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印度作爲我國最古老,且也是人口最多的鄰國,對於整個世界的歷史,可以說也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影響。不過一談到印度的歷史,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卻是這個國家被一次一次的入侵和征服。從最古老的雅利安人,到馬其頓、貴霜、白匈奴、突厥、阿富汗、莫臥兒以及最後英國等等,那麼印度爲何這麼容易被入侵和征服呢?是不是印度人太不能打了?那爲什麼之前的征服者很快又被後來者征服呢?

  印度的象徵泰姬陵,實際上就是來自中亞的莫臥兒人所建造

  首先要說的是,雖然印度在歷史上的確被多次入侵和征服,但是這卻並不代表印度人怯戰無用。恰恰相反的是,南亞次大陸在軍事上,其實在整個亞洲都是頗有建樹。比如他們的武器製造、城堡防禦都是極爲有名。前者更是讓印度成爲了重要的武器製造商,來自印度的冷兵器甚至是後來的一些諸如火繩槍之類的火器,在東亞、中亞,以及中東都極具市場。也因此,印度成爲了歐洲殖民地之外,亞洲唯一一個可以在本土生產板甲的國家。

  莫臥兒帝國時期的印度冷兵器

  除此之外,印度也有許多非常善戰的民族。比如大名鼎鼎的錫克人,他們不僅在和莫臥兒帝國等穆斯林政權戰鬥中以悍勇出名。甚至在英國殖民戰爭時期,錫克人迅速以英國軍隊爲模板,打造出了亞洲最早的線列時代軍隊。也因此,錫克人成爲了英國在征服印度時最強勁的對手。可這樣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印度人武備好,也能打的同時,卻依然時常淪爲外敵的樂園。這就不得不從更大的方面來尋找原因了。

  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軍隊作戰的錫克人

  其實對於印度人來說,他們最大的威脅不是別的,正是南亞北部的地形。由於大陸板塊的碰撞,因此在南亞次大陸的北方和西方,形成了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以及伊朗高原三個天然屏障。不過這個屏障對於印度人來說,卻非常的不友好。因爲這些高原缺乏緩衝地帶,直接正對着印度的平原,以及孕育了印度地區文明的兩條大河——印度河和恆河。

  南亞地形

  如果大家對於這種地形的影響有些無法理解,那麼其實可以對比一下埃及以及中國的歷史。在歷史上,埃及和中國都頻繁的遭到北方軍事力量的入侵。但是相對於印度,埃及位於尼羅河沿岸的文明核心,有着今天西奈半島以及黎凡特地區來爲其進行緩衝。因此無論是最早的法老時代,還是後來的馬穆魯克,都儘可能的試圖控制黎凡特地區。因爲在戰略上,這一地區,無疑能夠爲自己的政權核心,提供重要的緩衝。

  著名的卡迭石之戰就發生在敘利亞,這一地區可以說是埃及本土天然的緩衝區

  而中國,雖然由於人口壓力不斷的向北開拓,使得農牧分界線之間的緩衝地帶消失,但是北方的地形,卻爲中原政權提供了很好的屏障。因此只要控制住這些與平緩的蒙古高原並不相連的山地地區,就可以很好的遏制遊牧民族南下的步伐。而在萬不得已,失去了這道山地的庇護時,也往往可以向南,以淮河甚至長江爲界以此自保。

  北方的山地,是中原政權重要的屏障

  而對於南亞來說,情況卻非常的糟糕。在其北方的三大高原與印度平原之間的巨大高度落差,於其說是爲其屏障,倒不如說是爲生活在那些生活在高原山地地區的人們,提供防禦印度人的屏障。除此之外,也正如前文所說,三大高原都正對着印度文明的核心地區。換句話說,除了高度過高的青藏高原之外,帕米爾高原和伊朗高原,來自北方的武力只要控制其中任意一個,就可以直接對印度腹地進行有效打擊。而與之相反的,來自印度的政權,想要對這些位於高原的政權進行有效的打擊和控制,則就要承受巨大的財政和軍事負擔。

  莫臥兒帝國早期就是依靠阿富汗爲基地進行對印度的征服

  可能有人會問,印度境內,不還有兩條支撐着文明的大河嗎?那它們有沒有給印度人提供保護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首先在河流走向上,這兩條河流成倒“V”結構。雖然西部的印度河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組織來自西方伊朗高原的敵人,但是由於印度河水量較少,因此它們阻敵的作用,往往還不如塔爾沙漠更加有效。

  亞歷山大大帝對印度河流域的征服

  與之相對的,來自帕米爾高原的敵人比來自伊朗高原的人就更加方便。他們不僅不會受到河流的阻止,而且可以利用兩條河流的走向,順着河流進一步深入印度本土。而在印度河、恆河,還有納爾默達河之間行成的三角地區,更是完全無險可守。也因此在這一地區,建立起了大量的外來的穆斯林政權。

  恆河的走向讓它無法幫助印度本土武裝抵禦外敵

  也就是說,從中國古代對於戰爭“天時地利人和”角度的分析來看。印度地區相當沒有地利,相當的易攻難守。那麼“人和”呢?很遺憾,對於印度人來說,這一點也並不存在。實際上,由於衆多民族對南亞地區不斷的爭奪,對這一地區,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那些征服者,無一例外都帶來了新的文化。而這些民族最後本土化,成爲印度諸多民族之後,更是讓南亞的民族的複雜性,變得更加混亂。

  也因此,任何政權要想對印度各地方勢力進行整合,可以說都極爲困難。加之本身印度教信衆的龐大基數,和對社會的巨大粘合,讓外來宗教也無法有效的改變印度本土民衆的信仰和文化。也因此,讓整個社會的整合變得更加困難重重。而戰爭的樸素真理是:有組織的,或者說有“人和”的,永遠吊打無組織或無“人和”的。總之一句話,沒有地利與人和的印度地區,一旦天時不利,自然也就容易淪爲征服者的樂園。

  德里蘇丹國就試圖通過伊斯蘭教來整合印度,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編後語:雖然今天的我們,可以用“人定勝天”之類的說詞,來嘲諷印度人的歷史。但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沒有人見識過來自高原的遊牧民族,他們弓馬彎刀所給我們帶來的恐懼,也沒有見識過不同種族與信仰之間的仇恨和殺戮。也因此,我們對於歷史的批判,往往帶有太多的主觀和片面。但是還請銘記,戰爭永遠不是簡單的策略遊戲,因爲隱藏在戰爭中的,是萬千生靈的生離死別與那血腥的終焉。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