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鹽湖股份年報巨虧近42億,鋰業龍頭是否徒有虛名?)

鹽湖股份曾被譽為鹽湖鋰資源第一股,備受市場關注,並一度站上A股市場2017年鋰電池概念的風口。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手握豐富的鹽湖鋰資源,在碳酸鋰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漲的2017年,公司竟然交齣一份巨虧超41億、業績負增長1300%的成績單。與此同時,毛利率、淨資産收益率(ROE)等各項經營指標齣現瞭大滑坡。

實際上,鹽湖股份主要業務為生産鉀肥原料氯化鉀,鹽湖提鋰截至目前隻是一項副業。鹽湖股份即便去年生産碳酸鋰的子公司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科鋰業”)業績齣現瞭爆發,但對其整體業績貢獻微小。眼下,鹽湖股份正在著手擴充碳酸鋰生産綫,未來幾年它與比亞迪閤資的子公司加上藍科鋰業的碳酸鋰産量,有望從目前的接近1萬噸擴展至6萬噸,碳酸鋰的産量將齣現明顯提升。

上海一位多年來重倉鋰資源股的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稱,近期多傢涉及鹽湖提鋰技術和設備的公司接連獲得瞭大單,這說明通過鹽湖提鋰而來的工業級碳酸鋰的供給將在未來幾年齣現大幅提升;另考慮到海外礦山的擴産,全球碳酸鋰的供需平衡點很快就會齣現。今年以來,工業級碳酸鋰價格齣現明顯下跌,如果碳酸鋰擴産帶來的業績增量不達預期,那未來幾年鹽湖股份業績能否改善應該還是看鉀肥業務的“臉色”。

逾41億巨虧

2018年3月31日,鹽湖股份發布年報顯示,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16.99億元,較上年增加12.8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5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318.77%;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5.1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5.16%。41.59億元的虧損額讓鹽湖股份名列滬深兩市2017年業績虧損榜第五位(已公佈年度業績的公司),排在它前麵的是樂視網、*ST油服、ST保韆裏、湖北宜化,其中樂視網去年虧損達到116億元。

對於一傢市值不到400億的公司,41.59億元的虧損力度顯然驚人的。截至2018年4月18日,鹽湖股份市值為355億元,較2017年年末387.3億元的市值縮水瞭8%多點。不過虧損的情況似乎還在惡化。業績預告顯示,一季度鹽湖股份虧損金額在2.68億元至2.8億之間,略高於去年同期的2.6465億元的虧損額。

鹽湖到底是怎麼瞭?曾幾何時,它作為鋰電池龍頭股之一而瘋狂上漲。2017年6月2日,鹽湖股份盤中最低為9.21元,短短的3個多月後股價漲至20.68元,漲幅約為1.25倍。彼時,工業碳酸鋰供不應求,價格在2016年10月觸底後掀起瞭大幅反彈,截至2017年年末均價從11萬元每噸上漲逼近16萬元,漲幅接近50%。2017年,鹽湖提鋰業務開始真正成為現實。而鹽湖股份股價強勢背後是它手握極度開發價值的青海察爾汗鹽湖的鋰資源。2017年鹽湖股份作為鹽湖鋰資源第一股一度與天齊鋰業、贛鋒鋰業“鋰礦雙雄”並駕齊驅,這段時間是鋰資源股集體活躍的時間,天齊鋰業等鋰礦股同樣實現瞭股價翻倍。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16年數據統計,世界已查明的鋰資源量約為4099萬噸,從分佈來看主要分佈在南美洲和亞洲,約佔總量70%,中國的儲量約為570萬噸,佔全球的14%,其中85%為鹽湖資源,15%為礦石資源。中國鋰鹽湖資源主要分佈在青海和西藏兩地,兩地鹽湖鋰資源儲量佔全國鋰資源總儲量的80%左右。由於西藏天氣、氣候、運輸等條件的限製,開發成本和風險較高,國內企業更願意在青海鹽湖進行開發。察爾汗鹽湖的鋰資源儲量在青海鹽湖中是最大的,齣鹵水能力20萬噸/年。

鹽湖股份持股51.42%的藍科鋰業掌握著察爾汗鹽湖的開採權,因地製宜地採用瞭離子吸附交換法工藝。截至2017年12月25日,藍科鋰業碳酸鋰産能為7759噸。2017年伴隨著碳酸鋰價格大大幅上漲,藍科鋰業的收益暴增。這一年,藍科鋰業淨利潤實現飛躍,從上一年的1.35億元上升至4.2億元。而在此之前的多年,藍科鋰業長期虧損,2013年-2015年的三年間分彆虧損1.3億元、9200萬元和3345萬元。

2017年,鹽湖股份齣現瞭40億以上的巨虧,而到瞭今年一季度它的虧損額度同比又有所擴大。鹽湖股份在年報中解釋瞭齣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有:生産要素價格居高不下,鉀肥銷量的減少;海納“2.14” 、化工“6.28”安全事故的影響,2017年生産裝置大部分時間處於停産中,市場景氣度較高的PVC、燒堿、水泥等均未能生産,並進行相關整改投入,導緻虧損數增加;煤炭和天然氣供給不足導緻化工裝置不能滿負荷運行;海納、金屬鎂等項目大規模轉固緻成本增加。

鹽湖提鋰業績貢獻有限

雖然鋰資源風光無限好,但是有限的産能和業務佔比,未能給鹽湖股份帶來多大的業績提振。

事實上,從鹽湖股份的主營收入來看,鹽湖股份主要從事農用氯化鉀和化工産品的生産和銷售業務,2017年實現的116.99億元營業收入中,氯化鉀業務貢獻瞭59.165億元,佔比50.57%;第二大收入來源為鹽湖資源綜閤利用化工産品,去年實現收入17.6億元,佔比15.09%;而令鹽湖股份受到市場廣泛關注的碳酸鋰業務去年業績雖有放量,實現7.44億元的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從前年的2.99%提升至6.36%,但在整個業績貢獻中所佔比重仍舊較小。

有券商研報稱,鹽湖股份是國內鉀肥龍頭公司,具備500萬噸/年氯化鉀産能。近年來公司營業收入保持穩定,淨利潤齣現較大幅度下滑,主要是由於2011年開始鉀肥價格持續下跌,公司雖然通過擴産增加銷量以及開闢其他業務維持營業收入的穩定,但淨利潤受影響較大。今年金屬鎂項目處於試車爬坡狀態,摺舊攤銷以及財務費用較高,此外海納化工自2月份事故停産至三季度裝置未恢復,對於它的業績也有較大影響。

鹽湖股份業績大滑坡的同時,代錶産品競爭力的毛利率指標也齣現大幅下滑鹽。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間,湖股份毛利率齣現瞭明顯下滑,分彆為52.29%、42.68%、33.52%。而它的資産盈利能力也同樣滑坡,三年間的淨資産收益率(加權)3.13%、1.44%、-17.34%。

從過去三年情況來看,鹽湖股份的基本麵發生瞭明顯惡化。作為應對,鹽湖股份也在尋找業績的突破口。公司與比亞迪閤資公司的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藍科鋰業新增的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啓動,投資近80億元,預計建設工期1年半左右,加之藍科鋰業原本擁有的近1萬噸碳酸鋰産能,屆時鹽湖股份碳酸鋰産能將達到年産6萬噸。2017年12月27日鹽湖股份公告稱,5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已取得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備案通知書。

然而,作為週期股,碳酸鋰的景氣度正在發生微妙變化。據生意社統計,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齣現下跌,1月19日工業級碳酸鋰生産者價格為15.74萬元/噸,而到瞭4月18日這一價格變為14.52萬元/噸,降價幅度為7.76%。

碳酸鋰價格的衝高迴落背後則是未來幾年供需前景的變化。最近幾年,與鹽湖提鋰趨勢相一緻的是智利、澳大利亞等全球主要鋰礦區都在積極擴大鋰産量。摩根士丹利預計,由於各國均在擴大鋰産量,2017至2025年,鋰供應量將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而同期的需求增長僅為每年12%。最終,2018年將是全球鋰市場供不應求的最後一年,2019年以後的鋰市場將齣現供應過剩的情況。

作為小金屬碳酸鋰供需情況改變無疑將影響其價格走勢。而鹽湖鋰産量擴充之後,若遇到降價週期的到來,那新增産能的單位業績貢獻將逐步降低。無論如何,截至目前,鹽湖股份業績貢獻大頭依然是第一大業務氯化鉀。今年以來,氯化鉀市場行情齣現瞭轉暖跡象。一類優等品的氯化鉀國內生産者價格從1月19的2100元/噸上漲到瞭目前的2275元/噸,價格上漲瞭8.33%。而鹽湖股份的售價又較之略高,為2300元/噸。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楊偉稱,全球鉀肥在2013年行業聯盟破裂、相關龍頭公司大幅擴産之後陷入低迷,鉀肥價格最多下跌50%至200美元/噸。經曆4年多的洗牌之後産能趨於穩定,需求端保持3%的年均增速。此外,全球經濟復蘇、油價上漲、糧食價格觸底反彈,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鉀肥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