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記者連雋偉】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從兩岸關係總體的角度看,無論是支持東亞奧協會取消臺中青奧會的舉辦權,還是要求外國航空公司與飯店在其官網標註「中國臺灣」,都是一種預警與管控行為。在一片武統與仇臺聲浪中,民進黨政府更應看懂,勿受情緒性言論影響。

在陳水扁任總統時期,當時大陸一則受限國力,二則當時管控危機的概念尚未成熟,對於臺灣試圖踩紅線的種種放話與作為,只能等到生米已煮成熟飯,才來被動式的應對和倉促反應。

示警 取消辦東亞青運

這種事後的危機處理,最大的缺點就是僵化,等到已發生再來應對,只能以更激烈的手法應對,最後必淪於矯枉過正。「塑造態勢與管控危機」正是對未來可能出現危機事態的提前部署和應對,其目的在於有效改變可能發生的危機事態的發展趨向,使之限縮在最小的影響範圍內,不讓其自由發展蔓延、擴大惡化。

管控危機最簡便、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防微杜漸,將危機消滅於萌芽狀態。由此角度看,取消明年臺中舉辦首屆東亞青運會,顯然就屬於危機管理的範疇。臺獨勢力可能將此運動形塑成東奧正名的前哨戰,大陸取消臺中市主辦權,既是對民進黨政府縱容臺獨勢力推動2020東京奧運會臺灣正名活動的警告,也展示大陸對兩岸關係中可能出現的危機事態的有效管控。

至於大陸外交部聯合多個部委所發起的國際正名運動,則是針對美國打臺灣牌的預先管控,尤其當美國白宮批評中方要求美國航空公司改名的是胡言亂語後,中國不斷加強對於有關涉臺主權問題的管控,這既是一種重要的政治宣示,也是通過經濟、外交等多種方式,傳達維護國家主權的強烈意志和決心,體現大陸的實力和對於臺灣問題的強大管控力。

管控 防颱配合美出牌

對大陸來說,眼下最重要的危機是中美貿易戰,而這又跟臺灣問題連動,在兩岸沒有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下,雙方毫無信任感,北京無法得知民進黨將如何配合美國出牌,能做的只有先防範,把臺獨想尋求突破的國際空間先築起圍牆,不讓獨派有越過城池的能力,讓大陸有餘力,應對美方壓力。看懂大陸在做什麼,然後堅持理性與不挑釁,是民進黨政府的當務之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