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椰子

  来源:精读(Jingdu999)

  前段时间,一篇《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在朋友圈里刷屏了。

  北大法学硕士张根,辞去北京光鲜亮丽的白领工作,当了四个月的外卖配送员。

  一年后,他将这段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他说:送外卖的初衷,其实只是想摆脱一种阶层焦虑。

  身边的人都太过优秀,让他觉得自己连快乐都有罪恶感。

  别人拿3万工资,自己拿着1万工资,居然还有脸周末去看电影?

  难道不应该努力加班,赶紧把这个差距补上吗?

  这个社会,无数人在告诉他:

  “时代抛弃你,连招呼都不打”;

  “XX创始人套现15亿,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当这种焦虑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他决定去一个未知的行业未知的阶层体验生活。

  他观察到的外卖小哥,似乎比他快乐得多:

  早晨醒来唯一的目标就是多送几单东西;

  下班后,回职工宿舍的路上,买点熟肉、凉菜、馒头,再来瓶啤酒;

  吃完和朋友吹吹牛,洗个热水澡;

  在北京每个月赚上八九千工资,干上几年回家,盖房、娶妻、做小买卖;

  于是,在女朋友出国后,他辞掉了坐写字楼的工作,去做了一名外卖员。

  4个月的送外卖生活,让他瘦了40斤,也让他可以静下心来,安稳地做好任何一种工作。

  他终于明白:“我已经习惯了通过追求不属于我的东西让自己变得体面,但是每次都让时间撕掉了遮羞布,这让我的人生充满了讽刺的重复。

  戒掉了焦虑和急功近利,换个角度看世界,生活反而带给了他更多的惊喜。

  (图片来源:张根)

  北大毕业的李雪琴,同样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快乐。

  李雪琴的走红,源于之前她在抖音上的一段视频。

  视频里的她,素颜、不修边幅的黄头发、表情呆板,一口纯正的东北话:

  “吴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来到了清华大学,你看这是清华大学的校门,多白。”

  此后她就彻底红了,粉丝涨到了三百多万,甚至连吴亦凡也亲自拍了个视频回应她。

  然而,当李雪琴北大毕业、纽约大学留学的身份被曝光后,网上很多人开始了批判:

  “北大的居然来拍视频当网红?”

  “想赚钱想疯了吧?现在北大的还有没有一点家国情怀?”

  “北大毕业纽约大学硕士,不去做学术科研,真是浪费资源!”

  而李雪琴之前的一条微博,暴露了她真实的想法:

  “北大怎么了?念了北大就不能当一个废物了吗?

  我只是恰好高考考得好,擅长考试而已。”

  高中读了辽宁最好的省重点,本科上了北大,研究生去了纽约大学......

  李雪琴一路上见到了太多满脑子精英意识的年轻人。

  他们名企实习,学托福GRE,系内保研,考公务员。

  但她却始终觉得自己资质平凡,很难与这类人融为一体。

  大四时,她被确诊为抑郁症,严重的时候不想跟人说话,谁也不想见。

  她甚至用水果刀反复划过自己的手腕,让鲜血不断流淌。

  直到后来,她终于决定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不活在世俗对成功的定义中。

  甘愿做一个“北大废物”的她,努力成为一个没心没肺的“快乐傻逼”。

  这样的她,真实,可爱,又惹人喜欢,活出了人生的另一种答案。

  曾有一段时间,我也沉浸在无尽的焦虑中。

  半夜3点醒过来,满脑子都是第二天要开会展示的PPT;

  忙到没空吃饭,一边捂着隐隐作痛的胃,一边疯狂地敲打键盘;

  最害怕打开朋友圈,看见友人们出国留学、升职加薪、环游世界,仿佛只有我一人停滞不前。

  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可能这一辈子就只能当个普通人,可是又不甘心平庸到底。

  心里的那点傲气,和慢慢一眼就能够望得到头的现实,在不断地拉扯。

  智联招聘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85%的90后有“加班焦虑”;

  61%的90后有“晋升焦虑”;

  57%的90后有“消费焦虑”;

  47%的90后有“学习焦虑”;

  45%的90后有“晚睡焦虑”……

  太多年轻人,因一事无成而焦虑,又在焦虑中继续一事无成。

  躺着的时候不想动,看到别人成功了又开始羡慕。

  我们太焦虑了,被生活不断追着跑,却从未停下来认真思考:

  “我想过怎样的人生?”

  “我想赋予我的人生何种意义?”

  我们只想在表面上过得比别人好,唯恐在社交场合里落到人后。

  扪心自问:这样的你,真的幸福吗?

  最近在看一部日本综艺《Poor’s Chance》,真实记录了日本穷人的生活。

  34岁的上条先生,家里一贫如洗。

  节目组发现,他狭小的房间几乎都被白色的不明物体占据。

  原来,在东京,每年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桑巴嘉年华。

  热情洋溢的舞者们,会站在五彩斑斓的“山车”上巡礼。

  上条先生,正是一边制作着桑巴山车,一边过着贫穷的生活。

  令人惊讶的是,他制作山车完全是出于兴趣,是毫无报酬的。

  因为在这项工作上花费了太多时间,所以上条只能打点零工,来维持生计。

  他一个月的收入只有55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300元)。

  在物价较高的日本,可以说是十分贫穷了。

  而他的伙食费,更是少得可怜,让人心疼不已。

  每天,他从冰箱里拿出冷藏的白米饭,放进微波炉里。

  因为微波炉转盘4、5年前就坏掉了,所以他还得手动给米饭转转。

  在加热好的米饭上,淋上酱油和芥末。

  想象着米饭上放着金枪鱼,他将每一餐都吃得心满意足。

  在米和面都吃完的时候,他会从冰箱里拿出1年前早已过期的饭团。

  把饭团放进碗里,撒上盐,浇上热水,再放上海苔,做成简单的泡饭。

  想喝饮料却没钱买,只能把很久以前的饮料瓶子留着,往里面灌满自来水。

  上条笑着说:这样喝起来就有饮料的味道了。

  终于,一年一度的桑巴嘉年华到来了。

  上条坐在自己制作的鹰型山车里,想起自己这一年的艰辛生活,感受着当下此刻的快乐,大哭不止。

  认真工作了一年,积攒了一年的苦楚,就为了一天的嘉年华燃烧。

  也许有人会觉得他傻,觉得他是loser,可是他为了梦想拼尽全力的样子,实在是太燃了。

  塞缪尔在《青春》里写道:

  “60岁也罢,16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童心,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生命的乐趣。

  北大学子送外卖也好;

  985毕业却选择拍短视频也罢;

  又或者34岁一贫如洗却仍不放弃梦想的中年男子。

  任何对人生的尝试、探索,都应该被尊重。

  浮躁的社会,在对物质的无尽追求中,在被各种成功学洗脑的你我。

  也许是时候静下心来思索:我们心底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102:焦虑》中提到:

  “面对未知,从来没有完美的选择,可你并不需要为此焦虑。

  打败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换个角度看世界。”

  生活不是一张试卷,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

  共勉。

  图片来源于影视剧截图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