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那麼久的日本地域文化或者歷史,這次要深夜放毒,介紹下日本的美食文化,看的時候請先行喫飽。說到日本美食,壽司一定會出現在大家腦海里,桌遊《Sushi Go!》就是一款能喚起大家對壽司熱情的桌遊。

桌遊《Sushi Go!》於2013年推出,適合2–5位玩家,最佳為4 人,時長大約15分鐘,當然如果碰到我這種毛線也要長考的玩家,時間就相應延長了,由於會互相傳遞牌,一般小夥伴傳遞結束,也會逼著你快點傳遞。重度為1.16,也確實是個閤家歡的毛線,但是是個好玩的毛線。

《Sushi Go!》的原意是迴轉壽司,這個遊戲呢也是在模擬幾個人喫迴轉壽司的過程。最近迴轉壽司也是在世界各地火熱起來。師傅把製作好的壽司放在盤子後擺在運輸帶上,運輸帶圍繞餐廳的坐檯而行。用膳後,店員依照顧客桌上的盤子而結算賬單,相當於自助了。

每位玩家要同時從手牌中選擇一張自己需要的留下,然後剩餘的牌傳給下家,再同時翻開,一直重複這個步驟直到所有的牌都傳完,你面前的這些纔是你真正拿到的牌,所以核心機制也就是「輪抽」,畢竟拿到手的纔是自己的。

最後各種不同美食有不同的算分方式,同時我們也可以欣賞下日本美食,桌遊《Sushi Go!》裏的美食也非常多,壽司、布丁和餃子等很多。其中壽司是最有名的,壽司是日本飲食文化中最享譽世界的美食之一,它不僅擁有千年的古老歷史而且也越來越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 一談起壽司,人們的第一反應是來自日本的料理,其實據歷史記載,1800多年前(即東漢末年),壽司已在中國流傳,至公元700年壽司開始傳入日本。當時是一些商旅,用醋醃製飯糰,再加上海產或肉類,壓成一小塊,作為沿途的食糧,後來廣泛地流傳日本。

關於壽司的得分方式是:一輪結束後,喫到壽司卷最多的玩家會得到6分,第二多的玩家會得到3分,其餘的就算喫到也不得分。壽司的收益會有比較大的變數。所以這張牌一般不推薦多人去拿,不然分值競爭激烈。

手握壽司既是指不用任何定型工具,只用手來造型的壽司。當醋飯配上頭配上各種新鮮豐富的配料,鮮度與飽足感直衝口腔,這正是喫握壽司最享受的時刻!

在遊戲中,手握壽司一共有三種,雞蛋壽司,鮭魚壽司和魷魚壽司,它們的得分方式為:雞蛋壽司1分,鮭魚壽司2分,魷魚壽司3分。魷魚壽司是性價比最高的一張牌了。

日本的「wasabi」其實由山葵根製成的山葵醬。由於山葵根價格昂貴,而且山葵醬保存困難,所以大部分日本料理店會用黃芥末或辣根醬來代替。遊戲中的芥末本身沒有任何分數,也就是在說空口吃芥末的感受,但是芥末卻可以讓手握壽司的分數乘以3倍,如果你手握好牌,可以搏一搏,萬一單車變摩托。如果判斷不準確,只拿了芥末卻沒拿到任何手握壽司,那就只能哭泣了。

用麵糊炸的菜統稱天婦羅。便餐,宴會時都有可以上的菜。天婦羅的名字來自葡萄牙,大約已有150年的歷史。天婦羅的烹製方法中最為關鍵的是麵糊的製作。天婦羅以雞蛋麵糊為最多,調好的麵糊叫天婦羅衣,做面衣用的麵粉,日語叫薄力粉。就是麵筋少的麵粉。這種麵糊做出來的天婦羅掛麪薄而脆。夏季調麵糊的水最好是冰水。是四大日本料理之一。在製作天婦羅時,日本也有「三分技術、七分選料」的說法。所以原料的新鮮度是選擇的首要標準。此外就是根據天婦羅製作的具體要求進行選料。遊戲中天婦羅的計分方式:2張天婦羅卡會讓你得到5分,1張則不會得到分數。也就是強迫你去喫一對兒,也就是要「湊對子」。

之後就是鼎鼎大名的刺身了,也就是生魚片,據說日本北海道漁民在供應生魚片時,由於去皮後的魚片不易辨清種類,故經常會取一些魚皮,再用竹籤刺在魚片上,以方便大家識別。這刺在魚片上的竹籤和魚皮,當初被稱作「刺身」,後來雖然不用這種方法了,但「刺身」這個叫法仍被保留下來。早在《東夷列傳-倭國傳》中記載倭人生食海物,即生魚片。遊戲中的刺身計分方式:3張刺身卡會讓你得到10分,1張或2張的刺身卡都不會得到分數。也有點像打牌裏的「三張」,但是單獨打出沒有分,如果成功打出收益十分可觀,但是同樣也有被對手卡掉牌的風險。

日本的扇貝要是真的和其他地方比起來,也就是海域和水溫差異,其中據說蝦夷扇貝原產地是在日本,這個地方早先有個日本的原住民族,叫蝦夷族,然後在這個地方發現的扇貝品種就被發現人定名為蝦夷扇貝了。扇貝的計分方式比較穩定:1張1分,2張3分,3張6分,4張10分,5張15分。也就是一個滾雪球的得分項目。

日本的筷子也出現在遊戲裏,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國,相傳大禹是使用筷子的第一人。從古代的「著」到如今的「筷」,筷子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也衍生出了筷工藝和筷文化。筷子漂洋過海到了日本之後,也「入鄉隨俗」發生了一些改變,從長短、形狀上都與中國的筷子有了區別。在筷子的長度上,中國人習慣圍著圓桌喫飯,並且喜歡為他人夾菜來表現熱情,所以中國的筷子相對比較長。而日本人一般分桌而食,每個人都有一雙屬於自己的筷子,所以不需要筷子很長。從手握的角度來說,由於日本筷子短,木質也不會打磨得太光滑,握起來其實是最輕鬆的。那麼日本筷子頭部是尖尖的,這是因為日本平時的主食以海魚為主,尖頭的筷子更容易剔除魚刺,也更容易讓魚肉和魚骨分開。

另外,日本人經常喫壽司等大塊的食物,尖頭的筷子更容易夾住它們。中國的傳統菜餚炒菜居多,方身圓頭的筷子更方便夾菜。筷子是一張單純的功能牌,本身沒有分數,功能是這樣:當你已經入手了一雙筷子,那麼在後續的回合中,你可以大喊一聲「壽司狗」!然後從手牌中選擇2張留下,最後把筷子牌放入手牌之中繼續傳遞輪抽。筷子可以關鍵時刻卻能幫助玩家打出一波combo,但是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布丁是一種英國的傳統食品。它是從古代用來表示摻有血的香腸的「布段」所演變而來的,今天以蛋、麵粉與牛奶為材料製造而成的布丁,是由當時的撤克遜人所傳授下來的。作為美食界隱藏的蹦迪好手,具有天生的律動感,自帶 BGM ,人送外號「行走的 GIF「,連日本動畫片裏蠟筆小新也會和布丁一起律動,可見日本人十分喜歡這款美食。在此放上日本櫻花布丁。 遊戲裏的布丁方式是:在三輪遊戲都進行完、遊戲結束之前,計算布丁的分數。喫了最多布丁的玩家獲得6分,最少布丁的玩家失去6分。也就是「秋後算賬」。類似於其他德式遊戲,有的任務沒有完成會扣分,完成了終局則會加分。絕對不要忽視布丁,三輪都要有意去收集。

《Sushi Go!》這款遊戲教學時間很短,我大概聽了三分鐘,上手很容易,推新很好,人多的時候也很歡樂。美工十分可愛,又能欣賞美食,另外由於輪抽機制的互動性,這款遊戲的耐玩度和策略性也還不錯,需要猜測下對方的行動,也要保證自己的線路可行。

之後製作商還推出過桌遊《Sushi Go Party!》,加入了更多的餐品種類牌,玩家可以自由定製在一局遊戲中可以加入哪些食物,這無疑大大豐富了遊戲的可玩性,讓整體上升了一個容量。

卡牌里加入了不少新的食物,比如豆腐,是不是想到你在火鍋店裡喫的日本豆腐,堅持住別流口水,我們來看下我們愛喫的日本豆腐的來源,日本豆腐,又稱蛋玉晶,玉子豆腐,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1785年出版的《萬寶料理祕密箱》中「玉子百珍」一篇記載了玉子豆腐的製作方法,後傳播於東南亞地區, 1995年從馬來西亞引進中國。新增加的卡牌中還有日本青豆和日本茶等等。

日本的飲茶文化還是十分流行的,看看日劇裏的女神都去代言是茶廣告就知道了。茶是日本傳統的大眾化飲料,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飲茶,茶道在日本也是盛行。日本茶是指出產自日本的茶葉,日本出產的茶葉中過九成都是綠茶,從而使得綠茶的分類極盡細緻之能事,依照製法和茶葉生長的位置,細分出各種名稱的茶來。

也許這是一波深夜放毒,也是一趟食物的靈魂之旅,更是一次桌遊和日本料理的深度結合,希望你在玩桌遊的時候,在喫日料的時候,都能想起今天的飢餓,不,是進一步對日本文化桌遊的瞭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