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這裡包含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三人誰更厲害」,一個是「三人都是怎麼死的」,悅史君一一進行解析。

第一個問題,索額圖、明珠、高士奇,三人誰更厲害?

悅史君按照三人的活動時間,及重要節點,來進行最清晰明了的梳理:

明朝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納蘭·明珠,即題干中的明珠出生。

納蘭·明珠所屬的納蘭氏家族不簡單,他的祖父葉赫那拉·金台吉是葉赫部的統領,葉赫那拉·金台吉的妹妹則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妻子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孟古哲哲,葉赫那拉·孟古哲哲所生的兒子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因此,納蘭·明珠是皇親國戚。

明朝崇禎九年,清朝崇徳元年(1636年),赫舍里·索額圖,即題干中的索額圖,出生於盛京。

赫舍里·索額圖同樣出身顯赫,他的父親赫舍里·索尼是世襲一等公、內大臣、議政大臣,侄女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是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原配妻子。

因此,赫舍里·索額圖也是皇親國戚,而且親緣關係更近。

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高士奇生於浙江餘姚樟樹鄉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鎮高家村)。

從他們三個人的出身來看,赫舍里·索額圖最強,納蘭·明珠次之,高士奇最差,泯然眾人啊。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高士奇入籍錢塘(浙江杭州),補杭州府學生員。

同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病逝,年僅8歲的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位。

赫舍里·索額圖的父親赫舍里·索尼與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同為輔政大臣,又授世襲一等公。

赫舍里·索額圖因父親的緣故,成為侍衛。

康熙初年,納蘭·明珠因家族關係擔任侍衛、治儀正,不久升遷為內務府郎中。

在此前後,納蘭·明珠娶了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已革和碩英親王愛新覺羅·阿濟格的女兒,與愛新覺羅皇族更加親近。

南明永曆十八年,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高士奇隨父高古生北上遊學京師,不久高古生亡故,高士奇只好以賣文貼補生活。

同年,納蘭·明珠被提拔為內務府總管,成為宮廷事務的最高長官。

南明永曆十九年,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赫舍里·索額圖的侄女、領侍衛內大臣赫舍里·噶布喇的女兒赫舍里氏,被太皇太后挑中,冊立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皇后。

南明永曆二十年,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納蘭·明珠被任命為弘文院學士,開始參與國政。

南明永曆二十一年,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赫舍里·索額圖的父親赫舍里·索尼去世,謚文忠。

南明永曆二十二年,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赫舍里·索額圖被任命為吏部右侍郎。

同年,納蘭·明珠奉命與工部尚書馬佳·馬爾賽調查淮揚水患。不久,納蘭·明珠被任命為刑部尚書。

南明永曆二十三年,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高士奇進入太學,第一次見到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非常喜歡他的理學文章,親自賜他會試資格,半個月之內,高士奇二試都是第一,記名翰林院供奉。

同年五月,赫舍里·索額圖辭去侍郎職務,被任命為一等侍衛,經與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謀劃戶,採取突襲的方式,逮捕權臣鰲拜,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得以真正主持朝政。

八月,赫舍里·索額圖升任國史院大學士。

南明永曆二十四年,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納蘭·明珠被加封為都察院左都御史,擔任經筵講官。

同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恢復內閣制,赫舍里·索額圖改任為保和殿大學士,成為朝廷里最有權勢的大臣,被稱為「索相」。

南明永曆二十五年,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高士奇進入國子監,試後留翰林院辦事,供奉內廷,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所器重。

南明永曆二十六年,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納蘭·明珠被改任為兵部尚書。

同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東巡,高士奇隨駕。

南明永曆二十七年,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到南苑晾鷹台巡視八旗兵,納蘭·明珠提前頒布教條訓練士兵,等到檢閱之日軍容莊嚴整齊,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因此非常讚賞他的才能。

同年,駐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請告老還鄉,駐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駐守雲南的平西親王吳三桂隨即附和上疏。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召集大臣商議,納蘭·明珠等幾位大臣主張撤藩,但大多數人沉默不語,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主張先發制人,批准了吳三桂等人撤藩的奏疏。

吳三桂當即起兵反叛,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也舉兵響應。

赫舍里·索額圖認為是撤藩激變,請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將建議撤藩的人處死,遭到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斥責。

南明永曆二十八年,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皇后赫舍里氏生皇二子愛新覺羅·胤礽後不久便去世,謚稱孝誠仁皇后。

南明永曆二十九年,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年),愛新覺羅·胤礽被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冊立為皇太子,愛新覺羅·胤礽的外祖父、赫舍里·索額圖的大哥赫舍里·噶布喇被推恩為一等公。

同年,高士奇被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授為詹事府錄事,納蘭·明珠調任吏部尚書。

南明永曆三十年,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武英殿大學士熊賜履票擬有誤,欲嫁禍同官杜立德,取原草簽,嚼後毀掉,引起糾紛,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命納蘭·明珠審理。

熊賜履一言不發,赫舍里·索額圖與熊賜履是莫逆之交,勸他承認錯誤,熊賜履被免去大學士職務。

同年,高士奇升為內閣中書,領六品俸薪,住在賞賜給他的西安門內。

南明永曆三十一年,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高士奇被授為中書舍人,入值內廷,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賜御書「忠孝」。

同年,納蘭·明珠獲授為武英殿大學士,期間擔任實錄、方略、一統志、明史等重要皇家著述的總纂官,不久後加封太子太師,權傾朝野,成為與「索相」齊名的「明相」。

至此,「索相」赫舍里·索額圖和「明相」納蘭·明珠權勢相當,高士奇雖然官職不大,但與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關係密切,三人各有千秋。

南明永曆三十二年,清朝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設置南書房來掌管票擬諭旨,高士奇奉旨入南書房,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親賜「忠孝之家」印璽一方,並賜居大內「苑西」。

南明永曆三十三年,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開博學鴻詞科,高士奇中博學鴻詞科。

同年十一月,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因病不能上朝,便命部院官員將奏章都呈送赫舍里·索額圖等人核辦,赫舍里·索額圖權勢隆盛。

南明永曆三十四年,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授高士奇為翰林院侍講,很快又授為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遷移為右庶子,官任詹事府少詹事。

同年八月,赫舍里·索額圖以病請求解任,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命他在內大臣處上朝,不久授議政大臣。

南明永曆三十五年,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進入雲南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周皇帝吳世璠自殺,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

赫舍里·索額圖、納蘭·明珠在平定「三藩」叛亂期間,起到了積極作用,納蘭·明珠更因在撤藩之初的決定,成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倚重的大臣。

不過,赫舍里·索額圖與納蘭·明珠因不和而相互仇軋,赫舍里·索額圖與內閣學士李光地關係親密,納蘭·明珠則與左春坊左贊善徐乾學結成一派。

同年,延平郡王鄭經病死,發生內訌,他12歲的次子鄭克塽襲延平郡王。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福建總督姚啟聖請求朝廷出兵進剿,納蘭·明珠也認為應該利用這一機會徹底解決台灣問題,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和納蘭·明珠商議後,決定讓福建提督施琅獨自統兵進剿。

南明永曆三十六年,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納蘭·明珠陪同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到東北考察,最遠抵達烏喇地區。經過精心準備,納蘭·明珠協助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調派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兩次圍攻雅克薩,迫使俄方同意和平談判。

南明永曆三十七年,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克塽遣使求降,清廷收復台灣。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最終接受了納蘭·明珠、施琅等人的建議,任用一些台灣投誠的人,派軍隊駐守台灣,並在此後設立台灣府,隸屬福建省。

同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對議政王大臣列數赫舍里·索額圖的不端行為,革除赫舍里·索額圖議政大臣、內大臣、太子太傅等職務,仍任佐領。

高士奇被授為執事日講官起居注。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南巡,赴曲阜孔廟祭孔,高士奇被任為右春坊右庶子,又轉為左春坊左庶子,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並且隨駕南巡。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赫舍里·索額圖復起,任領侍衛內大臣。

同年,高士奇被授為統制總裁,政治典訓副總裁。

俄國談判使團抵達北京,與以納蘭·明珠為首的清方代表會談,納蘭·明珠駁斥了俄方的無理取鬧,俄方最終同意撤出雅克薩的俄軍,為日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創造了重要條件。

康熙二十六年冬(1687年),直隸巡撫于成龍向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密奏:「官已被納蘭·明珠和武英殿大學士余國柱賣完。」

愛新覺羅·玄燁問高士奇:「為什麼沒有人蔘劾?」

高士奇回答:「人誰不怕死?」

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赫舍里·索額圖以首席代表的身份,前往色冷格與沙俄使臣費·阿·果羅文談判東北邊界問題,行至喀爾喀地方,獲悉噶爾丹叛亂侵犯了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便退回了北京。

同年,御使郭琇上疏彈劾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罷黜納蘭·明珠,交給侍衛酌情留用。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赫舍里·索額圖率領使團前往尼布楚,與沙俄使臣費·阿·果羅文談判東北邊界問題,終於簽訂了以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以及沿大興安嶺(即外興安嶺)為兩國邊界為主要內容的《尼布楚條約》。

同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再次南巡,拜謁明孝陵,高士奇隨駕南巡,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賜號「竹窗」,並御書「竹窗」二字賜予他。

十月,高士奇辭官歸田,定居平湖。

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親征噶爾丹,納蘭·明珠從征,隨後官復原職,但此後二十年沒有再被重用。

赫舍里·索額圖帶領盛京、吉林、科爾沁兵從征,但在擊敗噶爾丹後,赫舍里·索額圖因未馬上率兵追剿,而降四級留任。

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高士奇第一次在籍賦閑,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賜手敕一道,另賜御扇一把。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廷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高士奇奉召二度進京,官復原職,仍入住大內。

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御駕親征噶爾丹,高士奇隨駕。

赫舍里·索額圖在中路率領八旗前鋒、察哈爾四旗及漢軍、綠旗兵為先鋒,並督火器營。

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御駕親征噶爾丹,高士奇以養母乞歸,特授詹事府詹事,很快又升為禮部侍郎,但高士奇以母老未赴。

赫舍里·索額圖隨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到寧夏指揮戰事,噶爾丹因眾叛親離服毒自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以赫舍里·索額圖此次出征有功,恢復原級。

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高士奇第二次在籍賦閑,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賜御制詩一首。

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賜高士奇「忠孝節義」的御篇一幅。

同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四次南巡,高士奇在杭州西溪高庄接駕,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御書「竹窗」相賜。

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賜高士奇聯一對。

同年九月,赫舍里·索額圖以自己年老,奏准退休。

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擢升高士奇為禮部侍郎,但高士奇以母老為由未上京赴任。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五次南巡,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駕,隨康熙巡視江南。南巡後,高士奇又隨駕入京,第三次居寓於大內直廬。

到此,三人都是暮年,赫舍里·索額圖不得不退休,納蘭·明珠雖然在位卻遭冷落,高士奇閑雲野鶴但仍深得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信任,可謂最後贏家。

第二個問題,索額圖、明珠、高士奇,三人都是怎麼死的?

第一,赫舍里·索額圖

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南巡到德州,皇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得病,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召赫舍里·索額圖到德州侍疾,一個多月後,愛新覺羅·胤礽病癒,一起回北京。

這次愛新覺羅·玄燁突然召赫舍里·索額圖到德州,表面上是令他探視皇太子,其真實含意卻是調查愛新覺羅·胤礽和赫舍里·索額圖的勾結情況。

赫舍里·索額圖因愛新覺羅·胤礽是他侄女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兒子,一直非常支持愛新覺羅·胤礽,成為太子黨中的關鍵人物,此時愛新覺羅·玄燁卻對太子黨非常不滿。

納蘭·明珠與赫舍里·索額圖本來就不對付,高士奇又因赫舍里·索額圖一直看不起他,都在愛新覺羅·玄燁面前批赫舍里·索額圖,愛新覺羅·玄燁決定拿赫舍里·索額圖開刀。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赫舍里·索額圖被愛新覺羅·玄燁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之罪,交宗人府拘禁,不僅在病餓中悲慘離世。

赫舍里·索額圖的同黨或被殺或被拘禁或被流放,同祖子孫都被革職,他的兩個兒子赫舍里·格爾芬、赫舍里·阿爾吉善被處死。

第二,納蘭·明珠

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納蘭明珠·病故,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派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前往祭奠。

第三,高士奇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高士奇在籍病故,愛新覺羅·玄燁贈謚號「文恪」。

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諭祭高士奇一道,派遣浙江等處承先布政使加三級郎廷極為代天御祭的欽差,愛新覺羅·玄燁親制悼詞,並御書悼聯:「勉學承先志,存誠報國思。」

三人中,高士奇死後得到了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很高禮遇,納蘭·明珠也不算差。

赫舍里·索額圖則不僅死於非命,到了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愛新覺羅·玄燁第一次廢黜皇太子愛新覺羅·胤礽時,還對赫舍里·索額圖一生所參與的重要軍政大事,除與沙俄在尼布楚的談判外,全面給予否定,並說「赫舍里·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可謂全盤否定。


據野史記載,高士奇最為得寵的時候,幾乎買通了康熙身邊所有的太監和侍衛,康熙的一舉一動都被他監控。他根據康熙的言行舉止分析康熙接下來的所作所為,提前做好功課應對,幾乎無有不中。

因此,每當高士奇晚上回家的時候,他家附近的巷子里停滿了高官大臣的轎子,他們或想從高士奇處打探消息,或想拉攏關係。這些高官中甚至有大學士明珠的身影,一般情況下高士奇只接見明珠,其他人基本不見。

高士奇不僅擅長察言觀色,工於心計,自身的文化水平也很高,詩詞書畫、醫卜星占無所不精,而且也是有名的古玩鑒賞及收藏家。正是這一身的學問,即使他不是正經的兩榜出身(康熙御賜他由太學生直接參加會試),依然被康熙當做師友。

高士奇晚年被人彈劾憑藉權勢,互結黨援,納賄營私。這些罪名調查下來基本屬實,因此康熙也無法包庇,只好讓他提前退休。高士奇並沒有就此失寵,後來康熙南巡時屢次召見他,但他已厭倦政治生涯,不願復出。高士奇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在老家浙江餘姚病故,享年六十歲。

索額圖也是大貴族出身,其父是順治臨終前指定的四名輔佐大臣之首索尼,侄女又是康熙的皇后,因此起步比高士奇強了何止一百倍。

索額圖本身也很有才幹,與明珠同為康熙朝大學士,人稱「索相」。他由參與康熙扳倒鰲拜的執行計劃而成為康熙的心腹,在平息吳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亂」中也有出色表現,不過最出彩的還是代表康熙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有詳細描述),解決了雙方爭端,維護了主權的完整,於國家有功。索額圖晚年捲入康熙的「立儲」風波,這種政治鬥爭歷來是當權者的大忌,因此事情敗露後被囚禁至死,與高士奇死在同一年,享年68歲。

明珠也是滿清貴族出身,他與後來的慈禧太后是同一族,都是葉赫那拉氏。

明珠在「撤藩」問題上力排眾議,與康熙的看法一致,由此收到康熙的賞識,後來在台灣收復後,又建議任用降將管理台灣,保證了台灣人心的穩定。

明珠與索額圖是政敵,只要索額圖欣賞的他就千方百計的陷害,如李光地;索額圖討厭的他就拉攏,如高士奇。

索額圖失寵後,明珠獨攬大權,開始結黨營私,貪污納賄。

後來直隸巡撫于成龍(小于成龍)向康熙密奏:「官已被明珠和余國柱賣完。」康熙帝問高士奇:「為什麼沒有人蔘劾?」高士奇回答:「人誰不怕死?」

高士奇這麼一說,明珠的官運也就到頭了。不過與索額圖相比,明珠有個好兒子,就是納蘭容若,小資們喜歡吟誦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深受康熙的寵愛,所以明珠下台沒幾年又復官,但已不受信任,屍餐素位而已。

當然也有人認為明珠之貪瀆和跋扈,從某種程度言之,是康熙帝放任的結果,康熙之所以允許明珠黨發展,也是出於牽制索額圖黨的需要。

明珠後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病故,享年74歲。

因此,綜合來講,高士奇第一,明珠第二,索額圖只能排第三。


索額圖、明珠、高士奇都是清康熙年間的大臣,論官職地位,索額圖和明珠都出任過大學士,而高士奇官職最高禮部侍郎。若論貢獻,索額圖參與幫助康熙除滅鰲拜,參議撤藩,明珠參與收復台灣等事宜,此二人的貢獻大一些,高士奇的政績不突出。若論學問和成就,高士奇堪稱雜家,他的書畫成就較大。索額圖參與太子之爭,於1703年被康熙處死;明珠參與朋黨之爭,被康熙罷官,1708年病故;高士奇於1704病故,謚號文恪。三人皆為文官,誰更厲害一些,這沒法對比。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問題所問,這三個人誰更厲害,實在太寬泛,或許得從不同角度來看吧。以下僅為淺顯見解:

論對衙門或朝廷的貢獻大小:1索額圖;2明珠;3高士奇。

論處世之道或者說智慧程度:1高士奇;2明珠;3索額圖。

一,以下是為正史。

索額圖(1636—1703),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間權臣,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索尼第三子。索額圖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初期,鰲拜專權跋扈,索額圖輔佐計擒之,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深得康熙信任;評定「三藩」叛亂時,索額圖雖不主張撤藩,但他仍然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康熙中期,代表滿清朝廷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從征謀反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立下赫赫戰功。後期,索額圖因參與皇太子之爭,被圈禁宗人府,1703年9月21日因飢餓而死(賜死)。

康熙帝多次懲處索額圖之後又予以重用,很明顯是利用他來牽制明珠,平衡太子的廢立問題。早年索額圖雖然是由恩萌入仕,但多半還是靠個人才幹奮鬥上來的。總的來說,索額圖是一個能臣、也是一個權臣,但最後成為了政治鬥爭的失敗者。

納蘭明珠(1635—1708),字端范,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朝重臣,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明珠在康熙議撤三藩、統一台灣以及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雖官復原職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明珠表面上為人謙和,但他利用康熙帝對他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結黨營私,與索額圖「權勢相侔,互相仇軋」,最終被參劾倒台。明珠一生經歷榮辱興衰,但他的缺點與失勢的結局並不能掩蓋其一代權臣的功績。康熙非常讚賞他的才能。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號瓶廬,又號江村。清朝著名學者,一生效忠於康熙帝的官吏,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諸方面都有貢獻的學者。高士奇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晚年特授詹事府詹事、禮部侍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五次南巡,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駕,隨康熙巡視江南,巡視完畢,隨駕入京,後於祖籍病故。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運的:他深得康熙知遇。常言道:「 忠孝不能兩全。」 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賜的印璽「 忠孝之家 」(此印在平湖市博物館)。常言道:「 伴君如伴虎 」。可在高士奇身上,這一點似乎並不靈驗。高士奇的一生也是最為不幸的:古人有言人生三大悲哀: 「 少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對於高士奇來說,這人生的三大悲哀,他全領受了。有一點也似乎可以肯定:一個在皇帝身邊紅了一輩子,沒有任何閃失的人,必是個深諳權術、善於察言觀色,甚至是八面玲瓏之人。

索額圖之死,高士奇顯然有「功」。高士奇家道貧困,但長於詩文書法,被推薦給索額圖。後高士奇被康熙帝破格提拔,高官顯貴,見索額圖時,「猶長跪啟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稱為高相公,索則直斥其名,有不如意處,則跪之於庭,而醜詆之」。索額圖有時還「切齒大罵,辱及父母妻子」。康熙四十二年,高士奇隨駕北上,這時他已背叛索額圖,投靠明珠。

以上不難看出:論對朝廷貢獻,索額圖排第一,明珠排第二,高士奇排第三;論處世智慧:高士奇排第一,明珠排第二,索額圖排第三。

結論:出頭的椽子先爛,活著才是硬道理。

二、以下權當野史。

一日,三人一起徒步外出辦事,行走間突然有一條大狗從衚衕躥出,然後跑遠。明珠問了一句「是狼是狗?」在朝中,雖然索額圖和納蘭明珠互相傾軋,明爭暗鬥,但這一次,他願意站在明珠一邊,搞搞這個人稱才思敏捷、機智過人的高士奇。於是哈哈大笑道:「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你得問江村(高士奇號江村)。」

高士奇當然一聽便知,索額圖和納蘭明珠明擺著是在一唱一和,用諧音罵自己。平時他倆戲弄自己也不在少數,長此以往也不行啊,得報報「仇」。於是,他不露聲色地說:「那是條狗。」二人以為他沒有聽出話中的玄奧,便得意地打趣道:「何以見得?」

高士奇笑著道:「狼、狗區別主要有二,其一看它的尾巴,下垂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索額圖當時為吏部尚書);其二看它吃什麼,狼只吃肉,狗卻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明珠當時為都察院御史)。二人被罵了個灰頭土臉,強笑著說:「好你個江村,佩服,佩服!」

希望你喜歡!祝愉快!


索額圖

索尼第三子,康熙帝原配妻子孝誠仁皇后的叔父,清朝議政大臣,一等公。康熙繼位之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故深受信任。

後期因參與皇太子之爭被圈禁宗人府,因飢餓而死。康熙對索額圖一生所參與的重要軍政大事,除與沙俄在尼布楚的談判外,全面給予否定,並說「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

評價:他是一個能臣也一度是個權臣,但最後卻成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

明珠

即納蘭明珠,康熙朝重臣,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

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一台灣及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雖官復原職但此後二十年沒有再被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納蘭明珠病故,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其長子為納蘭性德。

評價:他憑藉自身勤奮和才華,從一名普通侍衛成長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傅,成為權傾一時的朝廷重臣。他在議撤三藩、統一台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積極作用,同時又獨攬朝政、貪財納賄,並與索額圖互相傾軋,最終被參劾倒台。

高士奇

在權勢上他遠不及索爾圖及明珠。出身不高,他考入太學才踏進仕途,早年家貧後在詹事府做記錄官。康熙十五年(1676年)升為內閣中書,領六品俸薪。他每日為康熙帝講書釋疑,評析書畫,極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禮部侍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籍病故。死後,被追謚文恪。

參與索額圖倒台事件

高士奇家道貧困,因長於詩文書法被推薦給索額圖。索額圖常以「椒房之親,且又世貴,侍士大夫向不以禮,況高是其家奴狎友,其召之幕下也,頤指氣使,以奴視之」。之後高士奇被康熙破格提拔,高官顯貴,但見索額圖時「猶長跪啟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稱為高相公,索則直斥其名,有不如意處,則跪之於庭,而醜詆之」。索額圖有時還「切齒大罵,辱及父母妻子」。

為此高士奇懷恨在心,「遂頓忘舊恩,而思剚刃於其腹中」。康熙四十二年,高士奇隨駕北上,這時他已投靠明珠。明珠與索額圖互相傾軋,索額圖最終被參劾倒台。

《清史稿》曰其:南書房以詩文書畫供御,地分清切,參與密勿。乾學、士奇先後入直,鴻緒亦以文學進。乃憑藉權勢,互結黨援,納賄營私,致屢遭彈劾,聖祖曲予保全。乾學、鴻緒猶得以書局自隨,竟編纂之業,士奇亦以恩禮終,不其幸歟!

小結:

從最終結局來說,索爾圖與明珠互相傾軋,前者卷進皇太子之爭而倒台,後者因朋黨之爭被罷黜不再受重用,潦倒至終。這三人之中無疑高士奇得以善終,他死後竟得到康熙親制悼詞,御書悼聯:「勉學承先志,存誠報國思。」賜謚號文恪。

但究其生平事迹而言,索額圖與明珠都歷經康熙一朝的主要重大事件,他們都是一朝能臣與權臣。而高士奇一生平庸乏陳,是學者型官吏。


謝謝邀請,先來介紹下他們三人:索額圖,康熙年間權臣,時任吏部尚書;納蘭明珠,康熙朝重臣,時任都察院御史;高士奇,號江村,康熙年間著名學者,時任禮部侍郎。

索額圖(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間權臣,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索尼第三子,一等公赫舍里·噶布喇弟弟。孝誠仁皇后叔父。出生年代推算當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後,生於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帝繼位之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故深受信任。康熙中期,代表滿清朝廷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從征謀反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後期因參與皇太子之爭,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飢餓而死。

納蘭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朝重臣,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一台灣以及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雖官復原職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高士奇(1645——1703.8.12)一作(1645—1704)字澹人,號瓶廬,又號江村,賜號竹窗,謚文恪。弘光元年(1645)生於浙江餘姚樟樹鄉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鎮高家村),祖上於「靖康之難」時,自汴京(開封)南遷而至。順治十八年(1661)入籍錢塘(杭州),補杭州府學生員。康熙三年(1664)隨父古生公遊學京師。因父不久亡故,遂以賣文自給。新歲為人作春帖子,自為句書之。康熙八年入太學,得以初覲康熙,皇上喜其一手「王字」,好其理學文章,欽賜撥取,旬日中二試皆第一,記名翰林院供奉。高士奇從此踏上仕途,進入皇宮大院。官至禮部侍郎。精鑒賞,收藏名跡,與孫退谷(承澤)相埒。所著江郁銷夏錄,亦與庚子銷夏記同工。工書,尤善鍾、王小楷。畫有仿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圖、擬徐賁枯木竹石圖、仿宋克山水軸,又有絲綸垂釣圖,均精妙。有清吟堂全集。卒年六十,一作五十九。

至於你說的誰厲害,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謝邀!你說的這三人,我一點都不熟悉。只是從電視里看過幾集,從幾本殘缺不全古書中看過一些。加上我識字不多,理解力又十分不敢承認。更有點不好意思,因此我不想談古人。只是今人喜歡把古人的好壞兩方面都搬到今天來幫自己的觀點當助手,所以我不敢湊這個熱鬧。因為沒別人了解的多,一旦犯忌,回口的方法都沒有,那才是委屈自己。我喜歡淋漓盡致的玩,更喜歡自己感覺良好的鬥嘴,抬杠,瞎說,湖鬧。弄得自己啞巴式的,不好玩。還不如等大家回答了,學習點東西後再說。敬請諒解!再謝!


以上回答較詳實,我知之甚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