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教育基金會今天(19日)公佈第三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由3位美國學者共同獲得,包括東尼•杭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表彰他們發現蛋白質酪胺酸的磷酸化,並發現酪胺酸激酶(TK)為致癌基因,促成標靶治療在臨牀上的成功應用。

本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由3名美國學者獲得,中央研究院院士龔行健在介紹得獎人時表示,3位得主揭開癌症的面紗,敲響希望的鐘聲,開啟生物學和醫學兩大重要領域,也就是「致癌基因與訊息傳導領域」,及「標靶治療領域」,造福全人類。龔行健:『(原音)他們3個人的工作是在癌症研究史上,是最具影響力的發現之一,可以徹底改變我們對癌症機制的瞭解,並且從此翻轉癌症治療的展望。』

出生於英國的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生物學教授東尼•杭特,是首位發現酪胺酸可以被磷酸化的科學家,他發覺致癌基因Src是一個酪胺酸激酶,使他成為整個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研究領域的鼻祖,並促使另兩位得獎者能以這個機製成功研發出標靶藥物,對現今標靶治療功不可沒。

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奈特癌症研究所所長布萊恩•德魯克爾,成功將藥物「基利克Gleevec®」有效運用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把原本必須進行骨髓移植的疾病,變成每天喫口服藥就有機會治好。「基利克」的出現,使患者存活率從50%提高到90%,被譽為21世紀最成功的癌症標靶治療藥物,並於2006年列為臺灣健保給付藥物。

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所長約翰•曼德森則採取另一種策略,用抗體去阻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治療癌症,進而開發出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並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覈准用於大腸癌與頭頸癌的治療。這是第一個利用抗體去抑制受體的酪胺酸激酶活性的標靶治療方法,激勵很多人跟進。

唐獎教育基金會表示,3名得主將平分新臺幣4千萬獎金及1千萬研究補助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