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利用政治訛詐和軍事威脅,強行吞併了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蘇聯為瞭解決民族矛盾,對這三國的人民進行了種族流放和屠殺,因此現在的波羅的海三國非常仇視俄羅斯。

1.波羅的海三國歷史上都是獨立的國家,由於三國靠近沙皇俄國,因此很快被沙皇俄國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沙俄爆發了十月革命,列寧允許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就這樣1920年波羅的海三國全部獨立。德國在1939年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蘇聯為了防備德國入侵,準備重新吞併波羅的海三國。

2.蘇聯在1939年至1940年期間,用強大的軍事威脅手段,逼迫三國政府與蘇聯簽定了互助條約。如果三國不接受蘇聯的互助條約,蘇聯將馬上派兵佔領三國。由於這三個國家軍事實力太弱,無法與蘇聯對抗,因此只能接受蘇聯的政治訛詐。就在條約簽訂後半個月,1940年5月下旬,蘇聯以違反條約和謊稱蘇聯士兵失蹤為藉口,迅速佔領了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可是蘇聯遭到了這三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因此,斯大林決定解決民族矛盾問題的最佳辦法,就是把人消滅,人死了問題也就解決了。蘇聯把這三個國家前政府的官員全部抓獲,並且列了一張數千人的「人民公敵」名單,只要在名單上的人全部被槍決。

3.蘇聯從1941年開始強迫把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幾萬人民進行流放,希望用這樣的手段殺死更多的人。可是德國迅速的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因此三國因禍得福。1941年7月波羅地海三國全境脫離了蘇聯的統治,三國人民非常感謝德國驅逐了蘇聯人。由於波羅地海三國與蘇聯有國恨家仇和歷史恩怨。所以三國很多人民拿起槍加入德軍對蘇聯作戰。

4.可是1944年蘇聯紅軍捲土重來,重新佔領了這三個國家。由於波羅的海三國人民,害怕蘇聯對他們進行報復,因此這三個國家有20多萬人逃跑,不過最後有80%的人被蘇聯軍隊打死或抓獲。蘇聯強迫三國人民加入蘇聯紅軍去攻打德國,結果造成三國很多人民戰死。

5.蘇聯成立後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害怕波羅的海三國繼續鬧獨立,又把這三個國家的幾萬人民流放到西伯利亞,這些人幾乎全部死在了西伯利亞。然後蘇聯又把大量的俄羅斯族人口遷移到波羅地海三國,改變了這三個國家的民族結構,蘇聯解體後三國紛紛獨立。2002年波羅地海三國加入了北約,從此得到了北約的保護。這就是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的悲慘往事。


蘇聯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生吞」了波羅的海三國?

1938年9月德國在納粹的帶領下重新活躍起來,並以兼併鄰國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德臺區為表現形式,露出了對領土的侵略性,惹的歐洲各個大國坐立不安。

西邊的英國、法國想著一定要將德國的侵略方嚮導向東邊的蘇聯,東邊的蘇聯為了自身的安全,也開始了積極的戰略防禦計劃,即建立廣闊的戰略緩衝地。

1939年蘇聯答應和德國一起瓜分波蘭,以及跟鄰國芬蘭打的你死我活,均是為了建立戰略緩衝地。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正好位於蘇聯和波蘭之間,波蘭都成了緩衝地,離蘇聯更近的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看來,沒有理由讓它們保持獨立。

在未來可能的戰爭中,成為蘇聯不可控俄因子。所以當蘇聯和德國在商量如何瓜分波蘭之時,蘇聯提出了一個合作的先決條件,即德國認同蘇聯未來將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波羅的海三國本身距離德國路途較遠,德國無法實際的控制和影響,所以對於德國來說,並不是不可捨棄的棋子。為了緩解自己在閃擊波蘭後的壓力,德國欣然接受了蘇聯的條件。

但由於德國的答應,只是說自己支持蘇聯在波羅的海三國行動,並不具備直接決定波羅的海三國命運的許可權。所以蘇聯想「生吞」這些國家,還得必須自己找機會和契機。

而這方法從歷史結果來看,它的名字叫「波蘭潛艇事件」。德國在1939年9月閃擊波蘭之後,愛沙尼亞為代表的波羅的海三國均對外宣稱自己是中立國,希望自己可以在未來的戰爭中免收損失。

出於國與國之間的「倫理關係」,蘇聯一時間還真找不到將三個國家喫下的理由。直到1939年9月14日,一艘叫「蒼鷹」的波蘭潛艇,因為他們的艦長被疑似傳染病,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港靠岸治療。

而尷尬的是這位艦長並未被檢查出傳染病,僅僅只是簡單的傷風感冒。但是正是這個被誤會的病情,直接要了愛沙尼亞為代表的波羅的海三國的命。

「蒼鷹」號停留期間,由於德國方面的要求,愛沙尼亞當局對潛艇執行了扣留。9月17日蘇聯決定向波蘭出兵,消息很快傳入「蒼鷹」號潛艇官兵耳中。

他們熟知東西夾擊下自己的國家沒有任何贏面,但作為波蘭的軍人,要有保衛祖國的決心。於是在當天晚上選擇將愛沙尼亞的看守士兵放倒,開著潛艇回國效命。

而「蒼鷹」這邊剛動,蘇聯就興奮的跳起來了,他們找到了入侵的理由。於是照會愛沙尼亞納:因為你們的疏忽,波蘭潛艇居然逃跑了。而他們活動的波羅的海水域,是蘇聯艦艇活動區域,會對蘇聯船隻構成威脅,也因此,蘇聯就不承認愛沙尼亞對於本國水域的自主權,並將派兵接管愛沙尼亞水域。

不久大量的蘇聯軍艦就出現在了原愛沙尼亞海域,蘇聯的鋼甲洪流也臨近邊境。對於這個情況,在當地的義大利外交官留下了如下記載「……以潛艇逃逸為藉口,蘇聯軍艦離開愛沙尼亞水域,並嚴密封鎖了海岸,可能是在未來佔領做準備」。

不久這位義大利外交官的話應驗了,1939年9月28日愛沙尼亞在武裝壓力下宣佈允許蘇聯駐軍,1940年愛沙尼亞以及它的2個鄰國立陶宛、拉脫維亞相繼成為蘇聯加盟國,至此蘇聯完成了「生吞」波羅的海三國。


蘇聯這頭北極熊,從來都不是喫素的,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他對領土的渴望,合適的就是「嗜土成命」如果用一個詞形容蘇聯作風那就是「蠻霸」,具體到二戰前又可以引申為一個專業術語叫做「大國沙文主義」。

二戰前為了建立北方緩衝區,蘇聯將大國沙文主義發揮的淋漓盡致。蘇芬戰爭是,搶奪羅馬尼亞土地也是,瓜分波蘭也是,還有就是這併吞波羅的海三國。

波羅的海三國無疑是最悲催的。

他不像芬蘭,自身實力加上天氣武器,能讓他們避免被吞併。

他不像羅馬尼亞,背後有窺伺其石油的德國撐腰,能讓他避免被吞併。

他的命運就和波蘭一樣,成為蘇聯大國沙文主義的犧牲品,直到蘇聯解體為止。

讓我們將時光拉回上個世紀的1939年8月。

當時的蘇聯在這個月的23日,納粹德國簽訂了著名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這個條約中,德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背後受敵,而蘇聯的主要目的,不過是達成和德國的諒解,將英法的「禍水東引:計劃扼殺在搖籃中。

而這二個大國條約的犧牲品就包括,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兩個國家在條約簽訂後,被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還是在兩個國家的不知情的情況下,隨後時隔一個月的9月28日。蘇聯和德國又簽訂了《蘇德友好邊界條約》明確規定了立陶宛也是蘇聯的勢力範圍。

就此,蘇德兩國在私下裡,決定了波羅的海三國的歸屬。

沒有了德國的牽制,在希特勒承若不干涉情況下,蘇聯立即開始自己吞併三國的舉動。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單純的愛沙尼亞政府還幻想著能在大國夾縫中靠中立保持獨立,可是卻因為一個偶然事件,就此落入蘇聯魔爪。

那就是波蘭潛艇造訪愛沙尼亞事件。

原來在對波蘭宣戰之後的9月14,波蘭潛艇「雄鷹號」意外造訪愛沙尼亞就此成為蘇聯借題發揮的藉口。雄鷹號是從荷蘭進口的最新型潛艇,當時服役才幾個月不到,當時的雄鷹號,因為設備故障,原計劃是要前往瑞典維修,因為艦長突發重病,怕引發艦艇內傳染病,才被迫去往愛沙尼亞。他們於1939年9月14日抵達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目的不過是去治病。哪知道還在途中時候,波蘭就已經和德國宣戰,德國政府於是以外交渠道告知愛沙尼亞扣留敵對國波蘭的潛艇。

愛沙尼亞勢力孱弱,只能照辦,就這樣「雄鷹」被愛沙尼亞政府扣留,時間是1939年9.15日。

誰知時隔二天後,事情發生反轉,1939年9月17日,見到德國大舉進攻波蘭,而且一路勢如破竹,蘇聯坐不住了,生怕晚了喫不上肉,於是在17日也對波蘭選擇,並參與夾擊波蘭行動。

遠在愛沙尼亞的波蘭潛艇官兵,知道蘇聯對波蘭宣戰,於是在當天發動了武力奪回艦艇的行動,當晚波蘭水兵就佔領潛艇,並趕回國內。

9月18日天亮後才知道消息的愛沙尼亞政府,發布波蘭潛艇跑路消息。就因為這次疏忽之下的跑路行為,愛沙尼亞的噩夢開始。

蘇聯要侵略別國從來都是不需要藉口的,比如對芬蘭就是直接要求換地,不換地就打你,對愛沙尼亞其實本不必這麼麻煩,但是有藉口總比沒藉口要好聽啊。

因此在9月19日,他們照回愛沙尼亞大使館,義正言辭的說:

因為你們的疏忽,波蘭潛艇居然逃跑了。而他們活動的波羅的海水域,是蘇聯艦艇活動區域,會對蘇聯船隻構成威脅,也因此,蘇聯就不承認愛沙尼亞對於本國水域的自主權,並將派兵接管愛沙尼亞水域。

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隨後,蘇聯海軍還有飛機開始在愛沙尼亞水域集結,並不斷對愛沙尼亞進行軍事恐嚇。

一時間,戰爭烏雲充斥整個波羅的海,眼見被兵臨城下,愛沙尼亞當局只得服軟,9月24日,愛沙尼亞外交部長謝利捷爾率代表團到莫斯科談判,請求蘇聯的諒解。

哪知蘇聯早有準備,諒解可以啊,加入我們唄。

當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還友好又帶有威脅的說:

「如果你們不願和我們簽訂互助條約,那我們將不得不通過其他途徑,這也許更嚴峻、複雜,但是為了保障蘇聯的安全,請你們不要迫使我們對愛沙尼亞使用武力。」

這句話一說出口,愛沙尼亞政府知道了,自己絕對在劫難逃,在蘇聯強大壓力之下,愛沙尼亞政府與9月27日宣佈接受不平等條約,並在莫斯科和蘇聯簽訂《蘇愛瓦助條約》,愛沙尼亞就此成為蘇聯名義保護國,實際被佔領。

隨蘇聯紅軍進駐,愛沙尼亞落入北極熊口中,完成對愛沙尼亞控制後,慾壑難填的蘇聯馬上將目光轉移到拉脫維亞還有立陶宛。

又是同樣的威脅,又是同樣的套路,拉脫維亞堅持幾天後也屈服,並與10月5日和蘇聯簽訂了《蘇拉互助條約》,五天後立陶宛也屈服,並簽訂了《蘇立助條約》。

不到一個月時間內,波羅的海三國全部屈服,事後斯大林不無得意的對媒體說:

「我們找到了一種形式,可使我們將它們納入蘇聯軌道,我們不要將他們蘇維埃化,而要等他們自己這樣做。」

這種形式就是顛覆政權

這三個國家在簽訂互助條約之後,就已經難逃被吞併的命運,果不其然1940年7月中旬,原本的三國政府被顛覆,新上臺的蘇維埃政權接管政府,然後他們宣佈自動加入蘇聯。隨後在1940年9月的蘇維埃第七次會議上,蘇聯通過表決宣佈接受三國併入蘇聯的提案,就此,波羅的海三國消失,成為歷史。

在大國夾縫中生存的小國就是如此悲慘,特別是在大國沙文主義盛行的那個時代,於蘇聯接壤的國家,無時無刻都在擔心這自己的安全,波羅的海三國如此,芬蘭如此,羅馬尼亞也如此。芬蘭羅馬尼亞還能獨立,這要感謝德國。


前蘇聯對於鄰國土地,跟它的前身舊沙俄帝國一樣貪婪,像波羅的海三國這樣的彈丸小國,被蘇聯人吞併一點也不奇怪。

其實在舊沙俄時代,波羅的海三國就被其長期控制,十月革命推翻舊沙俄,波羅的海三國趁機獨立,當時新興的蘇聯政府也曾承認過三國的獨立,只不過時隔未久,蘇聯人出於對自己國家利益的考慮,還是又強行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而當時的德,英,法等強國鑒於當時的形勢,出於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也聽之任之,至於蘇聯人在吞併波羅的海三國都做過什麼,己經無關緊要了。古今中外,歷史上強國吞併弱國所用的套路大至差不多,無非就是先製造借囗,以武力恫嚇,培養傀儡政權,簽訂保護協議,軍隊進駐,然後完成控制或者吞併,君若不信,可以翻開中外歷史,大至無出其右。前蘇聯雖然在地理版圖上將三國圈入,但波羅的海三國人民追求獨立的心卻是圈不住的,蘇聯解體後,三國相繼宣佈獨立,出於對自己國家安全的考慮,波羅的海三國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前蘇聯的死對頭一一北約組織,以尋求保護。

波羅的海三國雖然暫時得以安全,但作為彈丸小國,誰知道以後等待它們的是什麼,只能祈禱這個世界遠離戰爭,讓波羅的海三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能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1939年波蘭陷落,波羅的海三小國面臨抉擇,在這兩個不是善茬之間,要麼投靠德國,要麼加入蘇聯,無奈之下選擇了加入蘇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