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選會已於五月將立委選區重劃案送到立法院。不過中選會前主委劉義周說,因人口流動情況,包括新北淡水及臺中北屯等區域也都出現人口數代表性不均的現象,有選區重新檢討的必要;學者則普遍認為此次選區重劃無助於根本解決「票票不等值」的問題,但當初匆促將立委總席次入憲,導致如今要適度增加立委名額,困難重重。

此次中選會提出立委選區重劃案,僅涉及新竹縣、臺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等四縣市,其他縣市均維持不變。但劉義周舉例,像新北市石門區、三芝區、淡水區、八里區、林口區和泰山區目前為一個選區,總人口已超過四十二萬,但新北板橋區被劃為兩個選區,選區人口分別只有二十六萬、二十八萬,兩選區人口數相差達十多萬人。

他說,再如臺中市大甲區、大安區、外埔區、清水區和梧棲區為一選區,人口僅二十七萬餘人,但北屯區、北區人口已達四十一萬餘人,顯示因人口變動,各縣市已出現人口數代表性不均的現象。

劉義周說,前次立委選區劃分時,曾以每一個選區的人口數區間不能超過上下十五%為原則,但這次重劃卻沒有將人口變動納入考量;他因此建議中選會應盡可能使每一選區盡量符合三十萬人的平均數,作法上可以參考臺北市選區跨區劃分的方式,不必拘泥「選區等同行政區」的劃法。

臺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表示,若要符合票票等值原則,應該適度增加立委名額,但當初立法院包裹表決通過「單一選區兩票制、席次減半」修憲,純粹是選舉考量,立委席次總額訂在憲法裡,也造成難以反應人口的變遷。

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泰順也認為,若能從現行每三十萬人畫一個選區,改為每十萬人劃一個選區,問題就會少很多;以此推算,臺灣理想的立委人數是兩百八十位至兩百九十位,其中區域立委約佔兩百位。

不過選區劃分與行政區始終未脫勾,也讓我國行政區重劃窒礙難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