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是咸丰朝权臣,他重用汉臣,提拔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将领,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大功。然而在咸丰帝驾崩后不久,身为顾命大臣的肃顺却阴沟里翻船,被慈安和慈禧两位年纪轻轻的妇道人家扳倒,丢掉了吃饭的家伙,这其中究意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呢?

  过于轻敌

  肃顺是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也被称为肃老六。第一任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侄子,因此肃顺也是宗室子弟,俗称红带子。肃顺虽然没能承袭王爵,但他聪明干练,咸丰帝继位后非常赏识他,对他言听计从。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病危之际,下诏立年仅6岁的载醇为皇太子,命肃顺、端华、载垣、景寿、穆萌、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辅助大臣,称赞襄政务八大臣或顾命八大臣。肃顺在咸丰帝临终前曾建议效仿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的故事杀母留子,被咸丰帝拒绝。

  刘彻

  载醇的生母懿贵妃因此与肃顺交恶,欲除之而后快。权倾一时的肃顺麻痹大意,认为孤儿寡母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咸丰帝驾崩后,顾命八大臣掌握了行宫卫戍大权,小皇帝和两宫太后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更加有恃无恐。

  慈禧先授意御史董元醇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遭到顾命八大臣联合抵制。随即她说服慈安太后共同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并派出亲信太监安德海秘密前往北京,将计划告知留守京城的恭亲王奕䜣,让他以奔丧为名,亲赴承德行宫,商议大计。

  排挤政敌

  恭亲王奕䜣是咸丰帝的异母弟,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之际,奕䜣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被留在京城收拾残局,美其名曰善后。好不容易与英法两国达成和议,签订《北京条约》,可咸丰帝却一命呜呼,且任命的顾命八大臣中竟然没有恭亲王。

  爱新觉罗·奕䜣

  这让受了一肚子窝囊气的奕䜣愤愤不平,认为是肃顺在暗中捣鬼,故意排挤他。在议和过程中,奕䜣与户部侍郎文祥、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和握有兵权的副都统胜保组成了新的政治集团。

  安德海送来的密报点燃了奕䜣的复仇之焰,他立即上书,表示要到行宫奔丧。肃顺等人利用赞襄政务的权利,驳回了奕䜣的请求。慈禧见状,立即说服慈安,下了一道加盖了两颗印信的密诏,让安德海送到恭王府。

  原来,咸丰帝在任命八大臣的同时,给了慈安太后一颗“御赏”印章,又给了皇太子一颗“同道堂”印章,要求所有奏章都要经两颗印信加盖于上,方可奏效。这就相当于给顾命八大臣上了一道紧箍咒,彻底被两宫太后所压制。

  叔嫂密谋

  奕䜣奉密诏前来奔丧,成功与两位寡嫂会面。据说,奕䜣当时是通过假扮太监才顺利混入后宫的。双方谈的什么内容没有人知晓,但政变成功后,奕䜣被封为议政王、军机处领班大臣,由此可以推测出无非谈得就是政变实施细则和利益分配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

  顺便说一句,充当联络密使的安德海也因此成为总管大太监,红极一时。

  爱新觉罗·奕𫍽

  随后,慈禧又让妹夫醇郡王奕𫍽担任了京城九门提督一职,取得了京城卫戍大权,顾命八大臣的悲惨结局就此抵定。

  咸丰十一年(1861年)10月23日,咸丰帝的梓宫起驾回京,两宫太后与小皇帝只随行了一天,就以年轻妇道人家和皇帝年幼为由,抄便道赶赴京城。肃顺做为总管大臣,自然要跟随灵驾回京。

  29日,两宫太后返回紫禁城,立即颁布早已拟好的谕旨,宣布顾命八大臣罪状,将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被焚、先帝离京的罪责全部扣在他们头上。肃顺被判处斩立决,载垣、端华被赐自尽,其它人被夺职充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由此开始了慈禧太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时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