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打樁的噪音可傳至4公里外,令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的聽力距離減少達80%。

資料圖片

兩家電力公司計劃在索罟群島東面水域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採用撞擊式及震動式打樁,今年七月提交環評報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委託水底聲音專家製作聲音傳遞模型運算,發現水底打樁的噪音可傳至四公里外,令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的聽力距離減少達八成,影響覓食及導航能力,嚴重可致永久聽力受損,質疑環評欠缺水底噪音分析。

液化氣站工程或致海豚「失聰」。

WWF委託水底聲音專家Mattew Pine博士以聲學傳遞計算程式,加入水深、沉積物特性、海水溫度及鹽度等環境數據,模擬每一下撞擊式或每秒震動式打樁發出的噪音傳播距離。發現撞擊式打樁的聲頻為100 Hz至1k Hz,震動式打樁為100Hz至2k Hz,正是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的聲頻範圍,直接構成干擾。

WWF香港分會副總監(海洋保育)李美華指出,中華白海豚集中在大嶼山西部水域,而江豚在十二月至五月接近索罟群島工程水域。根據模擬運算,打樁噪音會傳播至四公里外,而工程八百至二千米範圍內,撞擊式打樁可令兩者聽力距離減少八成,降低覓食效率,甚至趕離棲息地。

她指,打樁噪音達一百六十分貝,達到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的聲音上限,即會導致海洋哺乳動物的聽力暫時或永久受損,而噪音傳播範圍更覆蓋南大嶼海岸公園。

李美華 (資料圖片)

她質疑中電在環評欠缺水底噪音分析,即使設有緩解措施,包括海洋哺乳動物的五百米半徑範圍設為打樁工程禁區,並以氣泡簾幕隔音,十二月至五月江豚旺季停止打樁,但認為評估不足,要求環保署署長及環諮會暫時擱置環評報告批准許可。

中電發言人表示,環評結果顯示打樁聲音隨傳播距離而下降,聲音源頭在數百米以外,聲浪不會損害海洋哺乳類動物,又表示有一系列緩解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