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3224_731882860233145_3909393451473460057_n

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心得筆記-打開眼界.走出疆界.用心看世界-朱永祥 老師 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執行兼策略長  

 

很喜歡關於國際觀的ATC,總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國際視野

臺灣真的很小很小,但把自己鎖在這個很小的土地上卻如此的簡單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往往是從一個個銀幕當中展現出來

最可怕的是

我們所看到的資訊都是透過媒體"篩選"而來,沒有可看性的資訊都會被忽略

像是老師提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卡拉許",花了一生心血解放奴役,卻不被臺灣媒體報導,只因為同為得獎者的"馬拉拉"年輕有爆點

關於資訊我們都該省慎思考

在這裡,我用這篇文章記錄著老師的分享

.

 

 

關於國際志工

曾經跟著學校社團到柬埔寨體驗過國際志工,讓我對於永祥哥所分享的內容有深深的感觸,像是點醒了我在心中對於服務的矛盾

國際志工的服務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4年南亞海嘯時,他們一行人去救災,驚心動魄的過程永祥哥卻能輕描淡寫的說著

他說

人生總要瘋狂一次!

 

 

 

關於文化衝突

 在微客八不中清楚的說到,不強壓自己價值觀在別人身上

 這些偏鄉地區與我們之間的距離,不只是在文化差異與貧富差距,最重要的是內心的價值觀

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可能是他們終其一生都沒有想過的畫面

他們可能從來都沒想過水龍頭轉開就有水、電燈打開就有燈、引擎發動就可以在道路上奔馳

於是擔任國際志工的我們

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

該怎麼做?

 今天永祥哥給了我一個解答

"陪伴與瞭解"

並不是字面上的那麼簡單,就像國際志工並不是三言兩語能道盡

就像溝通並不是隻有語言,面對貧瘠與需要救助的他們,我們能服務的除了物資、教育,更重要的是那一個溫暖的擁抱,那一份願意將自己歸零的心態,"我今天來到這裏我就是這裡人!"

我去蒙古服務我就是蒙古人!

我去柬埔載服務我就是柬埔寨人!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感到貼近 :) 

 

 

關於服務汙染

如何破解服務迷思?

到底國際志工是去服務還是去製造服務汙染??

 

1.喘息服務

2.刺激服務,為他們帶來新觀念

3.志工重複出當中學習與收穫

 

常常有人會問,你去服務這兩個禮拜可以為他們帶來什麼改變?

不過是曇花一現

我們的出現就是為了給這個地方帶來社區自覺,感受到自己需要變得更好的自決

再來是社區自決,讓他們下定決心,付出行動! 纔是長久之道~

長久佈局,不只是蜻蜓點水而是永續經營,這是才國際志工對人們也是對一塊土地的愛 :)

 

 

關於微客

所付出的每一份〝微小〞的力量,都期盼能成為彼此生命中無法取代的〝過客〞,故將其中Waker(覺醒者)按音譯為「微客」

微客的八個不要:

1.微客的服務不隨便開始,不輕易結束,因此在各位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想想當下的行為會不會造成未來服務的後遺症。而多年來微客對當地的捐款,在服務據點裡面絕對看不到微客明顯的logo,因為不想讓孩子們認為自己是受助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事情。

2.不給予承諾,例如:千萬不要因為當下的感動,對孩子說我會再回來之類的話,因為他們都會記得我們說過的話,同樣的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經意的粗話、不好的生活習慣都會影響孩子。

3.不贈予個人性禮物,例如:上課鼓勵性的小貼紙、單獨的照片、個人性衣物、紀念品等,建議可以用擁抱、鼓勵代替物質上的餽贈,寫卡片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要寫,就必須全班都要有。記得短暫的給予是永久的傷害,而若有自行攜帶物資進去,請務必交給領隊們,由領隊再轉交給學校。

4.不留下聯繫方式,因為孩子可能為了寄信的郵資餓一整天。

5.不改變當地原有的生活型態(尊重當地的政治與宗教),特別在中國地區和回族地區,千萬不要在公開的場合有任何宗教行為的表現。而中國地區則特別不要談及有關政治的議題(例如:統獨的問題、黨派的色彩、藏獨和疆獨的問題...等等,別忘了,我們去那裡的目的不是為了意識形態的辦論,而是為了去關心那些可愛的孩子們,記得一件事,就是〝愛無國界〞喔!)。

6.不強壓自己價值觀在別人身上,這些包括了不去評論當地老師打學生、種姓制度下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志工夥伴每天小組時的心靈分享…等等喔)

7.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緊,出隊過程時有許多空閒的時間,好好去享受這段美好的時光吧,若是真的耐不了寂寞,找些同隊的志工夥伴聊天是個不錯的想法。

8.不要搞丟證件和貴重物品,這個真的很重要喔!否則您只好真的留在當地了。

三個提醒:

第一安全

第二注意安全

第三還是注意安全

兩個觀念:

第一、他們不缺老師,他們缺的是一羣愛他們的人

第二、他們沒有我們,可能還比較開心點,除非我們就是他們當中的一份子

一個祕訣:

不斷提醒自己(從現在開始,每天默唸12次)在任何時候,當有人(例如:海關、想殺價的攤販、載我們的司機、路邊的阿伯...等等)問起我們的身分時候,記得只有一句話回答他們,就是......「我們是臺灣微客志工,到這裡做扶貧的工作」

請記得,微客所有出隊的夥伴都屬於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或許有先後進去的梯隊,但我們不分彼此,因為我們都是懷抱著相同的愛來陪伴孩子,讓孩子知道在遠方有一大羣人正愛著他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