3. 知識(Knowledge)

知識是指對事實的瞭解,做事的經驗和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他們也可以是從後天獲得的。包括獲得事實性的經驗,比如看書、上學、跟人交流,或實驗性的經驗,比如做項目、實踐中的學習等等。

對於初級的諮詢顧問,知識相對是次要的,因為可以通過項目來積累經驗;當然對於資深的顧問,行業背景和專業知識變得更重要的,因為很難從短時間內積累。

所以基於「才幹」相對難以培養的特點,面試的時候,最為看重候選人是否有合適的「才幹」。當我們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不需要過多關注考慮技能和知識,但是必須要考慮才幹.如果選擇了一份可以加強自己才能的職業,把才能轉化為優勢,而反過來,會事半功倍。

諮詢顧問都有

哪些才幹?

根據Gallup的CliftonStrengths測評,每個人有4個大類,34項「才幹」。

  • 戰略思維 (Strategic Thinking): 如何吸收、理解、分析信息和所處環境
  • 執行 (Executing): 如何做事
  • 影響力 (Influencing) :如何影響別人
  • 建立關係 (Relationship building): 如何與別人建立關係

如果我們根據Gallup的「CliftonStrengths」, 我們可以找到這些與諮詢工作最為對應的「才幹」。這些特質在我們周圍的諮詢顧問身上體現非常明顯。

Restorative 排憂解難

他們喜歡解決問題。 他們喜歡研究問題的癥狀,發現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並且找出解決方案。

他們喜歡「解決方式導向型」的心態來解決問題。對這些人來說,諮詢就是非常完美的工作,因為有人花錢僱傭他們來解決問題。他們甚至非常樂意幫助別人解決他們的問題。

你可以觀察自身:

  • 你是不是喜歡幫別人解決問題?
  • 是不是常常有人告訴你,你的建議很有幫助?

比如我們的成功學員常常會說,發現練習CASE到最後就變成一種生活化的練習,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都會用這種方式去思考,並且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這就是這種特質的體現。

Analytical 分析能力

有很強分析能力的人會常常要求別人「論證」他們所說的理論。他們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論斷,並試圖理解為什麼事情是這個樣子的。他們會去理解事物的規律,並研究相互之間的影響;他們會追問事物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結果是什麼。

Input 信息收集

他們總是想要更多的信息,想要了解更多。他們喜歡收集東西,包括想法、書、紀念品、引言或是事實。無論他們收集什麼,他們這麼做是因為他們很感興趣。他們覺得很多事情很有意思,有種天然的好奇心。他們覺得世界由於無限的變化和複雜性而有趣。一直處於「永遠探索,永遠好奇」的狀態。

比如說我們的學員「大帥比」 -

他自認是一個「不容易沉心來」,在某個專業領域成為專才的人,更希望什麼百科知識都懂一點皮毛;他也知道自己是一個喜歡「刺激大腦來尋找快感」的人。」

做諮詢需要一直動腦,可以給我大腦刺激,讓我覺得還挺爽的,每天都豐富充實。」

Intellection 思考和反省

非常喜歡思考,他們很喜歡大腦的活動,喜歡鍛煉腦部的肌肉。可能是解決問題,想一個新的idea, 或者是理解別人的感受。這個特質並不決定他們想問題的方向,只是說他們非常喜歡思考。

非常喜歡自我反省。自我反省給他們時間思考自己的行為,以及如何自我提升。

比如我們的學員, 拿到Monitor的小L提到他的求職經歷 -

即使在最挫敗最痛苦的時候,我也不會停止思考…

包括我實習的時候我也在思考。我會把我做的每個很小的模塊和我自己從中學到的東西用印象筆記寫下來。每當我協助我的上級做完一個任務的時候,我都會去想一想為什麼要做這個任務,然後我在裡面創造了什麼價值。而這些最後都成了我面試時信手拈來的素材。

思考最重要的是它能夠讓你抵住誘惑,看清自己。秋招時,你看見身邊的同學都去投了那個行業,那你是不是也跟著投呢?每當我覺得自己經受不住誘惑,覺得自己要放棄時,我都會思考,我都會與自己對話,問問自己是否還堅持著諮詢的初心。而只要我思考了這個問題,那麼我就不會想放棄。

Learner 不斷學習

非常愛學習。無論是什麼學科,他們喜歡學習的過程。從小白到專家的過程非常吸引他們。從瞭解最早的事實,到運用所學的知識,到完全掌握這個技能 — 這個過程非常吸引人。

它會吸引你參與學習的體驗 — 無論是瑜伽、鋼琴或是研究生課程。在短期項目制的工作,尤其是需要快速學習多個學科知識的項目,尤其擅長發揮優勢。需要在短期內學會一個東西,然後進行下一個。

Learner 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專家,或者是隨之帶來的學術和職業的好處。而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更讓人感到滿足。

比如我們學員M,麥肯錫OFFEREE說 -

[從市場到諮詢] 我覺得比較類似的點是都要保持好奇心。在做市場的時候,你可能會不瞭解顧客的insight,不知道最新的市場洞察,行業趨勢,那你就要去學。

一些新興的市場的工具,比如digital什麼的,我也會去想該怎樣把我的idea藉助這樣的平臺更好的傳遞給消費者,做出最好的campaign.

而諮詢的話,雖然我還沒有正式開始做,但是在我準備case和麪試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這是一個對新的行業、新的思維方式的探索的過程。你一定要有這樣一份好奇傾注其中,然後去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未來要怎麼解決,等等。這些都是我覺得現在年輕人應該不停思考的東西。

如何判斷你是否

擁有這些才幹

1. 做測試

你可以在Gallup官網購買一個測試,會問你一系列問題,你最後會得到34個「才幹」的排序和職業建議

https://www.gallupstrengthscenter.com/

(需要用VPN登錄)

2. 通過自我反省和他人反饋總結自己的才幹

麥肯錫戰略顧問Bill Barnett曾經建議,採取這些步驟來認識自己的優勢

  • 把你認為自己的才幹列出來:回顧你以前的工作或是學校生活。你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你哪些事做的最好?你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
  • 向別人要反饋:向以前的同事、老闆、同學、家人要反饋,問他們:你覺得我最擅長做什麼?我的劣勢是什麼?我不該做什麼樣的工作?我應該做什麼樣的工作?
  • 回顧以前的反饋:如果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曾經有人給過你反饋,可以重新拿出來讀一讀。想一想,如果你是招聘者的話,會不會「僱傭」你自己?為什麼會?或者為什麼不會?
  • 重新修改你的「才幹」清單: 重新回顧你的「才幹」清單,基於你的反饋重新修改。可以根據Gallup的「才幹」列表進行分類和排序。最好是非常具體的,包含具體的例子。他們會為你打開很多新的機會。

舉一個我們學員"小諾"認識自己的例子:

大一下,我把諮詢作為職業方向。當時我就清楚地知道:本科生通過校招進入MBB的難度很大,準備得再久,都有很高的失敗可能性。但是出於清晰的自我認知,我仍然堅定地相信這個選擇。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每段經歷、每個認識的人都有可能改變你的選擇,所以更重要的是,找出在你內心深處不變的核心特質。這更能穩定地預測你的選擇。

深入的自我認知對做出任何選擇都有巨大幫助,我不確定五年後我具體的職位和行業,但我很確定我的激情領域——每一天都面對全新的事物、解決困難的挑戰才能讓我興奮。而諮詢於我非常契合。

那麼如何認清自己?

其實自我認知像盲人摸象,每個角度都只能摸到一點,所以"一定要多角度、多方面的綜合去看。"

我曾經抽樣調查過家人、同學、同事對我的看法;在實習經歷之外,聯想自己在學習、愛好等不同生活領域中的表現。通過這些,我逐漸認識自己。

如何強化才幹,

轉變為優勢

如果你發現這些才幹的描述非常符合你,並不代表你就是諮詢(或者是你想要去的任何一個行業)想要的人才了。從才幹到優勢,還需要「覺知」和「投入」。

覺知

才幹是自然而然的,很多擁有才幹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才幹並不察覺,他們停留在"下意識"或者是"無意識"使用他們的階段。比如我們有些學員,在練CASE之前,都還不知道自己知道自己擅長邏輯思維。做CASE的時候,才會有更深入的體驗,瞭解到自己擅長做邏輯和商業思考。

投入

優勢是一種持續地近乎完美的表現,是某方面持續取得積極成果的能力。優勢的重點是持續、積極成果、表現完美;才幹只是優勢的種子,除非你有時間精力、知識技能、經濟方面的投入,才會形成明顯的優勢。

投入, 包括時間、知識和經濟的投入。一個擅長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人,也需要一定的練習,才能把這種才幹運用到解決商業問題上。一個擅長分析的人,也需要理解在商業語境下,分析的重點是什麼。一個喜歡社科思考的人,也需要把「學術」思考方式,轉換到「商業思考」上來。

正是因為如此,很少有人可以不練CASE,做相應的準備,僅僅憑藉天生的直覺和才華,"裸面"進入諮詢,或者是任何一個對人才要求很高的行業。

FasTrak是多家諮詢公司的全球培訓與招聘合作夥伴。至今,已經幫助數百位學員進入頂級諮詢公司。

針對諮詢校招和社招,FasTrak提供定製一對一、精品小班服務,更多詳情請戳下方。

一鍵直達FasTrak小班服務

FasTrak Career:FasTrak精品小班課 | 從0到OFFER,衝刺頂級諮詢?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一鍵直達FasTrak一對一服務

FasTrak Career:如果25歲就可以年薪百萬,為什麼要等到30歲??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一鍵直達FasTrak精選推文

FT精選 | 頂級諮詢申請攻略[最新OFFER統計] 好消息不斷,FT學員的戰鬥力太強了!FT精選 | 諮詢生活和職業成長

http://weixin.qq.com/r/SyjfxwTE2lmlrUCk931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商科有優勢,但是理科好多人也適合,關鍵是個人思維結構與知識面、閱歷


商科既不是充分條件 也不是必要條件


為什麼你會這麼想呢?

不能否認,在很多已經趨於平穩/成熟的行業,很多商業運行規律已經被商科的學者們研究透了。甚至在新興的行業裡面,80%的運作是有規律可循的,也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可以參考。問題就在那剩下的20%的模糊地帶,客戶最想弄清楚的就是這模糊地帶出了什麼問題、怎麼去解決!

能想起來請諮詢師、願意花錢請諮詢師的,都是聰明人——只有聰明人才會請更聰明的人給他出謀劃策。那麼你說他是願意請個有資深行業背景的諮詢師,給他講清楚他所在行業裡面那20%他不清楚的核心問題呢,還是願意請個商科的人給他普及商業常識和那80%他已經明白的東西呢?(這裡只是舉個不恰當的極端例子,實際上諮詢師背後一定要有行業資深人士給他做支撐)。

不是說商科的人不適合做諮詢師,我也認為商科的人很適合做諮詢師,但他需要有資深行業背景的團隊作為他的搭檔,給他行業性的支撐論據。但如果有行業背景深厚的資深人才願意轉行做諮詢師,我會更看好他——不過他的缺陷也是明顯的,他恐怕很難跳出他出身的那個行業。

舉個例子,我是諮詢公司的客戶,你說我是會選擇雷軍/餘承東來教我怎麼做手機呢?還是選擇請麥肯錫來教我怎麼做手機?


實際上,這是一個信息差的問題,不如說,商科的人對諮詢公司有更多的瞭解,也有更多的時間去準備。比如,商科院系的就業中心提供更多指導,商科學生更早出去實習。

但是諮詢公司對其他專業一樣親睞,一個證據是PhD跟MBA是一樣的待遇。

另一個原因是,諮詢公司需要有各個行業的知識架構的人的加入,好參與到不同行業的項目中:

想了解更多諮詢公司的用人標準,可以參下面的文章:

Eric 刀刀:解密 | 麥肯錫、波士頓、貝恩三年招了400人,他們都是什麼背景??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會建議別去,諮詢公司絕大部分人就是變相賣產品,除非你說的是晨星這類的,不過也別去,對個人發展沒有好處的。 能去銀行去銀行,不行去券商,再不行,資產管理,基金。。保險最後。

這些諮詢公司根本上來說什麼人都能做。

反正一句話,第三方的都盡量別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