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孝慈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孝慈皇后葬於此,故而得名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濠州(今安徽鳳陽)人,17歲入寺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參加農民起義軍晉陞為統帥。十六年率兵攻取集慶(今南京),二十四年自立為吳王,二十八年(1368)登基稱帝,定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隨後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初十朱元璋逝世,享年71歲,同月葬於孝陵。 2016年4月19日入住南京新街口「漢庭」快捷店1117號房間。4月21日上午參觀南京總統府,從總統府出來,乘地鐵2號線大行宮-蓿苜園。出站後步行約1.5公里到達明孝陵。我們這次走岔了路,先到了明孝陵景區的後區,後區在陵寢的北部;返回時才走前區的翁仲路和明陵神道。 健堃2015.12.10

南京明孝陵簡介。

明孝陵,陵區旅遊小火車。

文武方門。是明孝陵陵宮的第一道門。

明孝陵,陵區旅遊小火車。

文武方門。是明孝陵陵宮的第一道門。

文武方門。是明孝陵陵宮的第一道門。

明孝陵,陵區馬路及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林蔭道。

碑殿建於清康熙年間。

碑殿建於清康熙年間。「治隆唐宋」石碑是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謁陵時題寫。

碑殿建於清康熙年間。「治隆唐宋」石碑是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謁陵時題寫。

碑殿建於清康熙年間。「治隆唐宋」石碑是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謁陵時題寫。

享殿。原名孝陵殿,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

享殿。原名孝陵殿,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用來供奉朱元璋、馬皇后及嬪妃的牌位。

明太祖朱元璋遺像。

明太祖朱元璋遺像。

明樓簡介。

明樓為明孝陵首創的建築形制,建造在方城頂部,是明孝陵建築的最高點。明樓南面開三孔拱門,東、西、北三面各開一拱門,方磚墁地。

明樓樓頂重檐九脊,覆黃色琉璃瓦。

升仙橋。單孔,石造,橋長57.50米,寬26.60米,兩側置石雕欄杆。

攀登明陵寶頂的通道。

攀登明陵寶頂的通道。

明陵寶頂簡介。寶頂是一個直徑325至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寶頂下部為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地宮。

寶頂周圍建有一圈以條石作為基礎的磚構城牆。

明朝十九陵。明朝有16位皇帝;朱元璋為父母和三代祖追封帝後尊號;明惠帝朱允炆追封父母為帝後;明世宗朱厚熜也追尊父母為帝後;明惠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失蹤而沒有陵寢。

孝陵簡介。

升仙橋。單孔,石造,橋長57.50米,寬26.60米,兩側置石雕欄杆。

明樓。是明孝陵建築的最高點。樓頂重檐九脊,覆黃色琉璃瓦。

升仙橋。單孔,石造,橋長57.50米,寬26.60米,兩側置石雕欄杆。

翁仲路神道簡介。

欞星門。

翁仲路是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長250米。路旁文臣武將威嚴端莊,是陵墓的忠實守衛者。

翁仲路是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長250米。路旁文臣武將威嚴端莊,是陵墓的忠實守衛者。

翁仲路旁守衛陵墓的文臣。

翁仲路旁守衛陵墓的文臣。

翁仲路旁守衛陵墓的武將。

翁仲路旁守衛陵墓的武將。

翁仲路旁守衛陵墓的武將。

和翁仲路神道的武將石人合影。

和翁仲路神道的武將石人合影。

翁仲路神道的武將石像成對地佇立在神道的兩旁。

翁仲路神道的武將石像。

翁仲路神道的武將石像。pingpu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