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 上貢的硯臺

包拯是北宋時期的官員。他專任開封府尹(即是首都市長)。他執法嚴明,廉潔正直,曾經多次揭發貴族和高官的惡行。後來又調往地方為官。每到一個地方上任,他都能改革弊政,平反冤獄,懲治腐敗,發展生產,使百姓安居樂業,所以人們都十分愛戴他。

包拯的事跡被後人改編成戲劇、小說、電視、電影等,塑造了一個清官「包青天」。黑麪「包青天」的鐵面無私形像深入民心,是公正嚴明、廉潔愛民的典型。

素材:網路 編輯整理:楊鳳弟老師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清官,人們都叫他做「包公」或者「包青天」。有一年,包拯來到端州做官。

端州出產的硯臺非常著名,是向皇帝進貢的禮物。

包拯上任後,聽說前任的官都以進貢為名,多徵收幾十倍的硯臺。包拯決定查清楚。

一天,包拯穿上便服,到製造硯臺的地方去看看。他聽到一個工匠在嘆氣:「唉!每年都要交幾十個硯臺給官府,但工錢卻少得可憐!」

另一個工匠忿忿地說:「那些當官的根本不管我們死活,只管自己發財!」

包拯回到衙門後,便查問負責上貢硯臺的官員:「每年上貢朝廷的硯臺有多少?」「一共十塊。」官員回答。

包拯再問:「你們徵收了多少?」

「這個……」官員吞吞吐吐。

在包拯嚴詞審問下,負責的官員只好說實話。原來每年多徵收的硯臺,是當官的用來送給朝廷的大官,為的是討好他們,好讓自己陞官發財。

於是,包拯便馬上頒布:「每年只准徵收上貢數量的硯臺,不得多徵,也不得扣減工錢。」

包拯任期滿了。他離開端州時,一塊硯臺也沒有拿走。

連環畫 草船借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人們都說他聰明機智,究竟他有什麼本領?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能預測天氣變化,還會佈置石陣迷惑敵人呢!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忠臣。他對賞識他的劉備忠心耿耿。劉備死後,他便一心一意輔助劉備的兒子治理國家。

素材:網路 編輯整理:楊鳳弟老師

(1)三國時期,孫權和劉備聯合對抗入侵的曹操。孫權的部下週瑜和劉備的部下諸葛亮便要合作一起抗敵。可是,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要找個機會除掉他。

(2)周瑜對諸葛亮說:「軍中的箭不夠用,請先生在十天內造十萬枝箭。」這根本是沒有可能辦到的。

(3)怎知,諸葛亮竟然一口答應,還說:「十天太多了!我保證三天之內就可以完成。如果交不出,願受軍法處分。」究竟諸葛亮有什麼辦法呢?

(4)諸葛亮接受了命令後,準備了二十隻船,停在江邊,每隻船上載有三十個士兵,船的兩旁放滿一捆捆稻草,並用布蓋著。

(5)一天、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有行動。

(6)到了第三天的深夜,江上忽然瀰漫著大霧。諸葛亮終於行動了。他率領船隊向曹操的軍營駛去。

(7)船隊駛近曹營後一字排開,士兵擂鼓吶喊。曹操聽見戰鼓雷鳴,人聲鼎沸,便走到江邊察看。他只見江面被大霧濃罩,白濛濛一片。

(8)曹操恐怕有埋伏,不敢出兵。他命令一萬個弓箭手不斷向江中射箭,希望亂箭能擋住敵軍。

(9)太陽出來了,霧漸漸散去,諸葛亮下令收隊。大家一看,船上的稻草已經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箭,一共有十多萬枝呢!

(10)周瑜知道諸葛亮用這方法得到大批箭,不禁大嘆:「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他的確比我高明!」

連環畫 帶斗笠的地藏菩薩

摘自:日本兒童網 編輯整理:楊鳳弟老師

很久以前,在日本的一個小鄉村住著一位貧窮的老公公和他的妻子。一天,當新年臨近的時候,妻子看了看她的米箱,發現只剩下一點點米了。而且雪又很深,他們不能蒐集到編斗笠所需的葉子,也就沒斗笠可賣了。她除了準備熱水煮所剩的大米外,就沒有別的事能做了。

正在這時,一隻小老鼠出現在一個牆洞裏,哭了起來:「哦,我太餓了。」老鼠爸爸和老鼠媽媽斥責他們的兒子:「這家太窮了,幾乎沒有剩下什麼可喫的零碎食物,你只好忍著了。」

「可憐的小老鼠,」老公公說道,「我們太糟糕了,甚至連老鼠都挨餓了。」老公公感到對不起它們,他把他們最後的大米分給了老鼠一小部分。本來他們可以用這些大米做米糕,然後一起共進晚餐的。

第二天早晨,老鼠們喫了一點用醃菜和茶做的早餐後,就踏進了雪地,收集了一大堆蓑衣草,並把它們帶回了家。「這是對昨晚大米的回報。」老夫婦謝過老鼠。如果他們能編許多斗笠併到鎮上賣掉的話,他們就能買豐富的食物過年了。因此,老夫婦和老鼠們就馬上開始編起斗笠。當他們完工後,老公公扛著他的貨物,走進雪裡,向鎮上走去。

當他到達市鎮郊外時,他注意到保佑普通老百姓的佛祖——地藏菩薩石像的頭被雪覆蓋了。「地藏菩薩,」他說,「你們的頭看上去很冷。」老公公取下了戴在他頭上的頭巾,輕輕地擦去了每尊石像上的雪。

新年前夕的鎮上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羣,他們在為自己的新年做最後的準備。老公公加入了人羣,吆喝道:「斗笠,斗笠,誰需要斗笠啊?」但是沒有人買他的斗笠。不久,街道逐漸變得空曠起來,夜晚來臨的鐘聲開始響起。一頂斗笠都沒有賣出去的老公公,只好扛起他的貨物,踏著沉重的腳步回家了。「我竟沒有任何東西能供給地藏菩薩。」他心情沮喪地尋思著。

老公公穿過了積滿厚雪的街道,終於到達了郊外。在那兒,他注意到雪又再次覆蓋了地藏菩薩石像的頭頂。於是,他又取下他的頭巾,仔細擦去了每一尊石像上的雪。然後,他對石像說:「我連一頂斗笠也沒賣掉,沒錢買丸子,所以沒有食物供給你們。我就把這斗笠給你們吧。」這樣,他給每一尊石像的頭上都放了一頂斗笠。但是有六尊石像卻只有五頂斗笠。老公公尋思了一會,取下頭巾,輕輕地放在了第六尊石像的頭上。現在,他完全是兩手空空地回家了。

當他到家的時候,老鼠們見他兩手空空地回來,激動地以為他肯定是賣掉了所有的斗笠。「請原諒我,我一頂斗笠都沒有賣掉。」老公公說道,接著把一天所發生的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的妻子和老鼠。老婆婆傾聽著,安慰他的丈夫說:「這是好事啊。讓我們弄些醃菜和溫水來迎接新年吧。」

此時,正當午夜,他們聽到了大聲的叫喊:「新年送貨!新年送貨!賣斗笠老公公的家在哪兒啊?」令人驚訝的是,說話的不是別人,而是地藏菩薩石像。他們拉著雪橇,車上裝滿了大米、豆麪醬和其他許多美味的食物。「賣斗笠的人,謝謝你的斗笠,我們把這些禮物留給你作為回報。新年快樂!」接著,地藏菩薩石像就返回了郊外。

既然年邁的夫婦有了喫不完的食物,他們就讓老鼠邀請它們的動物朋友也過來,大家一起準備食物。隨後老公公就堆了許多盒特別的新年食物和他們做的米糕,並把它們帶到了地藏菩薩的雕像處:「地藏菩薩,現在我能向你獻禮了,謝謝你。」

老公公回到家,同他的妻子、老鼠及老鼠的朋友們一起迎接一個喜慶、歡樂新年的到來。

連環畫 立志修葯書

李時珍(1518-1593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他十四歲那年考取了秀才後,三次應考鄉試都失敗,於是他便按照自己的意願學醫,從此開始了他的醫生生涯。他一面行醫,一面整理所得的知識和經驗,花了近四十年的時間編寫和修訂了圖文並茂的《本草綱目》,詳細介紹了近二千種中藥,對醫藥學有很大的貢獻。

素材:網路 編輯整理:楊鳳弟老師

(1)李時珍是明代一個出色的醫學家。他每天替鄉民治病,累積了豐富的醫學經驗。

(2)他空閒時常常研讀各種醫藥書,充實自己的醫藥知識。

(3)但他發現,藥書中有很多錯誤的地方。有些藥書把一些藥物的名稱、性質和功效等資料,寫得含糊不清,十分混亂。

(4)有一本藥書更把一種毒藥誤寫成補藥,結果醫生開給人喫,醫死了人。

(5)於是,李時珍便立下雄心壯志,決定要重新編寫藥書,糾正那些錯誤、混亂的資料,補充新的知識。

(6)他把修書的決定告訴父親。父親非常支持,說:「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但修書的工作非常艱巨,你要有不屈不撓的毅力,和準備花上畢生的精力,才能完成它呀!」

(7)李時珍一面行醫,一面閱讀大量書籍,又常常做筆記,考證材料。

(8)當他對書本上的記載有懷疑時,便翻山越嶺,實地考察,希望找出正確答案。

(9)他又深入民間,蒐集各種藥方,因而獲得了大量寶貴的醫藥知識。

(10)李時珍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寫成了《本草綱目》這一本偉大的醫藥鉅著。

連環畫 — 秋瑾參加革命

秋瑾(1875-1907年)是清朝末年的革命女英雄。她自幼習武,性格豪爽,樂於助人,是一個不折不扣女俠。她二十多歲時不理家人的反對,自行籌錢到日本留學。她在日本參加了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動,回國後更預備起義,可惜事敗被捕,慷慨就義。國父孫中山也稱她為「巾幗英雄」呢!

素材:網路 編輯整理:楊鳳弟老師

(1)1904年5月的一天,秋瑾踏上了日本的國土,開始了她的留學生活。

(2)秋瑾先學習日語,再進入女子學校學習。

秋瑾:「我要努力學習,盡快吸收新的知識。」

(3)除了專心讀書外,秋瑾還參加了很多活動。她與一班女留學生組織了「共愛會」。

秋瑾:「女子也可以從軍和擔任救護的工作呀!」

其他女留學生齊聲說:「對!」

(4)後來,她又加入了一個叫「洪門天地會」,又叫「三合會」的反清組織,她還當上了「白扇」, 即是出謀獻策的軍師。

(5)由於帶來日本的生活費不夠用,秋瑾要回鄉籌錢。就在返回家鄉生活時,她加入了革命組織光復會。

(6)後來,秋瑾再回到日本。有一天,她聽到一個消息。

秋瑾:「孫中山先生快要來日本演說?啊!真是太好了!我一定要去聽。」

(7)這一天,秋瑾在東京的一間飯店,和一千三百多名留學生,一起歡迎孫中山。

(8)會後,秋瑾心情很激動。

秋瑾:「孫先生的演說真是精彩!我現在對推翻清政府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9)會後,孫中山接見了她。

孫中山:「我們要為革命而奮鬥!」

(10)後來,秋瑾加入了由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為建設富強的新中國而努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