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興通訊隕落:大國崛起的成色與試金石)

摘要: 中興事件注定將成為中國崛起路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自傢的頭牌“高科技公司”一打就趴下,多少顯示瞭大國崛起的成色。這或許令我們難堪,但絕不是壞事,因為它能給我們所需要的疼痛的清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84年,農曆甲子年。

中國經濟已擺脫70年代末近乎崩潰的境地,但依然在艱難中趔趄前行,經濟總量在世界總盤子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年的4月,雲南邊防部隊發起瞭收復老山、者陰山的作戰。就是在這種近乎總體灰色的大基調下,那年的第二屆春晚,來自香港歌手張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國心》,響徹大江南北。

彼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過去6個年頭,一切都還剛開始,一切都還在摸索中。“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樸素而真摯的感情,朗朗上口的歌詞,唱齣瞭全球華人對曆經磨難後終於開始經濟改革的祖國的深情贊美和無限期待。

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從那年年初開始,鄧小平就在幾個新建的經濟特區考察調研,在深圳的題下瞭“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的題詞。

而他在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公司寶鋼的題詞是:“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

遺憾的是,被建國前30年各種摺騰耽誤瞭太多時間的國人,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抄捷徑追趕英美,所以絕大多數人充分理解並執行瞭前兩句,卻極少有人領會偉人第三句話的高瞻遠矚與內涵。

也許,所有人都沒想到,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近乎崩潰的經濟體,在動亂的泥沼裏騰飛,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超英趕美已經從口號變為現實。

如果不是因為一個叫特朗普的瘋子發起的貿易戰,我們大概率會陶醉在過去40年的“經濟奇跡”與“大國崛起”的耀眼光環裏,感覺良好,乃至一醉不起。

1820年,嘉慶25年,大清GDP占到瞭彼時全球近三分之一。整個大清罔顧歐洲已如火如荼的産業革命與技術創新,依舊沉浸在東方帝國的歌舞升平中。短短75年後,洋人的幾艘堅船利炮就徹底鑒定瞭帝國的成色。

任誰也沒有想到,中美貿易戰中最先倒下的,不是所謂要被淘汰的傳統産業或者外貿企業,而極可能是一傢在中國改革開放特區引以為豪的標簽式高科技企業:中興通訊。

從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一份總統備忘錄,宣布將對價值600億美元的中國進齣口産品徵收“懲罰性”關稅開始,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

在中美之間你來我往交鋒一陣後,隨著博鰲論壇上中國錶態將擴大對外開放,中國領導人在主旨演講中推齣: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更具開放性的四大開放舉措後,貿易戰稍微降溫。

輿論也一直依據過往經驗,習慣性認為這些錶麵的劍拔弩張,不過是美國政客為應付中期選舉的一些間歇性作秀而已,會隨著中國的象徵性讓步與利益集團的遊說而很快偃旗息鼓。

但這次很明顯是個例外。美國昨晚突然宣布封殺中興通訊,令看似舒緩瞭的形勢徹底變味,陡轉急下。

美國商務部在美東時間4月16日宣布,將禁止美國公司嚮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並對中興通訊處以3億美元罰款,理由是中興違反瞭美國限製嚮伊朗齣售美國技術的製裁條款。

中興通訊AH股今日均宣告緊急停牌。

昨日晚間美股中興通訊主要供應商股價大跌。

此外,A股多傢科技闆塊公司股價走低,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盤中股價觸及跌停。戰場之上,人人自危。

這次的全麵封禁,其實是美國商務部和聯邦調查局在2012年就中興未經授權嚮伊朗齣口,違反美國對伊朗的貿易製裁規定而製裁的追加。當時美國發現中興曾與伊朗的電信公司簽署1.2億美元閤約,當時中興通訊與專利授權公司Vringo在美國打官司,中興高層還因擔心遭逮捕而拒絕齣庭。

之後,在2016年整個事件徹底爆開,因為美國政府取得中興內部極為機密的文件,檔案中指導如何規避美方製裁措施,例如建議中興利用空殼公司來嚮受禁運的國傢齣口美國産品,而中興就是根據該策略嚮伊朗輸入美國製造的産品,包括美國企業的軟硬件。美國司法部國傢安全部門主管Mary McCord錶示,中興最高管理層允許並批準該計劃,而且中興還多次欺瞞、誤導聯邦調查員。

2017年3 月中興認罪,就美國指控其違法嚮伊朗及朝鮮齣售美國科技及妨礙司法調查達成和解,並同意支付8.92 億美元罰款,後續中興若違反與美國商務部的協議,還須額外支付3 億美元罰款。

根據和解協議,中興承諾解雇 4 名資深員工,另有 35 人接受取消奬金或被譴責的紀律處分。

但匪夷所思的是,中興事後並未對39名相關人員作齣處罰,且嚮美國商務部做齣瞭虛假陳述

之後我們就看到瞭昨晚的那份全麵封禁令:禁止美國公司嚮中興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直到2025年3月13日。

這對仍有相當大部份芯片、零部件、操作係統、軟件都與美國廠商有緊密關係的中興而言,將會陷入無零件可買、也無技術這支援的絕境之中,無疑就是一份死刑判決。

以目前中興産品來看,包含手機、平闆等消費類電子産品以及電信設備為主,其中電信設備占營收以及相關服務占約 6 成,而消費類電子産品則占約 3 成。

其中,中興的電信設備部分的關鍵組件,比如說光傳輸的發送器與接收器等,還是以國際大廠作為零件供應主要來源,電信設備中的零件亦有不少來自美國的供貨商。整體來看,外來零件占其料件比例至少有 6 成以上,而來自美國供應商的料件至少占瞭這 6 成的一半以上。而在手機産品方麵,高通目前是中興最大的應用處理器來源之一,占其手機産品約 6 成。

而遭受製裁之後,中興不論在通信設備,或者是手機産品,都將麵臨斷炊的危機,通信設備雖可能在零組件取得一部份中國本地供貨商的支持,但緩不濟急;而在手機産品上,由於往後就無法拿到來自Google的安卓係統授權,這意味著中興手機不隻是無法進入美國市場,而是連其他市場都無法進入。

除非中國政府為瞭避免“頭牌”科技公司一打就死的尷尬而齣手“養”著它,否則,從商業運營角度,這傢公司已陷入事實上的“瀕死”狀態。

而如果美國政府製裁持續過久甚至擴大化,引發整個多米諾骨牌效應,不單中興,整個整機産業都可能麵臨滅頂之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對於中國靠科技最短闆的核心——芯片而言,若失去國産整機廠作應用支撐,又談何發展機會?

我曾經說過,特朗普不隻是一個普通商人,從戰略和大局觀角度,他是一個如假包換的高段位棋手,在我們眼裏看似的無理手,前後勾連後,已赫然成勢,此時再投齣精準的勝負手。

你問何謂勝負手?

如果你國傢高科技産業的基礎命門被對方一把拽住並掐死,你認為這算不算勝負手?

到今天這個地步,中興自己已經無能為力,能救中興的隻有中國政府:看中國願意放棄哪些利益,保留哪些利益。一個中興對美國無關緊要,將中興懲罰緻死是一種姿態,通過談判放行中興是另外一種姿態。中興問題已演變為大國棋盤上一個博弈的劫點,區彆隻在於,對中國,是一個捨誰的負劫,對美國,則是一個取誰的無憂劫。

我們之所以在文初提及那首對中國寄予深情贊美和無限期待的歌麯《我的中國心》,是因為我們真正、一直缺乏的,不是內心的拳拳愛國心,而是那份科技創新領域的匠心。

這讓我們空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榮耀,卻在現代高科技領域的核心基礎——中國“芯”上,無比脆弱和落後。

3月23日商務部宣布擬對約3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後,原商務部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24日錶示,繼宣布第一批中止減讓産品清單之後,中國正在研究第二批、第三批清單,比如飛機、芯片領域。而且,中國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僅限於商品領域,旅遊業等其他行業也有可能。

然而,事實上,拿科技産業的核心要件——芯片開戰,我們並沒有什麼勝算,因為掌握芯片這枚武器的扳機,根本不在我們手裏。

誠然,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中國每年需要進口2300億美元芯片,而且連續多年位居單品進口第一位。但是,我們需要銘記的是,這2300億美元芯片,要麼是客戶指定,不能更改的芯片,要麼是中國不能自主設計生産,必須要進口的芯片。

想要用芯片來要挾和製裁美國,一丁點勝算都沒有。

中興通訊隕落:大國崛起的成色與試金石

然而目前,全球芯片仍主要以美日歐企業為主,高端市場幾乎被這三大主力地區壟斷。在高端芯片領域,由於國內廠商尚未形成規模效應與集群效應,所以其生産仍以“代工”模式為主。

食物鏈的頂端,基本還是美國公司:英特爾和AMD的CPU,高通的手機處理器,英偉達的AI芯片、博通的光通信、無綫通訊等芯片。

2018年3月23日,IC Insights公布全球2017年Fabless(小編注:無廠半導體公司)情況。美國企業占全球份額約53%,加上即將遷迴美國的新博通,美國占比約69%,可謂一傢獨大!

中國大陸2017年占全球比約11%,低於颱灣地區的16%,排名第三。

中興通訊隕落:大國崛起的成色與試金石

而我們能夠實現國産替代的芯片,大部分集中在電源,邏輯,存儲,MCU,半導體分立器件等中低端産品。除瞭海思麒麟芯片還可以勉強和高通頂級對決,龍芯的CPU,展訊處理器+基帶芯片,同創國芯的FPGA,長江存儲的Falsh,Vanchip的RF芯片,匯頂科技的指紋芯片等等,都還在追趕的二萬五韆裏長徵路上。

在對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業、醫療以及軍事國防,航空航天的大批量應用中,國産芯片距離國際一般水平差距尤大。尤其是一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關鍵器件: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核心領域,還完全依賴美國供應商。

國産替代,目前還隻是一個美好的夢想!

中興通訊隕落:大國崛起的成色與試金石

中興通訊隕落:大國崛起的成色與試金石

中國芯片自給率之低,甚至遠低於石油:

中興通訊隕落:大國崛起的成色與試金石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齣口到中國,但國産芯片的市場份額隻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製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産的。

芯片産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製,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瞭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更關鍵的是,我們所謂的“高科技”,更像是紙糊的風箏,徒有其錶,稍有風雨,直綫墜落。

在這裏,即使中國人擁有聰明的頭腦和勤奮,也極難趕超。高難度的産業背後蘊藏的是巨大的利益和商業價值。集成電路被譽為電子工業的糧食,除瞭對國傢和行業安全有著巨大的意義,在商業價值上同樣是予取予求。美國Linear,ADI等企業的綜閤毛利率接近70%,而我們A股的芯片公司,平均毛利僅約30%。

2017年開始,存儲芯片漲價超過100%,MLCC漲價超過10倍,中國製造業成本整體上漲5%-15%,但無力反抗。

這就是被人捏住命門,你沒有太多反抗的餘地。

中興一打就趴的脆弱,隻是一個縮影。

而這一切,都拜我們長期追趕中的拿來主義(其實就是機會主義),隻學習,不創新,也極度缺乏創新的文化、機製與土壤。

現在我們迴過頭看看35年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在寶鋼公司的題詞,或許會深諳其中深意:“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

尾聲

在美國宣布對中興全麵封殺的幾乎同時,中國商務部宣布瞭對原産美國的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中興通訊隕落:大國崛起的成色與試金石

這個畫麵的畫風,頗顯滑稽和詭異,一個業內大咖在他的朋友圈是這樣評述的:

美國打"芯片",中國打高粱。中興如果最終逃不過此劫,基本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現在我們應該至少明白兩點∶現代戰爭早已不是靠飛機軍艦打贏的,以及大國崛起不可能靠央視的喧囂與文宣愛國口號的浮誇,而是核心高科技領域的匠心與日積月纍的寂寞積纍與投入!哪怕我們真的要和美國人打一架,總不能靠高粱,石頭,瓦塊以及沒來由的大國自信?

然而,可悲的是我們諸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都還迷糊在模式創新的遊戲裏,幾百億投瞭一堆破單車和外賣。

中興事件注定將成為中國崛起路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自傢的頭牌“高科技公司”一打就趴下,多少顯示瞭大國崛起的成色。這或許令我們難堪,但絕不是壞事,因為它能給我們所需要的疼痛的清醒。

以中國今日之經濟體量與彈性,隻要我們知恥而後勇,斷然放棄那些有用沒用、自我迷醉的“愛國情懷”與那些純粹著眼賺錢的“學習”與抄襲,紮紮實實去做科技研發投入與積纍,時間最終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靠送外賣,我們永遠贏不瞭未來的競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