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意森活村 

桧意森活村

阿里山森林铁路起点为本市北门驿,因此本市称为阿里山入口门户;

早期阿里山森林铁路运送下山的木材聚集于本市,

促使北门驿周边木材行及制材工厂生意的蓬勃,

形成当时繁荣景象,也带动附近商业发展。

当时周边所建筑的日式房舍,建材皆使用桧木,是日式建筑的一大特色,

也是阿里山林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历时4年、耗资4亿、全台湾第一个森林文创园区─嘉义桧意森活村,

于2014年­1月1日至3月23日试营运,包含文创市集、31号书店、恋恋北门人文餐饮、

五村、并木馆­以及由一心二叶馆化身成为的森‧Market都精彩登场。

资料来源:嘉义市政府旅游网

 

五月底,趁著休假到国税局缴税,心想,距离桧意森活村并不远,

下午的太阳应该不会毒辣,临时起意一游。

北门驿一带兴盛于日据时代,由阿里山运送下来的几乎都是桧木,也都几乎运往日本,

虽然带动当时的地方繁荣,到底还是殖民地,最大受惠者当然还是日本人。

快意森活村-桧木年轮

↑以大型桧木为造型的桧意森活村入园标志。

要说嘉义旁的没有,从阿里山砍收下来的桧木放在溪流运送多如过江鲫似乎一点也不夸张。

光看这桧木造型的地标可略知一二,地面上由桧木块形成的桧木年轮图型,

即可知道神木之乡非浪得虚名。

一条街分出喧哗与安宁.JPG  

↑从这里极目一望,光林森东路与共和路一区块即分割成八个区块,我所在位置仅1/8,

尚不包含阿里山小车的北门车站附近商圈以及旧式日式宿舍改建的北门驿站周遭。

公共厕所  

公厕

↑入门最吸引我的居然是右手边这一座公厕!造型朴实,但建筑却是扎扎实实的桧木屋。

 女厕

↑内部既大且宽敞,复又通风,好不令人生羡。

枕木步道 

建筑与建筑之间步道,多半是由枕木排成。 

桧木块步道

↑这么大块的木头垫著当步道,好奢侈喔!

手工艺品店  

↑招牌多半是日文,手作商品。非假日,游客不多。

一片静寂的夏日午后,虽然已近四点,气温还是炎热,生怕进屋叨扰店家,没有进去探访。

实在失策,下次再来恐怕也是冬天,想看看另一番秋冬风情,更怕的是太阳公公的高温热情。

禾之金健康美学  

↑这里的商家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点当然就是这一栋又一栋复刻出来的日式建筑物。

这不是废话吗?想扁我吧?1378889193-4252968694.gif 387887382 (1).gif  

手绘原作  

↑首创原作。没有客人的非假日,老板QK。真是随兴啊!

书店  

↑很有古趣的门牌号码,店家整理商品中。

说吧,这样的氛围,怎好意思踏进去游逛?像不像进去寻常人家叨扰?

艺品店  

↑老家的日式宿舍,要上去通铺前,也有这样的石阶梯,我们家的是黑石。

现在想起来,那温润的黑石阶梯,不知道是不是也是清末时期遗留下来的古物?

这家店看起来是很前卫的年轻人的潮物。

嘉雁小舖  

↑欢迎光临。大大的人形立牌,欢迎入内参观。

嘉雁-可爱造型偶  

↑说实话,原本打算进去的不乏被这一尊坐在椅上的人偶吓到。

没有开灯的屋舍,与外面炎日形成强烈对比,乍看还真吓了一跳。其实挺可爱。

商店街  

↑整条商店街无人开店。

桧意森活村-青春斗  

↑青春斗。原创的精致文具。到处可见门口这样的小铁人装饰偶。

桧意森活村-人偶  

↑走不尽的枕木走道...

庭园.JPG  

↑这头游客稍多,以为会有饮料冰品之类可以消暑解渴,满心期待走过去一看:

并没有!不管不管,我要喝咖啡!我要吃冰!onion_(61).gif  

桧意森活村-庭园造景  

↑日式庭园造景,可说实话,总觉得缺少些甚么要件,有些味道不足。

桧意森活村-石头造景灯  

↑有石头灯柱。或者晚上看起来更有日式风格?改天再试。

桧意森活村-日式建筑别屋  

↑小小侧屋。以这样规格的建筑来说,多半非官即富,这区块也就等同梯间玄关。

入门第一件事便是脱下鞋子,将鞋子朝外排排好,躬身行礼,侧身闪开换鞋入内。

桧意森活村-日式建筑-  

↑这一区块的建筑大致都是这样,很传统的模样,却让我想起鱼干女的走道。

日剧鱼干女喜欢在下班时间让自己在部长家的走道上滚来滚去,充分享受别人无法剥夺的自由。

可这里的屋宅享受不到那样的自在生活,有种拘束。

桧意森活村-日式建筑  

↑跨过街道,是另种风格的部屋。

桧意森活村-造型木制栏杆  

↑我喜欢这一排高高低低方木围城的栅栏。

桧意森活村-都市与怀旧分野  

↑屋子再过去就是市区,一道墙,成为喧嚣繁荣市区与怀旧日式部屋的分野。

 

 

日式房屋之特色 

 1.采光好:日式房屋因前后都有窗且可透视至屋后,因此采光好,感觉屋内颇为宽敞。 

 

2.通风好:日式房屋采高台式建筑,床下设有通风孔,适合台湾高温多湿的气候。

 

3.一室多用:日式房屋采高台式建筑,其上以木板及塌塌米铺设,通常采八席、六席配置,

因空间有限,必须做多用途使用,白天为客厅起居室、餐厅,晚上则为寝室。

因此居住其间,家具较少,早上起床后必须 将被褥收纳于押入(被橱),因此显现日式房屋的干净俐落,简洁明亮。 

 

4. 建筑工法:

日式房屋之建构,系以不用钉类而以卡榫等工法建筑,近代吸收欧美工法予以改良,加上金具(铁件)以加强耐震耐风之工法。 

 

5.绿建筑概念:日式房屋与现在推广的绿建筑,非常类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6.通常日式房屋大都附有以下设施: 

(1)玄关:房屋进门上床之空间通常一坪左右,可放置鞋衣帽等。 

(2)障子:一种用日本和纸糊于木格门上,可透光保暖通常使用于床之前后侧。 

(3)袄间:常设于房与房之间纸拉门双面糊不透光之纸,可在纸上绘图案或字画。 

(4)雨户:设于缘川最外层之木板有防台防风防雨之功能。 

(5)落地窗:设于雨户之内侧之玻璃门。 

(6)户袋:为容纳雨户门板之突出物。 

(7)押入:房间内设有双层棚架收纳棉被行李之橱。 

(8)缘川(长廊):靠近雨户长廊或通往厕所之木板长廊。 

(9)叠席(塌塌米):以稻草制作厚草席,软硬适中,通常宽三尺长六尺为一席,是日式房间不可缺之设备。 

(10)栏间:房与房或房间与走廊之间通气之格子窗,通常雕刻有图案之窗。 

(11)土间:设于厨房或工作间之地面,通常不必脱鞋直接进入房内。 

(12)台所:厨房之意。

 (13)便所:厕所之意。 

(14)床之间:在房间内底矮之床,通常做神坛或布置中堂书画及插花之处。 

(15)土台:作为房屋之地基。 

(16)出窗:于客厅或者厨房有突出外面之窗户。 

(17)切妻破风(又称唐破风):在玄关入口有破风功能,尤其官府或庙宇经常采用。 

(18)日本瓦:日本文化瓦,黑瓦,以混凝土制造之大块瓦,屋脊栋顶常置有瓦镇并塑成鬼头,俗称鬼瓦,有驱邪之意。 

(19)泥墙的组合(竹编抹灰墙) 

 

资料来源:花莲观光糖厂

 

 

to be continu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