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林口长庚复健科主治医师、亚运中华代表团队医林瀛洲,是此次亚运选手伤势复原的重要推手,右为摘金的「鞍马王子」李智凯。(摄/陈稚华)

今年于印尼雅加达举办的亚运会,9月2日正式落幕,台湾顺利摘下17金19银31铜,「鞍马王子」李智凯更以完美的15.400高分夺下台湾亚运参赛史上第一面体操金牌。

在这完美落地的背后,有位重要推手─林口长庚复健科主治医师、此次亚运中华代表团队医林瀛洲。林瀛洲这次全程参与亚运赛事,他表示,在24天赛事中其实压力相当大,虽然过去也担任过里约奥运的医疗长,但那时只有50多位选手,「这次在雅加达和巨港,我们的运动选手就有585位,加上队职员,总共超过800位。」

虽然随团共有9位医护团队,但要把这么大一个团队平安带去、健康带回,他坦言个人承受很大的压力。要如何把这么多选手都照顾好?

复健科医师:3件事避免运动伤害

林瀛洲表示,医护团队在赛事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在最短时间内、加速选手训练后疲劳的恢复,「其实选手每天都承受很高强度的训练,身体在训练完后都会处在一个疲劳的状态,这个疲劳不只有身体、也有心理的部分。这两块如果没有适当的恢复,都会让选手接下来的训练暴露在受伤的危险当中。」

如何让选手不容易受伤、短时间恢复疲劳进而接受更高强度的训练、突破成绩,是团队首要任务,而避免运动伤害的具体做法包括:

1.运动完后水分、营养的补充

2.身体的疲劳可以透过滚筒、拉筋等

3.也可以用一些仪器,譬如冰水疗、高压氧或低温疗法

林瀛洲分享道,像亚运比赛前,各队都有防护师、物理治疗师,他们在选手一训练完都会帮忙做一些伸展按摩,让选手身体呈现最好的状态、承受下一个训练或比赛才可以减少伤害。林瀛洲也表示,这些做法不只针对体操选手,一般民众也适用。

检视相片

林瀛洲表示, 如何让选手不容易受伤、短时间恢复疲劳进而接受更高强度的训练、突破成绩,是团队首要任务。(摄/陈稚华)

快走比跑步健康?医师这么回应

除此之外,林瀛洲认为,跑步除了是每位运动员基本热身运动之一、跟喝水一样重要,也呼吁一般民众每周至少要运动2-3次,维持身体健康状态。

若是想参加路跑的民众,平常训练一周应该至少要跑2-3次,不过每次跑的距离则可依个人状况,「我常形容跑步像赛车一样,一个车子开出去不是只有加满汽油就可以跑,还有你的悬吊系统。有些人可能是心肺耐力不够,跑到一半就喘到不行,这就是你的引擎不好,有可能是跑到一半脚开始痛,那就是你车子的轮子悬吊不好,这些东西都可以透过训练来让能力提升,透过饮食、专业知识的训练,这样去跑较不会受伤且能得到乐趣。」

检视相片

左至右为体操林育信教练、长庚骨科周文毅医师、王瑞翔防护师、鞍马金牌李智凯、长庚复健科林瀛洲医师。(图片来源/长庚医院提供)

至于有说法认为快走比跑步更健康?

对此,林瀛洲认为这是因人而异,平常一周跑2-3次、一次大约跑5-10K的他说,「如果你一直怕受伤而不跑步,那你这辈子可能就不用跑了,但如果万一有天突然有状况需要跑步,你可能就会受伤。」林瀛洲说他曾遇到有病人要追公车,一跑步跟腱就断了,所以他认为没有绝对安全的事,重点是如何把身体的健康状态维持在颠峰。

李智凯也表示,跑步对选手的心肺训练相当重要,「而且跑步还可以让我整理自己的思绪,遇到心情不愉快时可以沉淀心情,我觉得跑步是一件还蛮放松的事情。」回国后的李智凯在教练林育信带领下,又开始紧锣密鼓的训练,目前周一到周六从早上8点练到晚上6、7点,专心为2020年东京奥运做准备。

更多信传媒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