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l lang="zh" data-theme="light">

知乎 - 知乎

思考者的意識流

來自專欄浮世繪6 人贊了文章

我發現思考這件事,必須專門來做。

甚至要焚香沐浴,打坐參禪,搞一點儀式感。

不打下排場專門來搞,就請不到這位尊貴的客人。

我是很喜歡這位客人的,但這位客人一直架子比較大,割不正不食,禮不周不來。

每當我想到我大好的時間拿個手機瞅瞅就溜走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來,其實我本來可以拿來寫寫文章。

為什麼不寫呢?

什麼東西捆住了我的手?

有人說,你現在過的生活,就是你想過的生活。

我覺得並不對,只能說是你本能選擇的生活,並非是你的敘事自我想過的生活。

你心中的那個巨人或者說理想中的你,並不喜歡你目前所過的生活。

可人又是如此深重的被感覺和經驗所侷限。

就連寫一篇文章,感覺不到的時候,手指頭也動不起來。

有時候我想,人們都如我一般焦慮這些嗎?我發現並非如此。

有時候我又想,別人是不是像我一樣懂得這些呢?我發現並非如此。

有些方面,我確實比別人智慧。

但代價是另一些方面,我有些笨拙和無知。

我永遠明白這世界上沒有什麼超人。

我們所得到的一切,都暗暗付出了代價。

那些聰明人,在離開他的領域之後,同樣是無知無能的。

而那些佔據高位的人,絕大部分因素只是因為運氣。

人的一切,都被先定的因素限制太多。

這也不正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體現嗎?

王子和乞兒,所差不過一點運氣。

我想放縱我的思維,去天馬行空。

但這馬兒常常會失去方向,茫然停步。

那高傲強鍵的思想,

並不總願和我相見。

推進它,尋找它,路途如此艱難。

思考者的生活,正是一種克服阻力的修行。

而他所能取得成果,也並不總是讓人欽佩。

當一個人在思想上走的越遠,他離人越遠。

這是我們的時代病。

意識已經脫離了本能和社會的掌控。

它越來越天馬行空,無法被束縛。

人的頭腦已經探索到了無垠之地和虛無之所,

而人的肉身仍然困守一隅,無可奈何。

人們充滿了懷疑和茫然。

人們渴望頭腦被佔據,

以免變得茫然和懷疑。

永恆流離失所,無處安放,現世也並不安穩。

深究這人生,這社會,這生活。

規則所在而已,其實沒有什麼真正強大的人。

人只能利用規則。

人制定的規則,都要靠真正的規則來保證。

但這也意味著另一點,

只要你懂得了真正的規則,然後按其實行,

必然能得到正向的反饋。

我如果有一個思想,

我意識到它,

那我也必然能將其表達。

人的思想是無力的,

天馬行空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人的思想是強力的,

一旦與真實的規則相合,就會產生核裂變式的力量。

人們總是被情緒打動,

但思想纔是更為深重的力量。

我捕捉思想,

像撲一隻小鳥,

像抓一隻狡免,

我耐心而又靈活,

一定要抓到它。

當我攝入別人的思想和感受,

我興緻勃勃,

被刺激的不知疲倦。

當我開始自己的思想之旅,

那困難總是讓我疲倦而想要逃避。

這世間之籠,

束縛著每個人,也定義著每個人。

當我們那似猴的祖先,在這個星球上艱難的生活。

天定的基因本能之外,加上造化的力量,

他們刀耕火種,開啟了今天的文明。

這個景象,一經想像,就有震撼之感。

頭腦的力量並不如想像中強大,

但在時間軸上累積,

在組織性上放大。

不依賴羣體,作為個體的人一無所能。

人的生活,就是羣體生活,人的一切,都依賴在羣體中的功能。

人一切的努力,都基於此。

只有羣體,才能為個體賦能。

如果不從這個龐大的組織裡邊相聯繫和找到意義,那作為個體的一切都無所憑依。

個體的生活有兩點要義,一是滿足羣體的某種需求,二是儘可能地與羣體相連。

在地球甚至宇宙這個背景裏,人們生活的一切都圍繞羣體。

我們因此而生,因此而獲得生的意義。

社會的需求,多種多樣。

一是物質的需求,滿足人們實際生存所需要的喫穿住用行。

二是性的需求,滿足人們的繁衍和對性快感的追求。

三是組織性的需求,人類維持組織所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精力。

四是精神性的需求,社會需要的主旋律價值觀文化娛樂以及個體具體而微的需求。

不結合人的羣體性,就無法理解人。

作為個體的一切,如此短暫渺小,不能不向羣體中找尋。

雖然作為羣體存在的意義也很顯可疑。

人類的組織性天生呈現等級性,一如猴的羣。

民主平等反而是後來文明的產物。

在物質生產和分配層面上,人們主要靠的是運氣和賭博的勇氣。

在精神生產和博弈層面上,人們主要靠的是欺騙和迎合。

羣體心理,正是政治與文化的根基。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