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好魚,魚類已經成為他們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而要在日本買到新鮮可口的魚,就要去魚市,築地就是日本之前最大的魚市,為什麼是之前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日本的築地魚市。2017年的時候恰巧有一款叫《築地魚市》的桌遊推出,重度為1.38,適合2-4人,20-30分鐘一局,屬於歡樂的輕策遊戲。背景是上世紀30年代的日本東京,你早早起來,不為欣賞風景,只為在繁忙的築地市場中尋找最有價值的海鮮。你在開了一家魚館,對於日本料理來說,食材的新鮮度是非常重要的,無數的買手在此聚集,競爭異激烈。如果你想擊敗你的對手,你必須要了解這片市場的規則,學習如何操縱價格和設置陷阱。只有這樣,才能在日本最大的市場裏脫穎而出。

其實築地魚市的逐漸發展還有一段故事。因為日本人好魚,從江戶時代開始在日本橋一帶就形成了規模很大的魚市場羣,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後,由於舊的市場被完全摧毀,漁民商家們就把市場搬到了銀座南側的築地居留地一帶,從此一個全新的市場逐漸成形,也就是後來首屈一指的的築地市場。1954年美國在比基尼環礁進行的氫彈試爆實時受污染的第五福龍丸漁獲中的鮪魚、大青鯊等等於同年3月15日進貨到築地市場,因存在這些含有高輻射的魚獲而導致市場陷入混亂。拍賣被中斷,剩下的海產亦沒有商家願意開價競投。行政指示將受污染的海產埋在場內,在埋葬地點興建「原爆鮪魚」之墳,向現世人流傳那場災難。市場的外牆掛有紀念牌,據說是為了不阻礙往來而改成鐵板的。1995年,隨著都營地鐵大江戶線)築地市場站的工程而需要調查市場的地底,受到傳媒報道「會不會發掘這些屍體」而成為新聞焦點,但結果並無發掘到任何的屍體。

築地市場的面積大概在23萬平方米左右,這裡的一天開始的非常早,每天早上03:00,來自日本近海、非洲甚至是美洲的載滿魚類的船隻就已經抵達這裡。裡面的貨物也是種類齊全,物品繁多的。一天下來大概就要有225萬公斤的水產品交易,除了最受歡迎的金槍魚,還有各式各樣的海菜、海貝、海蜇、梭魚、鰻魚。在桌遊《築地魚市》裏的海鮮也很繽紛多彩,蝦、扇貝、河豚和章魚等,可謂是應有盡有,而且美工十分可愛,生動活潑地描述了魚市裡新鮮的海鮮。

其中又以河豚比較著名,人們一般指肉質鮮美但有劇毒的一種魚類,中國人自古也有喫河豚的歷史,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乖魚,雞泡」、「雞抱」 「艇鮁魚」等稱呼,古時稱「肺魚」。當遇到外來危險時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一般體長在25—35釐米!上下頜骨與牙癒合成4個大牙板,背鰭1個,無腹鰭。無鱗或有小刺。河豚雖味美,但是劇毒,河魨毒素是一種無色針狀結晶體,屬於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鹼,為自然界毒性最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其五千萬分之一,就能在30分鐘內麻醉神經,對人體的最低致死量為0.5毫克。但是這種極強的毒素,能溶入水,在100℃加熱4小時或115℃加熱3小時,或120℃加熱30分鐘,或200℃以上加熱10分鐘,便可使毒素完全破壞,毒性消失。但是日本人對其的喜愛尤為熱烈,自江戶時期,日本就流傳著嗜喫河豚的風俗,但豚肉稍有不慎就會是食客最後的晚餐。

河豚劇毒毫無解藥,針尖大小就足以致人死地,河豚毒死人的事件依然時有發生,而最著名的食豚死士莫過於「日本國寶」坂東三津五郎。傳奇歌舞伎八代目坂東三津五郎是一位絕對的美食專家,尤嗜河豚,自詡百毒不侵。1975年1月16日,他帶著一名歌姬與朋友走進了一家著名的河豚老店。酒過三巡,一個想要博取坂東好感的年輕導演提議嘗試禁食的河豚肝臟,對於老饕這莫過於終極食趣。四塊僅僅1.4釐米寬的方形豚肝緩緩自歌姬手中遞過來,潔白無瑕,晶瑩剔透,但是無人敢動,除了坂東。他輕抿脣角,一連吞下四塊,最後身亡,舉國震驚。所以現在在日本都是擁有專業的資格證書,經過專業訓練並取得相應執照的廚師,纔有資格處理河豚的。漁民捕捉上來的大部分河豚都要經過專業河豚專家的挑選,合格的正常的河豚,纔可以留在餐桌上,進行料理;新生的辨認不出來品種的河豚,不知道其具體有毒部位,都通通放逐,不能食用。

另外這麼多種魚裏,最金貴的當屬金槍魚了,因為這是日本喜歡的生魚片最好的原料了。在拍賣會上,金槍魚的尾部通常被砍掉一截,魚販們通過尾部的肉,判斷這條魚的成色。在築地魚市,有一個新鮮金槍魚的拍賣會,這主要拍賣在日本近海捕獲的金槍魚。臺下的競拍者一邊打手勢一邊抬高自己的價碼,數秒之內便能完成競拍。在桌遊《築地魚市》裏也有個估價的環節,玩家可以把自己手裡的點券放置在貨物下,可以改變物價,從而扭轉場上局勢。

根據《日本時報》的報道,在福島的一家大超市連鎖現在基本上一半的魚都不是來自批發市場,而是直接從捕魚者那裡買來。零售商表示,相比之下,從魚市的經銷商手中買來漁產,價格會比較貴。另外從市場再運來店中,漁產折騰了一路也會變得不新鮮。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數據顯示,在 2013 財年,54% 的海產是在批發市場上交易,但是在 20 年前,這個數字是 70%。所以,築地魚市所能左右的海產品的流通份額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也導致參與其中的經銷商生存狀況堪憂。在過去 20 年,築地魚市的經銷人數量減少了 29%,2008 年的時候一度萎縮到只有 762 家,更糟糕的是,其中44% 都是虧本經營,46% 的負債多於資產。

築地魚市在18年關閉,桌遊《築地魚市》的中文版也在隨後不久推出,也算是紀唸了這個曾經喧囂熱鬧的日本最大魚市。築地魚市走過了八十三個年頭,築地不僅僅是世界最大的魚市,它的背後更是一羣職人,日本的職人精神一直比較受推崇,它在用臻選的食材表達對食物與食客的尊重,10月6日的清晨5點,正式營業的最後一天。5點30分,鐘聲響起,來自青森縣的金槍魚以每公斤約2.7萬日元的價格,競拍出了當天全場的最高價。這也為築地市場的最後時刻,劃上了句號。雖然築地市場關門了,但是從2018年10月11日 開始,它將搬遷至距離這裡2.3公里的豐州市場,重新開始營業。

有日本作家形容,築地市場關閉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更為重要的是,這裡聚集了大批一輩子以海鮮為職業的人,他們可能世世代代都是在魚市經營海鮮生意,可能子子孫孫都與海鮮為伴,什麼魚好,什麼時候便宜,都是瞭如指掌,他們喜愛自己的職業,以專業的態度去對待每一條魚,讓人們對他們肅然起敬。

雖然築地魚市沒了,但是桌遊《築地魚市》還在,喜愛海鮮的輕策朋友可以來試一試這款桌遊,遊戲規則並不複雜,整個遊戲分為7輪,每輪都有四個階段,上架、估價、定價和購買這幾個階段,最後誰擁有的總資產最多誰就是這個遊戲的獲勝者。

上架時,每回合開始,玩家從牌堆中翻開若干組貨物,每組貨物包括三張面朝上的卡牌,將同一組的貨物排成一列,將每組貨物從左往右放置。

估價,翻開貨物後,玩家需要對每組貨物估價,來展現他們對每一組貨物的感興趣程度。估價時,玩家拿起他們抽中的點券,祕密為每一組貨物放置一張點券。

定價,將所有點券翻開。首先檢查是否有特殊點券,如果有的話,立刻結算特殊點券效果。在結算完成後,將每組貨物點券面值相加,點券面值之和就是這組貨物的最終價值。之後會經歷市場波動。

購買,在這個階段,玩家可以為餐廳購買食物。在遊戲結束的時候,所購買的食物將轉化為金錢。

玩家需要根據場上局勢決定什麼時候搶先手即購買最貴的那個貨架的魚,需要有自己的眼光 第6和7輪的時候,錢多的玩家搶先手的價值就很高了,擁有絕對的主導權以及選擇權,很容易以更低的價格獲取更高的資本。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就曾直言,「沒有築地市場,就沒有生意可言。」雖然築地魚市變成了豐州市場,但希望這種認真嚴謹的工作理念一直傳承下去,也希望愛喫海鮮和愛玩桌遊的玩家可以在桌遊《築地魚市》裏找尋那一份絕美味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