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南

  非洲东北部国家苏丹,长久以来就不太平,内部纷争此起彼伏,外部接连遭受制裁,前总统奥马尔·巴希尔甚至遭到国际刑事法院的追捕通缉,在世界各国元首中实属罕见。

  这几天,苏丹首都接连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游行,街头频频发生骚乱,已有多人伤亡。一些国家已将苏丹列为“最危险国家和地区”,明确告诫公民切勿前往。一些国家正在从苏丹撤离人员,以免被当地的骚乱所殃及。

  局势恶变突变

  最近一段时间,苏丹的局势发生恶变和突变。

  执政将近30年的巴希尔总统,自去年12月以来对苏丹局势的掌控发生重大逆转,从首都喀土穆到苏丹的一些大城市,相继爆发大规模的反政府活动,矛头从抗议生活艰难迅速转向直指巴希尔总统。巴希尔试图灭火,但无济于事。

  到了今年2月,巴希尔遇到了“执政30年来最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反抗活动在全国多地蔓延,大批大批的抗议者走上街头,表达强烈不满,不少人不断聚集到喀土穆附近的清真寺,借祈祷活动之际,吟唱反抗巴希尔统治的歌曲,尽管警方使用催泪弹等进行驱散,但示威人群仍不见减少。无奈之下,巴希尔于2月22日发表紧急电视讲话,呼吁停止骚乱,宣布国家进入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并随即解散了政府,试图平息事端。

  苏丹民众走上街头,反对巴希尔政府

  然而,事与愿违,巴希尔对付国内反对势力的老一套不管用了。很多的年轻人和社会底层民众,通过新技术手段进行串联,究竟哪些势力在幕后煽动,目前既是谜也不再是谜。面对危局,巴希尔动用了包括武装部队、安全和情报部队、快速支援部队等各种强硬手段,试图进行镇压。

  可巴希尔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命令在军队、政府内部遇到了抵触甚至直接的反抗。最后,军队的一些官兵掉转了枪口,把目标对准了巴希尔总统。只有巴希尔多年培植的国家安全和情报部队,对其还算效忠,但失去了军队的强大支持,根本无法抵挡不断高呼“巴希尔下台”口号的抗议示威声浪。

  苏丹军方在总指挥部增设了参谋长联席办公室,一方面用于保护示威者免受警察和安全部队的伤害,另一方面逼迫巴希尔下台。巴希尔开头坚决拒绝,亲自组织指挥反击,但到了当地时间4月11日凌晨,局势发生突变。据美国CNN报道,当日凌晨3时许,四位巴希尔最亲近的安全机构负头目走近他的住处“拜访”,巴希尔被告知“您已别无选择,只能下台”。

  据消息人士透露,巴希尔当时吃惊而又冷静地回答说:“上帝保佑!”。巴希尔不情愿地离开了他坐了近30年的总统宝座,被软禁了起来。他的私人保镖被立即替换,他最亲近和器重的100多名政府官员旋即被“辞职”并受到严密监视。

  当天晚些时候,苏丹武装部队发布重要声明,宣布“解除总统奥巴希尔的一切职务”,武装部队控制了喀土穆的广播电视台总部,军用车辆部署在总统府周围及主要道路和桥梁处,以防不测。

  苏丹前总统巴希尔

  巴希尔政权就这样结束了。一些媒体不无感慨地报道说,国际刑事法院10来年未能抓到巴希尔,美国等西方国家多年来企图搞倒巴希尔,巴希尔都挺过来了,没想到不过几个小时,巴希尔就被自己的军队搞倒了,实属可悲。

  从狂喜到再度抗议

  据报道,谋划、决定并领头搞倒巴希尔总统的是苏丹国防部长穆罕默德·艾哈迈德·伊本·奥夫。巴希尔倒台后,奥夫立即通过广播电视,向民众宣布了这一重大消息。

  顿时,聚集在喀土穆和全国各地城市的反政府抗议示威者沸腾了起来,人们潮水般地涌上街头,载歌载舞,表示欢庆,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希望后巴希尔时代的苏丹,能给他们带来所期盼的民主自由政治。

  夺得苏丹政权几小时后,奥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解释夺权的原因,并宣布军方联合国家警察部队、安全及情报部队和快速支援部队,共同成立苏丹最高安全委员会,代为行使国家权力,他本人出任最高安全委员会主席。

  奥夫的宣布,让全国各地“欢庆的泪水还没擦干的抗议群众,重又陷入了失望、悲伤与愤怒”。大批的苏丹民众,立即把抗议反对的矛头,转向了苏丹军政府和奥夫。

  “民众想推翻奥夫!”一群人在喀土穆街头不断高呼。领导抗议活动的组织——苏丹专业人士协会发表声明,表示拒绝接受奥夫的“政变宣言”,呼吁人们继续举行示威活动,并在军事总部外举行静坐示威。

  该组织称,抗议活动将继续进行,直到“权力移交给平民过渡政府”。“这个政权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但重现在我们伟大的人民面前的是它们曾经反抗过的那些熟悉的面孔和实体”。

  这个主要由苏丹医生、律师和记者组成的联合组织在声明中称,“那些摧毁这个国家并杀害其人民的人,想要掠夺伟大的苏丹人民在革命中所流的每一滴血”。那是不可能的。

  苏丹国防部长奥夫宣布组建过渡性军事委员会

  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奥夫随后表示,他领导的苏丹最高安全委员会只是代行国家权力两年,作为过渡期。奥夫承诺,在两年过渡期后,苏丹将“举行公平公正的总统大选,选出新总统并制定苏丹永久宪法,还政于民”。但奥夫的承诺并没有获得民众的认同。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说当时巴希尔总统的反对派只是反政府人士,那么现在奥夫领导的军政府则遭到了苏丹各种势力的反对,除了原来的反巴希尔政府势力外,还有效忠于巴希尔总统的公开和潜伏势力,他们的联合,会给奥夫的军政府以巨大的压力。

  一些抗议人士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街头完全拒绝奥夫的组建联合军政府的声明。除了军政府,所有的苏丹人都会走上街头,要求推翻这个政权,而不是把同样的人再循环起来”。

  同时,苏丹军政府在国际上也遇到了抵触和反对。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认为,苏丹新当局如何定位,如何处理针对他们的抗议活动,“将是对新政权的一个关键考验”。国际上还有一些声音认为,喀土穆街头的“抗议者有理由对此表示怀疑”,因为他们认为奥夫“根本没有良好的记录……美国因他在达尔富尔暴行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制裁了他”。

  可以想见,目前奥夫虽能掌控军队,但目前和今后的处境会因国内外舆论压力太大而极其艰难,在此复杂局面下,奥夫要平息国内政治社会动乱,提振苏丹经济,将举步维艰。不少分析认为,目前苏丹很乱,今后也许会更乱。

  如何对待巴希尔?

  除了上述复杂情况,奥夫还面临着如何对待前总统巴希尔的棘手问题,这是其他国家包括很多非洲国家发生军事政变和政权更迭所没有遇到过的。

  巴希尔1944年元旦出生在苏丹北部尼罗河省的一个小村庄。他在当地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苏丹军队,曾在埃及开罗的西奈军事学院受过训。巴希尔参加了埃及军队1973年与以色列的战争,在目前的非洲国家领导人中,可以同巴希尔比较军事和政治资历的可谓凤毛麟角。

  纵观巴希尔的经历,可谓极不平凡。

  1989年6月30日,巴希尔通过军事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理艾哈迈德·米尔加尼,并立即宣布取缔一切政党,控制媒体,解散议会,由他本人担任苏丹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的主席,同时担任国家元首,兼任总理、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国防部长。

  1993年10月,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解散,巴希尔改任总统。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巴希尔多次连任,在上一次的总统竞选中选票还非常高。

  但本世纪以来,巴希尔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不仅是在苏丹国内极有争议甚至后来遭到普遍反对,而且在国际上成了被美国等西方国家严厉制裁、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在逃犯”。

  苏丹为非洲面积第三大国,人口4000余万,论体量不小。但苏丹过去因为资源贫乏,工业落后,结构单一,经济上很落后,民众生活艰难,宗教民族矛盾尖锐。

  苏丹时任总统在反对南苏丹的集会上讲话

  苏丹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勘探石油,一直没有大的进展,上世纪末,终于找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国家经济有了重要依托,但也因为这个新发现,使苏丹陷入了更多更复杂的内外纷争,成为了西方国家觊觎的对象。有分析认为,在苏丹连年不断内乱和冲突的背后,都有西方大国的影子。

  2011 年7 月9 日,南苏丹从苏丹分离出去,宣布独立,成全了美国多年的梦想。苏丹在中东、非洲问题上的立场,时常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立,由此结下了怨恨。而极其复杂的达尔富尔地区冲突和数十万人的死亡,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国际刑事法院指控巴希尔的主要罪状。苏丹经济的严重滞后、物价的高涨和连年的民生疾苦,加剧了苏丹各种社会矛盾,导致了民众对巴希尔的日益不满。

  2008年7月,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路易斯·莫雷诺-奥坎波,指控巴希尔在达尔富尔地区“犯下了种族灭绝罪等10项罪行”,并请求法院对巴希尔发出逮捕令。后来,设在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犯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为由,先后于2009年3月和2010年7月对巴希尔发出了两份逮捕令。但巴希尔政府断然否认,并表示苏丹不是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因此该法院对苏丹没有司法管辖权。

  话虽这么说,巴希尔的国际活动空间还是受到了极大挤压。他几乎不敢出国。2015年6月,非盟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峰会,巴希尔去前和去后,南非比勒陀利亚最高法院竟然同时成立“缺席宣判法庭”,威胁要到会场抓人,并宣布禁止巴希尔离境。据说,后来巴希尔只好从当地的军用机场,悄悄地地飞离南非。

  现在巴希尔倒台了,被抓在奥夫手中,奥夫如何处置巴希尔,就是一大难题。巴希尔被捕后,国际刑事法院加紧了对苏丹当局的威逼,要其交出巴希尔,如果奥夫不交人,奥夫的国际处境将非常艰难,而且美西方国家还在找他的麻烦,不排除今后将奥夫也列为“通缉犯”;如果将巴希尔交出去,巴希尔又该如何向苏丹国民交代。毕竟,国民反对巴希尔政权与面对自己执政多年的总统被抓去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受审刑罚,心态和立场是不同的。

  据来自喀土穆的最新消息,奥夫表示巴希尔将被起诉,但不会被引渡。

  巴希尔的倒台,甚至没有为喀土穆换来暂时的平静。从目前情势看,苏丹这个苦难的国家及其民众,恐怕还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作者系东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东方智库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东方网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