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问题有误导之嫌;第二,说到千元机,当下已经有重品质、重设计的「魅蓝」手机在市,它的确用了是市场上最好的工艺,大家都看得见摸得著,只不过没有为市场带来领先时代的突破性进展,但它的定位并不需要它那样做

两年前魅蓝品牌创立,第一款魅蓝手机「魅蓝note」正式挺入当时「脏乱差」的国产千元机市场,如今note系列进化到「魅蓝note5」,系列销量更是突破两千万。

相比于一味「竞低」的低价策略,魅蓝的每一款新机都瞄准了目标用户「良品青年」,第一代note使用iPhone 5c同样的「多彩聚碳酸酯」工艺,5.5英寸大屏、真八核处理器,在千元机中,这三个都属于国内首款。售价¥999。

第二代「魅蓝note2」引入革命性交互「mBack」,经过在MX4 Pro的试水证明这个领先行业的交互足够优秀,这也同时引领了整个国产手机行业的交互,至今可以看到遍地开花的各种「mBack」。但售价继续为年轻人下探,¥799。

「魅蓝note3」,全金属机身的千元机产品,将指纹识别引入千元机市场,500万前置摄像头,续航惊人。放在当下也是备受好评的抢手货,可惜已经停产了。¥799

最新的「魅蓝note5」,「对于金属的所有期待,他都有」。相比note3的上下隐藏天线,note5的天线使用「纳米注塑」工艺,机身除了两处天线条,其余都是真金属,而市场上价格高企的机型仍然在「塑料贴片」上止步不前。

▲「home键颜色与后盖颜色一致」、「凹槽式音量按键」、「纳米注塑天线」、「多彩金属机身」、「开孔添加小倒角」、「高光亮边二次氧极氧化上色保护」,以上是玩机君对于手机金属工艺的所有追求,而在手机市场里能全部做到的,往往只有一部分注重细节的旗舰机型。

可是这么一台魅蓝Note5,竟然 全 都 有。


这样的判断未免太过片面了,随著时间的发展,目前的国产千元机的工艺水平已经有了大幅提升,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最近发布的魅蓝note 5了。

直接去看它的内心!

上图是魅蓝note 5拆机后的内部构造图,可以看到,该机的主板上覆以一层塑料板,这个零件可以保护主板上的电子元件不和手机后盖进行接触,防止短路,也能在手机摔落的时候,对电子元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这东西吧,成本不高,高的是形状、厚度、位置的设计,千元机上根本没多少有,大部分会出现高端机上——毕竟那上面的原件贵的多了。能配一块这东西,就证明两点:一,这手机内部做工比其他同级别手机要好一到两个档次;二,手机更加耐用。

看到这里,谁还敢说国产千元机工艺差?


关于这个问题要这么看:

1、国产的千元机,现在工艺已经比之前进步很多了。

如果你看四五年前的千元机,那时候运营商定制的产品连性能都不重视,更谈不上工艺;两三年前的产品,以红米一代开始,重视了性能,但工艺还是比较低的;而这两年,千元机不光重视性能,也开始重视工艺,全金属、2.5D玻璃这些都已经出现在千元机上。

2、但一分价钱一分货,好工艺都是需要成本的,千元机不可能真正像旗舰机。

千元机毕竟受限于成本,而且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购买这个价位段产品的用户又对价格极其敏感,所以厂商都需要控制成本。在体验和性价比之间,需要找一个平衡。

当然千元机里确实有一些工艺拿得出手的产品。比如最新发布的荣耀8青春版,这款产品价格1099起,工艺大部分借鉴了旗舰级的荣耀8,比如双面2.5D玻璃,只是对玻璃内的工艺稍作调整,从极光效果变成了镜面效果,换了一种感觉,但还是保持高颜值时尚感。目的就是让年轻用户花更少的钱也能买到漂亮的产品,毕竟千元机的用户也要漂亮啊!


首先,我觉得在国内千元机市场中,并不是所有手机的工艺都做不好。我们需要清晰的了解到,每年、每种工艺,其成本都是不同的。因此,有些工艺无法下放到千元级别,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比如说,魅族的首款千元机魅蓝Note,其使用了聚碳酸酯工艺。在当时的环境下,全金属机身造价昂贵,根本不可能在千元机上使用这样的工艺——当然了,你说处理器、屏幕、摄像头等地方各种缩水,是有可能做出金属后盖的手机,然而那样的手机我们需要吗?

另外,我们得说说魅蓝Note的聚碳酸酯工艺,的确,聚碳酸酯就是塑料,可是魅族将其做的多彩、光滑、好看、手感好,能将塑料做成这样,能说魅族的工艺差么?

到了魅蓝Note3时代,魅族做到了全金属后盖,这是千元机工艺的一大进步,也是高端手机的工艺下放的证明。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目前很多的千元机都使用了金属后盖材质,这也是工艺的进步,千元机的工艺并不是停滞不前的。

最新发布的魅蓝Note5更狠,直接上了全金属一体化设计,这比三段式的金属后盖造价更高、更一体化。将更高级别的金属一体机身的工艺下放到千元机,又是千元机工艺的提升。而且,我还拆过这个手机,其金属后盖做工之好,丝毫不逊色更为高端的机型。

其实,千元机的工艺,我们不可能要求达到最高的水平。可是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每年千元机的工艺都有改变、进步。从塑料后盖,到金属后盖,到全金属一体化机身,每一次的进步,都显示著千元机也有著不俗的工艺。


对于千元机,这个问题有其现实的尴尬。

1、千元机,除了硬体还能做什么?作为处于成本压缩最底层的产品,千元机在满足基本硬体配置的前提下,所能做的本来就不是很多,大多数是没有富余的成本在外观精细上再进一步。

2、千元机,你们想要的是什么?厂商能提供什么?性价比是手机界这几年来一直热烧不退的重要辞汇,但是性价比却不可能是唯一追求,追求这一「营销辞汇」的品牌无一不陷入了困境,不是资金困难,就是性价比高但质价比低导致销量了下滑,小米乐视这方面的质疑最大,可见千元机有其先天的短板,不宜过度营销。

3、千元机,外观与综合性能配置,一个艰难的取舍过程。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性价比模式式微,质价比模式风头渐胜,如何体现产品优势呢?除了功能拍照等方面的差异化,外观依然是一个然不过去可以下功夫的地方。在这方面,从这一年来千元机金属化的趋势就可以看出,厂商还是有其转变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追求显性质价比的过程中,魅族可能是走得快也备受争议的一个品牌。例如之前发布上市的魅蓝Note5,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看齐两千元档旗舰的外观设计工艺,让人会误以为这不是千元机,但是其确实才899晕起步。虽然综合 配置魅蓝Note5有优势,但是处理器的性能确实是现实短板之一,这也是魅族处理器供应链的一大问题,魅蓝能做的似乎就是让产品其他方面更好,也才会有了如今魅族给人的外观控印象。

这里不是说魅族千元机外观工艺多么的领先,而是看出了魅族相比其他品牌的优势和劣势,如果现在魅族可以提供千元骁龙820手机,相信即使魅蓝工艺一般,但是也会火的一塌糊涂,不过这只是一个不可能的假设。

4、结尾

千元机追求工艺,有气内在的需求合理性,但是放眼千元机综合的素质,这依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伪命题,毕竟众多两千元档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却要千元机来解决,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了。或许就这么说:千元机依然是一个配置、工艺、体验取舍的过程,如果想追求某一方面的独领风骚,可能就会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就是「市场利益」下的权衡,毕竟公司不是慈善机构。


我不明白小便为什么会这么说,千元机现在工艺做的相当不错了,比如魅蓝note3,千元机的价位配个全金属的机身,

魅蓝note系列最早的聚碳酸酯的机身,

其实自进入2016年以来,千元机上游供应链是趋于成熟,工艺已得到了较大改善,尤其是魅族的魅蓝系列手机,近年来在产品的工艺方面是屡次取得突破。

魅蓝手机自2014年推出首款魅蓝Note系列手机以来,其就采用媲美iPhone5C的聚碳酸酯工艺,将该工艺首次做到了千元机上。

而到了今年的魅蓝Note3,魅族则让该系列首次使用上了自家高端旗舰的全金属工艺,再次拉高了国内千元机外观工艺的标杆。

而在12月26日的发布的魅蓝Note5,相比魅蓝Note3的圆润,魅蓝Note5就棱角分明了许多,两道CNC高光切边,让魅蓝Note5的层次感更丰富,如此一来让魅蓝Note5拥有了可媲美高端旗舰的手感。

就目前以魅蓝Note系列手机来看,其可以说是目前工艺最佳的千元机品牌,如今其不仅做到了行业领先,还带领著千元机市场整体工艺全面得到提升。相信在2017年,千元机工艺将会取得更全面的突破!


现在国产千元机无论配置和品质都已经很不错了,千把块钱的手机,你不能拿五六千的旗舰机比。


一分钱,一分货,你花了1000块钱,想买2000元的旗舰机。那是不可能的。肯定会有短板存在。比如说做工,处理器,屏幕,摄像头等等方面,和旗舰多少都是有差距的。相对于2年前的千元机,目前的千元机,从做工上面。基本看不出多差的。厂家变聪明了,都是从内在做改变。


主要是现在的硬体如摄像头,处理器,屏幕,都比较贵,而且还是做的千元机,再加上还要好的做工,就算做出来,成本都比较高了,还要卖成千元机,这给手机商带不了多大的利润,换做是你,你会做亏本的买卖吗,一样的道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