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市羣原本是由上海+蘇南+浙北共16個核心城市組成,不過近年來安徽的滁州、合肥、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以及宣城8市也被納入其中。長三角城市羣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羣,其GDP約佔全國的1/5。長三角城市羣也被公認爲世界六大城市羣之一。安徽是我國中部地區的內陸省份,十幾年前,安徽相比江蘇、浙江這些沿海省份,發展得比較緩慢,但隨着我國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安徽經濟也迎來了快速發展,2018年安徽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具體爲30006.8億元,位居全國第13,與上海、北京兩大直轄市的差距也不算大,未來是有可能超過它們的。

  長三角城市羣必定能夠助力安徽經濟發展,一 箇中部崛起戰略就能夠帶動安徽經濟發展,而加入長三角城市羣,國家給長三角的各種政策、資源等,安徽必然也會從中受益。安徽部分城市近年來才加入到長三角城市羣當中,發展水平與原本的16大核心城市仍然有較大差距,因此這部分城市的後發優勢也就更大,與長三角互聯互通,接受來自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有助於安徽產業的快速轉型升級等。安徽進了長三角,只能加速安徽資源的流失,比如人才,隨着戶口政策的放開,將會有更多的安徽人把戶口落在江浙滬,導致安徽後繼乏力。安徽在長三角存在感不足,與江浙滬差距太大,使雙方心理落差加大,更加難以融合。嫁入豪門的女子,終究難以上位。

  如果安徽留在中部地區,無論發展水平還是文化底蘊、心理優勢,都不會落於下風,至少也能跟湖北平起平坐。再加上給合肥的交通樞紐地位,安徽坐鎮一方絕對諸侯待遇。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有助於安徽填補投資缺口、做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對於安徽經濟發展總體上是十分有益的,但指望由此對安徽的跨越式發展起到一蹴而就的作用是不現實的。轉移產業大多處於價值鏈低端的加工製造環節和產業生命週期的成熟期階段,盲目而不加選擇地大規模地承接不僅會加大承接地資源環境承載壓力,進而形成擠出效應,抑制承接地新興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會在未來因其步入衰退階段,而給承接地帶來產業系統性退出的巨大風險。因此,有必要結合長三角產業升級與轉移的背景和安徽當前經濟發展的現實,對安徽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各種利弊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並以此爲基礎,制定系統和科學的承接策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