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人們為微博高唱頌歌的時候,摩根斯坦利的一篇報道卻指出:醒醒吧,其實青少年不怎麼鳥Twitter。這個外國報告的結論在中國依然可以參考,

你猜國內16歲以下的青少年使用微博的比例有多大?

(QQ用戶被微博的不算)今天看到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不喜歡用微博?為什麼?」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68552,我就覺得蛋有點疼——去用一個產品才需要原因,不用一個產品居然還要給出解釋?就是因為沒有原因讓我用微博我纔不用微博啊大哥!!這就好像一個陌生的姑娘淚眼汪汪的跟我說「你為什麼不愛我?」一樣讓人語塞。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

如果你不是一個追星族或者xx之星,

那麼微博幫到你什麼了讓你想要去使用它?特別愛用微博的你比起不夠博愛的我來,微博讓你佔有了哪方面你覺得會讓我很癢癢的優勢? 2、似乎很多人堅稱:140個字的限定是微博最牛逼的地方,絕對不能改,改了就好像從乳房上移除了乳頭一樣性感全無。但是研讀了Twitter在日本的市場報告之後,我分明看到「由於在140個字的限定下日語文字能夠表達的信息量比英文大得多,

使得Twitter在日本的發展速度遠超預期!」

哇靠!其實中文不也一樣嗎!!任何一個英語過了四級的大學生都能清楚的意識到在中文體系中140個字能夠表達的信息量比英文大很多。這已經不是乳頭的問題了!這是A罩杯偷偷變成C罩杯了!!而且當微博可以方便的載入圖片音頻乃至視頻之後,其信息量的承載力簡直已經雙乳垂地了我說!!依然信仰140個字的你,有沒有感覺很癢癢?3、我非常反感的一個現象是:很多人看到微博牛逼了,

就在「微博真牛逼!」的基礎上大侃特侃微博為什麼牛逼,

得出的結論往往都是「微博果然很牛逼!」,而幾乎沒有人靜下心來分析微博到底牛不牛逼。據我所知連Twitter的團隊最初也對自己的產品非常忐忑,沒人料想到自己的產品之後會取得這樣的成功——對比國內千篇一律的讚美之聲,「這是產品的勝利!這是技術的勝利!這是公關的勝利!這是運營的勝利!」,搞得好像我們的微博已經先Twitter一步取得了偉大光榮正確的勝利一樣——這簡直讓我噁心,因為大家眾口一詞的導向讓我們熱熱鬧鬧的忽略了問題的本質:

微博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

微博的模式真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途徑嗎?最重要的問題是:微博解決的這個問題真的是最重要的問題嗎?如果你對最後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我相信你一定有辦法漂亮的為我解答第一個問題。4、如果你對前三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我們不妨探討一下問題的實質:對人類而言,

可以期待社會化網路能夠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

我們可以試著怎樣解決它,以及它可以讓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獲取怎樣不可替代的重要優勢呢?=====================================摩根斯坦利出版的報告相關新聞http://www.telegraph.co.uk/technology/twitter/5819246/Morgan-Stanley-publish-teens-paper-on-Twitter-and-mobiles.html這是一篇摩根斯坦利的實習生的調查報告,剛一出版就極受重視。還被帶到商業領袖雲集的高峯會議去探討。節選一下:

He teenagers favoured the social networking site Facebook over Twitter, because it was a better way of keeping in touch with more people.

He said Twitter was expensive because you have to use credit on your phone: "Teenagers do not use Twitter. They realise that no one is viewing their profile, so their tweets are pointless."His message runs counter to conventional thinking that Twitter is the latest and increasingly popular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online.翻譯:和Twitter比起來,青少年更加喜歡Facebook這種SNS,因為後者是與更多的人保持聯繫的一種更好的方法。他說,Twitter成本更高,因為你必須在手機上使用信用卡(其實在國內的成本更高):「青少年不使用Twitter。他們意識到沒有人會關注他們的訊息,這使得他們發的推毫無意義。」他的報告打破了「Twitter是最新的並且更加流行的網路通訊手段」的傳統思維。


第一:雖然沒有地址,沒法看到報道的文章(有點失望啊),但是就國內的微博16歲以下使用情況,不用講,顯然也是不佳的,比例應該不是很大。(但是除了本身微博對他們的吸引力外,應該還有其他的幹擾因素,這個要注意)

看到齊樂的第一個問題,我於是問了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用微博?說出你的理由吧,他的什麼吸引了你?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33483鑒於本人影響力不大,到現在為止還沒多少人回答。(T T)

1.自媒體平臺,讓別人增加一個直接瞭解自己的渠道;擴大自己的圈子

2.可以比較自由地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人,特別是一些平時和我們距離很遠的人; 3.獲得信息的速度更快,範圍可以更廣;4.簡短又有時效 不用像寫博客那樣,為了寫而寫(當然有時候是湊字數)。5.140字的限制,有時候可以讓自己隨時記錄下心得,也方便自己以後總結;

6. 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特別經歷、網上看到的有意思的東西,抒情和發牢騷

7. 新鮮感(這個當然不可能持久,在沒有其他原因下) 8.別人有,所以我也要有。(或者我的朋友同學家人都有,沒有就不潮)9.移動性強。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只要可以上網就可以發,超級方便。

雖然這些回答不權威,也很少。但是起碼說出了一些觀點。

還是從齊樂說的心理學三大動機來說:

1,求生本能。人們渴望逃避恐懼、發泄憤怒和悲傷,那麼相對的,比較符合第5條。發發牢騷哦,看點搞笑的~2,性衝動。這上面沒有回答,不過我想來在關註明星,和觀看微博某些圖片又在滿足這個需求。(所以這裡必須要說一下,微博上泡妞不太容易)3,渴望偉大。這個應該是微薄的一個強項。從上面到處都是的成功學法則什麼的,以及李開復先生的受關注就可以看得出。同時,那些關註明星的一部分裏也有想要成為明星受人關注的因素。同時,最最重要的,粉絲數!從殭屍粉熱賣可見一斑。同時,微博傳播性的強大,很容易讓你的某條信息廣為流傳,相信這也可以滿足你的需求。還有:賺錢。鑒於最近很熱的《創業家 &> 的那份報告,我不得不把這個加上去,同時我在bs某些人的同時,也必須感謝那些人,他們幫微博創造了很多內容!最後,就第一個問題,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微博出問題的,這是很多人都認同的。從攀比粉絲,從殭屍粉,從明星的雞毛蒜皮,從微博浮躁,從謠言四布,廣告四處。都能感覺到。我不否認還有人在用它聯繫好友,建立社交關係。但是他太過滿足第三點。再加上處於性幻想目的的追星。於是,不可避免的,弱化了社交關係,強調了媒體屬性(這也和新浪的本性有關,以及和單項關注有關)於是,新浪微博在汲汲於微博的28市場,也就是追求名人效應,以至於太過強調中心化,按照李奇這個去中心化的狂熱鼓催者來看,這簡直是不可理喻,簡直是錯的不能再錯了。他在之前評論說,微博沒有價值。(我還是不同意,只是提供的價值不同罷了)它是否做錯了?他是從根子上錯了麼?不可否認的是,社交關係纔是可以維持的最長久的,所謂的名人效應(媒體屬性)的火熱會只是曇花一現,將來的人們將對此疲憊,並失去興趣?但是follow是導致媒體屬性的最大緣由?或者說,按照李奇的說法,一切的使用的follow機制的社交網路都將面對中心化過於嚴重的情況?還是它在戰略上錯了?前面我看到一位知友,他沒有否認微博機制,但是他覺得新浪和其他的微博都走錯了戰略路線。(他還拿了三國做比喻)他們現在還處於點將對陣的階段,沒有意識到,兩軍對戰,根本沒必要對陣,兩軍衝擊,靠謀略,靠智慧,靠孫子兵法方是正道?如果是這樣,那麼follow機制沒有錯,錯在於他們沒有把握好這個度,過於忽視社交關係了而已。他們幡然醒悟,沉下心來,還有機會第二.140個字的限定是微博最牛逼的地方,絕對不能改,改了就好像從乳房上移除了乳頭一樣性感全無?我不能說他在日本因為表達了更多意思所以就很有優勢,快速發展,所以140個字就沒有意義。分析一下很多人說,140個子是因為手機的限制,事實上,我相信很少人想用手機打出4,5百字,乃至4,5千字來。太累人了。那麼最大可能破壞微博的微概念的是用電腦。所以具體要140個字的限制是沒有什麼特殊理由的,唯一的裏有可能是,twitter是限制140個字母的但是換個150也好,163也好重點在於要不要進行一個字數限制?字數限制有給微博帶來什麼特別的優勢麼?我們中國幾大微博裏有一個搜狐微博是放開限制的。就現在看來他沒有帶來什麼特別大的優勢。要不要秉持微概念?聽說微概念的源頭是因為碎片時間,是因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碎片信息流的時代來臨了。但是到底是不是大家都是在用碎片時間來發tweet?我倒是聽到蠻多的聲音說自己生活被微博給碎片流了。但是我不否認微博的微,有一定的好處,我把它當作新聞,和一些報道的rss,比之真正的rss要輕。同樣的,在某些時間我看微博,不會發生看長篇小說的情況——看到一半(這讓人很討厭),這也是一個好處。所以,沒必要固守140,但是我覺得有微的必要。但是,視屏,音樂,圖片,他到底是輕還是重了?想一下tumblr的火熱。我想來,輕重在於度。太輕了,容易發飄,太重了,你難以承受。另:微幫助了信息的發布速度。第三,twitter開發團隊,當初不是忐忑,根本是沒有重視,所以成王敗寇~~成功了,一切都是對的,高謀遠慮,高瞻遠矚看我這個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94796#101330我在裡面提到了,社交圖譜,興趣圖譜和我自己瞎掰的位置圖譜。我把興趣圖譜和位置圖譜之類的稱之為功能圖譜,社交圖譜是關係圖譜,我認為功能圖譜和關係圖譜是互生的。好吧,我好想講的都含糊不清的。weibo2.0為什麼?互動,用戶創造內容,平等的關係........記得以前看眾包的時候,我記得他表達了草根的崛起,精英的衰弱,這麼個意思,因為它裡面舉了一個例子,具體忘了,反正是再說羣智的重要性。顯然微博更這個南轅北轍,他在強化精英的光芒。相對來講,反倒是知乎是在發揮「羣智」的作用,但是他是所謂高質量社區,羣智也是精英(或者未來的)的羣智,同時他仍然存在著,中心化的情況(比如keso回答,基本佔據第一的位置),照李奇的講法,這樣已經蠻讓他反感了。微博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這個是非常難回答啊,看下我前面列出來的幾條和點一下我問題的地址。另外,就現在的微博(國內,twitter我沒用過,不好說)我相信再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已經表達了一定意思了吧。具備一定社交化功能和極強媒體化屬性的微博的確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非常好的機制(不能說最佳,沒有最佳,只有更佳),但是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嗎?不是,我一直認為在得到有效的信息的情況下,與你的朋友平等,互動,分享,去更加了解你的朋友,你的周圍,你的世界,同時在瞭解中成長,進步方是最重要,而這一切,都靠社交網路,為你減低維繫,拓展,沉澱社交關係的成本去實現。第四,在另一個問題的回答裏,那邊也沒有回答完。T T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33289其實和第三點有點重複
其實我可以說是自己是剛開始有新浪微博的時候玩的微博 那時候我大概上初一 再次之前我一直在玩博客 其實如果把博客和微博相比較我更喜歡博客 裡面的內容什麼更廣泛 尤其是那時候的博主不像現在的微博用戶那麼喜歡轉發和評論 進到別人的博客裏那便是他的小世界 他的生活他的思想 就像QQ空間裏沒有吐槽和謾罵都是友好地踩一踩 沒有廣告和推送 那時候我會把博客裝扮地比QQ空間還精細 我會把喜歡的照片做成相冊 把我喜歡的博主們的地址整理到博客的小板塊裏 大概在微博誕生的這一年裡姚晨成了微博女王 近兩年這微博女王的稱號都非姚晨莫屬 而後來玩微博的名人也越來越多 誰還記得那個稱呼呢 看看大家的粉絲有多少是殭屍粉 內容呢就像朋友圈裡的照片各種擺拍 好像在告訴其他人我比你做的更好 各種轉來轉去的雞湯 段子 謠言 微博一個在你心靈空虛的時候可以隨便用指尖上下滑動裝作自己一個人也能有趣的工具 以前我和同學討論過微博什麼時候才能過時 我想說 QQ的誕生讓人與人有了聯繫 但如今網路通信越來越發達 人們對手機的依賴 微博即聯繫著虛擬世界的大家又在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產生了一道牆
微博對我來說不過就是個看新聞的工具。
用微博有七個年頭了,從第一個微博帳號到現在的第四個。在微博上總能看到與你共鳴的事物和人。記得當年有個微博好友「愛死廈門」,那個時候剛從廈門回來,對廈門迷戀到無以復加。就跟這個好友聊在廈門的種種。感覺微博讓我離廈門更近一層。
國內的微博就是監督下的自娛自樂平臺
玩微博那麼久,貌似還沒有完全搞明白
微博的好處在於它的微,微博的壞處在於它的搏
微博解決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閑暇時間幹什麼?」的問題。微博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縱跨馬斯洛五層需求,從而能獲取超大量的用戶:
  1. 生理需求:如何打發寂寞的時間?
  2. 安全需求:獲取資訊,瞭解身處環境的變化
  3. 感情需求:關注和被關注
  4. 被尊重的需求:自己挑選關注,自己選擇發布和轉發內容
  5. 自我實現的需求:發布自己的內容,轉發看得上的內容,從而被人看得上,以及參與信息流動和信息影響

除了互聯網從業者,幾乎所有用戶用互聯網服務都可以多多少少歸為打發閑暇時間(當然,有用戶被某些功能重度吸引,以至於那些時間可能不能稱為閑暇時間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需求是剛性需求。

twitter應該是與微博不一樣。twitter只提供了「閑暇時間幹什麼?」的一種答案,而微博理論上可以用多樣的方式接入所有答案。
微博貌似已經淪為電商微商推廣工具了
完全不瞭解,使用微博讓我很無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