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香肠对于南方人来说,是乡愁,也是一份割舍不下的情怀。每到入冬时节,南方人就开始磨刀霍霍为过年做准备。杀年猪、切猪肉,选上最好的一块,先用盐腌,使得肉中的水份析出,接下来就要把它交还给大自然了,或晒、或烟熏,总之要经过风和阳光的共同作用,创造出一块块带着焦糖色、晶莹剔透的腊肉和一条条味道浓郁的香肠。做好之后,它们就成了南方人餐桌上的常客了。

  腊肉炖萝卜、腊肉炒白菜、腊猪蹄炖海带、腊肉炖春笋,每一块腊肉与新鲜蔬菜的结合,都是一场丰腴与朴素的碰撞,有了腊肉的陪伴,炒菜里面不用再放任何佐料,都能鲜香无比;更或者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加,就是将腊肉或香肠切片,拿到蒸锅上一蒸,浓郁滋味瞬间绽放出来。

  南方人对于腊肉香肠的制作,在手法上也是多种多样。每一个地域,都有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说安徽上海一带,就是将腊肉自然吹干的

  而湖南等地,却喜欢烟熏的口感,无论哪种做法,都是为了将肉的味道最大限度的保留下。而这么一道完美的下酒菜,为何多出现在南方呢?在喜欢没事就喝两盅的东北,却很少见到这种食物。

  细究其原因,东北人给的答案亮了:实力实在是不允许啊!腊肉一开始出现的原因,其实就是南方人为了解决肉质储存的问题。南方气温高,而且偏潮湿,在过去没有冰箱的日子里,杀了一头猪,吃完剩下的肉,如果不采取这种方法, 很容易腐烂。而且南方多为山区,平时烧柴火也比较方便,天气一凉就需要烤火,而多余的柴火就可以用来薰腊肉、香肠,非常方便。而北方,说到制作腊肉,真的是一把辛酸泪了。不是北方人不想吃,而是北方的猪刚一宰完,就开始大锅伺候上了。各种杀猪菜衍生而来,而剩下的猪肉,根本来不及做腊肉、香肠,拿到外面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中,用不了半小时就被冻的邦邦硬!东北的外界环境,就是一个储存肉类的天然冰箱,试问,东北人哪里还需要再额外花心思做什么腊肉香肠的呢?最关键的是,东北那边气候干燥,腊肉挂在外面放上几天,就会被再度风干,口感完全没有南方的好,所以,东北人不得不放弃这种食物了。

  对于东北人来说,冬天肉类的储存不是困难,但是青菜的储存是个问题。东北的冬天,蔬菜匮乏,所以东北人特意在入秋的时候,就开始花心思在如何储存蔬菜上。东北人趁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蔬菜种类还比较齐全,开始在气候干燥的秋天晾晒各种菜干,或者是买上二百来斤的白菜腌酸菜。等到冬天的时候,这些菜干和酸菜,就是东北人饭桌上的主角,配上各种各样的肉,蔬菜在汤汁的盈润下重新被赋予灵魂,好吃的东北炖菜,都是这么来的。

  所以说,南方人深爱的腊肉,在东北没有市场,并不是因为不好吃,而是东北的环境实在不允许这种食物的出现。相反,各种菜干倒是在东北占领了市场C位,帮助东北人度过了维生素匮乏的冬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