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 賀俊 通訊員 胡蘊芬 陳華)今後,武漢市江岸區的社區居民將有機會到“知音號”上,定期開展城市文化和戲劇體驗活動。4月12日,“知音號”揭牌成爲江岸區社區教育學習體驗基地,這一漢口江灘上的長江文化名片”將整合文化教育資源,成爲社區居民學習、體驗和觀摩的好去處。

  當天下午,在漢口江灘“知音號”上,江岸區舉行了“社區教育—學校教育統籌”工作推進會暨社區教育學習體驗基地掛牌活動。打造社區教育基地,是爲全民的學習開闢新的渠道和形式,基地體驗讓學習內容更生動,學習過程更深刻。2018年,江岸區有3個社區教育基地全市上榜,形成全民終身學習的亮點和特色,今年將繼續發展和壯大社區教育基地規模,“知音號”就是其中之一。

  武漢朝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康海鈞接牌後表示,“知音號”將盡全力爲各類學習教育活動提供相關保障和服務,與江岸教育建立長效合作共建機制,將“知音號”打造成爲講述城市文化和推動兒童戲劇教育的社教示範點。

  江岸區社區教育學院院長梅啓華介紹,過去一年,全區由各學校主動聯繫附近社區開展統籌社區教育活動340餘場,惠及青少年和社區居民11000餘人次;由各社區主動聯繫附近學校開展社—校統籌社區活動217餘場,惠及青少年和社區居民4340餘人次。這些教育活動涵蓋文明創建、清潔家園、讀書分享、共迎軍運、傳統文化非遺文化進校園、敬老孝親、普法宣傳、禁毒教育、國防教育、家長學校等。

  江岸區教育局副局長黃運萍強調,區屬各中小幼學校要積極參與“社區教育—學校教育統籌”工作,充分利用社校統籌開展各類學習教育活動的契機,將黨和國國家的教育政策、學校的招生入學原則、育人理念和育人方法等送到社區,爲家長、居民服務;將社區的名人、達人、好人引入學校,爲學生的素質拓展服務。社區和學校兩個教育深入融合,統籌協同爲全區百姓的學習教育不斷努力。

  據介紹,江岸區將進一步做好做實“社—校統籌”工作,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各自的優勢資源,構建家、校、社和轄區單位“四位一體”協同育人平臺:依託社區資源,進一步拓展青少年素質教育空間,爲中小學生提供社會實踐體驗崗位,組織開展一系列校外主題實踐活動;利用學校資源,整合學校文化體育設施、圖書館、微機室、音樂舞蹈室等校內資源,有序向轄區居民開放,同時調動在職教師的專業和特長,到社區開展歌舞書畫、科學健身、安全防範等教育活動;利用家長學校開辦經驗辦好社區家長學堂,開展健康成長、生命教育、心理輔導、學習指導、育兒經驗交流和新生入學政策解讀等教育培訓講座,爲社區家長正確科學培養孩子提供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