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6363.JPG

◎ 景點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25號

◎ 聯絡電話:05-5863666

◎ 門票收費:無

◎ 開放時間:9:00~17:30

◎ 官方網站:http://www.wuanchuang.com/

◎ 粉絲專頁:FB粉絲專頁


醬油是東亞國家普遍運用於料理上的佐料,其歷史最早源自中國古代皇族所使用之調味料,其主要原料由肉品醃製而成,後人發現以大豆釀造的醬油風味與肉類相當接近,醬油文化因而廣佈流傳開來,因為釀造技術在各大名家皆擁有其獨到之處,故製醬行業被視為一種既神祕又充滿藝術的職業。

西元1909年,創始人莊清臨先生於延平路(延平老街)建造醬油工廠生產黑豆蔭油,在商標上以自姓「莊」用紅筆圈起來便於識別,丸莊醬油的故事於焉而生。


DSC06365.JPG

建築外觀看起來像是四棟樓房打通為一座工廠。

已在西螺紮根超過百年的丸莊醬油,是西螺乃至整個雲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醬油品牌。


DSC06366.JPG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則在西元2006年正式成立,展館為花費兩年時間整理、修建的舊廠房,不僅是雲林縣第一座觀光工廠,同時也是全臺灣第一家以「醬油」為主題的觀光工廠。


DSC06405.JPG

既然是觀光工廠,當然少不了其宗旨最重要的DIY教學互動,這天拜訪剛好遇上最後一個場次,本篇遊記後半段會稍作記錄。


DSC06368.JPG

商店門面與舊工廠之間的廊道播放著丸莊醬油介紹短片,除此之外,還有展示早期相片、部分器具,以及諸多得獎記錄。


DSC06371.JPG

循展示廊道動線來到舊工廠,濃烈的醬油味撲鼻而來,一桶桶釀製醬油的巨大木桶佇立在眼前。


DSC06370.JPG

早期使用的填充機,相信現在的醬油工廠一定比這臺大上數倍規模的機臺吧。


DSC06376.JPG

工廠後方的戶外空間「第一曬缸埕」放置一缸缸處於醞釀狀態的蔭油(不過也有可能只是意象展示的空缸)。

醬油釀製原料百百種,丸莊醬油使用的原料以黑豆為主,是閩南式傳統釀造的黑豆蔭油,比常見的豆麥醬油風味更加香濃。

蔭油是指長達五個月的傳統釀造手法與過程。


DSC06383.JPG

舊工廠可開放遊客登樓參觀,透天厝的格局中央空地如今已作為教學場地使用,此刻丸莊醬油的工作人員除引導參加該日最後一場DIY課程的民眾集合,同時準備待會兒教學將使用的器具及原料。


DSC06391.JPG 

舊工廠的內部空間仍保持以前莊家人的居住配置,如實驗室、員工宿舍、家人起居室等。


DSC06387.JPG

附有當時的工作概況示意圖,工作採輪班制,如同臺灣夜生活的便利是無數人力的奉獻,一瓶瓶香淳濃鬱的醬油也是師傅挹注漫長時間釀製而成。


DSC06388.JPG

實驗室,勾起我國高中時上課作實驗的回憶...當然有些器具是隻有在這裡纔看的到。


DSC06389.JPG

在二樓晃了幾分鐘,聽到一樓導覽員廣播DIY教學即將開始的通知,便到陽臺上觀看。


DSC06390.JPG

一旁的長桌擺放大、小、網底三種規格的盆子。


DSC06395.JPG

大盆用來裝水,小盆裝黑豆,網底的盆子則要用來搓洗。

純手工的醬油製程少說也要半年,所以DIY教學只能讓民眾體驗其中一兩個環節。


DSC06396.JPG

事先備好的黑豆已經處理過,可直接下水洗澡。

在這個環節體驗民眾要做的是奮力把這些豆子洗到印堂發黑。


DSC06403.JPG

感覺搓洗這些豆子可能要有點力氣兼手速,對小孩子來講可能會有點喫力,需要大人挽起袖口一同幫忙...這樣也不錯啦,親子攜手也是DIY的精髓之一。

之後礙於時間關係,所以就沒繼續留下來觀看,有興趣的民眾不妨多查詢官網介紹或其他遊記。


DSC06406.JPG

離開前可考慮在門市打幾瓶醬油回家自用或當伴手禮贈送親朋好友。


DSC06408.JPG

一瓶傳統釀造醬油大抵需要半年才能製成,化學醬油卻不出幾日就能誕生,俗話說「欲速則不達」,近代則常言「便宜沒好貨」,化學醬油不僅味覺上的差異,對人體造成的健康危害也高,在食安問題重重的當下,選擇健康的調味佐料方能讓人「食在安心」。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的位置在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