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講三個小故事吧~

一 小芸娘和小沈復的童年囧事

芸娘和沈三白(沈復)家是表親,二人也是早早便定下了婚約。有一次,沈三白的堂姐出嫁,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聚在了一起,也包括這一對青梅竹馬。

那天晚上,隨長輩送親回來的小三白肚子餓了,下人拿來了點心,他卻覺得太甜不想吃,而小芸娘見此情形,便偷偷地牽著小三白的袖子來到了房間,原來小芸娘早就藏好了熱粥和小菜留給小三白!

小三白正高興地不得了,卻忽然聽到芸娘的兄長來叫她,芸娘怕被人發現便急匆匆地關上了門,誰知還是被玉衡兄長擠了進來~看到小三白嘴角的粥漬,玉衡也方才知曉原來自己沒吃飽竟是因為自家妹子給小妹夫偷開了小灶,也便小小地調侃了一番,結果,小芸娘害羞地跑開,小三白也生氣得走了~

二 「情之所鍾,雖丑不嫌」——芸娘

這一段故事是在二人成親後~

芸娘喜歡吃腐乳和滷味的食物,但這兩樣恰恰是沈三白最討厭的,於是有一天,沈三白對妻子開玩笑道,喂~你是小狗還是小蜣螂?怎麼會愛吃它們愛吃的東西?奇怪嘞?!

芸娘卻解釋道,腐乳不僅便宜還可以和粥、飯一同下咽,雖然我已經嫁到了夫君家過上了好日子,卻仍舊不想忘本~況且其中美味,要夫君吃了才知道!

然後,她居然就給自己的丈夫強行塞了一塊!!(夠強悍哈哈~)

結果就是傲嬌的沈三白後來也好上了這一口~不過這讓沈三白感到很疑惑,為什麼會愛上自己本來討厭的東西呢?

而芸娘只說了一句,沈三白對這個女子的愛便又加深了一層。

這句話便是:「情之所鍾,雖丑不嫌」。

三 「今世不能,期以來世」——芸娘

再講一個~

沈三白是個很愛玩的人,他的夢想便是要游遍千山萬水,芸娘說這有何難,等我老的時候陪你就是了,雖然遠的地方可能去不了,但近的還是可以陪你去的!

三白卻說,怕是到時候我卻已經走不動了......

芸娘停頓了片刻,說道

「今世不能,期以來世」!

試問,這樣一個將今生來世都許給自己所愛之人的女子,誰能不謂之可愛?

小編後話:芸娘有趣、善良而美麗,只是紅顏薄命~道相離,長向別,且行且珍惜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女朋友@芸娘

大家好,介紹一下,這是我女朋友@芸娘。

哎呀嘛,咔咔的!@沈三白


01

我叫沈復,出生在乾隆盛世,父親是士大夫,實事求是地說,我是個蠻有名氣的富二代。

13歲的時候,我陪著母親回娘家,在那裡,遇見了我的女朋友——芸。初遇邂逅的場景歷歷在目,彷彿就是充滿了粉紅色泡泡的昨天:

小軒窗外的芸,身形秀美,瘦不露骨,兩顆小虎牙淺淺外露,帶著點女兒家的纏綿與嬌美。不僅如此,綉棚里的她心靈手巧,一雙素手在綉布上飛舞,眼眉流轉中像是浸染了世間所有的美好。

後來,我又從親戚口中打聽到,芸從前過得日子很苦。四五歲時,便死了父親,只和母親、弟弟過著困窘的日子;稍長大後,她還不得不靠一雙素手扛起一家三口人衣食住行的費用。

更令人心疼的是,她是偶然間翻到一本白居易的《琵琶行》,才開始挨個識字的。

我要讓芸好過些——這是當時我腦子裡跳出的第一個想法。於是我跑去和母親說,今生今世非陳芸不娶。幸得當時母親也喜歡芸的性格,又想著親上加親總不是什麼壞事,就給我們定下了婚約。


02

我是在17歲那年把芸娶進家門的。

一開始,芸還克制著自己的女兒天性,緘默迂腐而且拘於封建禮教。我如果給她整理衣袖,她一定會規規矩矩地站起來道幾聲:「得罪」、「豈敢」。

我一聽,頗覺好笑,反問道:「你是想用禮教來束縛我嗎?禮多必詐。」虧得芸沒被禮教荼毒太深,一來二去,「得罪」、「豈敢」竟成了我們倆夫妻間揶揄的玩笑話。

後來,我見芸十分嚮往水仙廟那種「笙簫歌唱、煮茗清談」的恣意生活,便打定主意帶她出門觀賞一二。

我在旁慫恿芸穿上我的衣服,戴上我的帽子,踏個蝴蝶履,拱手闊步做男子狀出門遊覽。因於禮不合,芸甚是擔心,生怕被公公婆婆知道了去。

可我再三慫恿,到最後,強拉著芸的胳膊臂便徑直出了門。看得出來,那晚芸十分快樂,除了觀燈賞花的樂趣外,約莫也帶著點叛經離道的自由之樂。


03

漸次以往,我慢慢發現,芸愈發地自然豪爽,她原本是薛寶釵的規矩范兒,後竟慢慢演化出了史湘雲的風流氣度。

在蟲鳴四起的盈月之夜,她與我一起搬張竹塌置於籬笆圍欄旁,溫酒熱飯,我們就對著茭白的月光相識而飲,喝到微醺才開始舀飯吃菜。

又有一日,城外油菜花開,芸便提議我與朋友們一起去郊外踏青賞花,她還體貼地雇了個賣餛飩的小販,帶著爐火器皿與我們同往。一到油菜花田,芸熟稔地與小販給我們熱酒飯,喝到小醉,或歌或唱,或坐或卧,好不愜意!

更為不拘的事情在於,芸處心積慮地想為我找個「美而有韻」的佳人相伴左右,因了當初妹夫徐秀峰四處炫耀他新納小妾的貌美如花。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一位青樓女子憨園,未被破身,亭亭玉立。芸一見,甚是歡喜,竟是迫不及待地為我牽線,不僅與憨園姐妹相稱,每天在家張口閉口還全是憨園。

可惜媽媽要的贖身價太貴,憨園被個有權有勢的人要了去,這件事情也就沒了結果。心疼芸為此鬱鬱寡歡,大病一場,纏綿病榻之際,念念不忘的還是「憨園負我」。


04

芸大抵是我見過的世間最可愛的女人,輕靈溫柔,自由深情,可這卻恰恰得罪了拘於禮教頑固父母之心。

主流社會以為,芸這樣的女子,本應操勞家務、侍奉公婆和傳宗接代的,何必女扮男裝流連世情還一門心思地結交妓女呢?

父母首先公開表示對不知世務的芸的不滿,是源於一次代筆書信。

父親知道芸識字寫字,便使她代筆母親的家信。可因為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婆有了些閑言碎語,母親懷疑芸書寫不當,便止了她的代筆一事。後來父親發現書信不是芸的字跡,懷疑芸不屑於代筆。自此,橫生積怨。

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面。芸來信與我說明,我家弟弟找別人借債請芸擔保,現在無力還債,弟弟卻一口反咬是嫂子之過,父親知道後,無論芸如何解釋,都極力認定是芸誹謗小叔子,一氣之下便將人趕出了沈家。

晴天霹靂。本就疾病交加的芸更是悲傷過度,得了血疾。輾轉異縣他鄉,每日卧床不起,終於憤憤而亡。

可直到最後一刻,芸竟還懇切地與我說道:「我死以後,希望你能回家盡孝,續配一位德貌兼備的女子。」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恩愛夫妻難到頭啊。

-END-

想看沈三白和芸娘的更多虐狗故事?

下載「博庫圖書館」APP

免費借閱《浮生六記》


同事阿芳前陣子讀完了《浮生六記》,感慨芸娘實在是一妙人。其實讀過這本書的人,大都喜歡芸娘。芸娘的聰慧和可愛,請大家聽我細細道來。

沈復妻子陳芸,是一位父親早喪、獨自靠女紅養活一家、自學認字的才女,且心思細膩活絡又風雅感性。放在今天,那也是泥沙俱下間,入得了廳堂的文藝女青年。

沈復也肯定自知他得了位好妻子,所以才不惜晚年花費筆墨記錄與妻子的點滴。《浮生六記》中《閨房記樂》是全書的核心,而妻子陳芸又是核心的核心。沈復十三歲便告訴母親,「若為兒擇婦,擇非淑姊不娶」。而他母親也喜歡芸柔和的性子,於是脫下金約指作為訂禮,和陳芸的母親定了親事。

婚後,兩人更是琴瑟和鳴、舉案齊眉、耳鬢廝磨、相愛甚篤。放到古代,為人妻,可以說陳芸做到了滿分。她的那些好品質,值得我們這些為人妻抑或終究會為人妻的好好回味、學習。

一、溫和有禮、端正無缺

陳芸作了新娘子以後,沈複寫道,「事上以敬,處下以和,井井然未嘗稍失。」她侍奉長輩很尊敬,對待下人很溫和,井井有條,沒有缺失。沈復大概是個愛睡懶覺的人,但是芸卻不會放縱、由著自己。「每見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每天她見到日頭上窗,就披衣急起,好像有人在催促她似的。為此,沈復以芸當日藏粥待他之事加以嘲笑,而芸則說,「藏粥待君,傳為話柄,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懶惰耳。」沈復聽後,也不再追戀卧榻,而是隨著陳芸一併早起。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即便深得夫君寵愛,但陳芸依舊知禮端正,沒有因為郎君的疼愛有加便恃寵而驕、怠慢公婆。這實在是給現代已婚女性的警醒:夫妻倆再相親相愛、耳鬢廝磨也千萬別忘了對自己的公婆保持尊重和禮節。畢竟那對跟你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長輩,他們對你的看重需要你自己一點一點去贏得。這是一場需要你獨自戰鬥的硬仗,而你那疼你愛你的老公,實在幫不上什麼大忙。

另一點啟示:沒有懶老公,只有懶婆娘!想要自己的老公發奮圖強、聞雞起舞,妻子的表率作用是多麼的強大呀!

二、聰穎睿智、心思活絡

陳芸家貧,喜歡吃臭豆腐之類的就飯飽腹。但是沈復不喜歡吃呀,於是便笑話她,「狗無胃而食糞,以其不知臭穢;蜣螂團糞而化蟬,以其欲修高舉也。卿其狗耶? 蟬耶?」芸曰:「腐取其價廉而可粥可飯,幼時食慣,今至君家已如蜣螂化蟬,猶喜食之者,不忘本也。」當適時,正在吃鹵瓜(有臭味的一種食物),然後,陳芸便趁機勸沈復嘗一嘗,「腐不敢強,瓜可掩鼻略嘗,入咽當知其美,此猶無鹽,貌丑而德美也。」芸打了個比方,說那些吃食咽下去就知道美味所在了,就好比是古代齊國無鹽鍾離春,容貌醜陋但是品德美好。被這麼一說,又被芸用筷子強塞進嘴,沈復掩著鼻子咀嚼,竟覺得脆生生很好吃,放開鼻子再嚼,居然覺得很美味,從此也愛上了吃鹵瓜。沈復「始惡而終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曰;「情之所鍾,雖丑不嫌」。

吃鹵瓜的這段對答,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每每讀來,總是被芸的聰慧折服。她不僅表明了自己喜歡吃的緣由,還成功將自己的夫君也拉進了吃臭乳腐的行列,這是多麼機智又聰明的行為呀!

反觀如今,很多小夫妻在志趣不同或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很少有能具備陳芸這般「小心機」。要麼一言不合背道而行,要麼強顏歡笑遷就一方。像沈復陳芸這樣皆大歡喜的,實乃幸事!

陳芸的聰慧不僅在辭令上,而是體現在生活的角角落落。

沈復夫婦日子過得相當清貧,最困難的時候往往要靠人資助度日。即便如此,夫妻二人仍過出了安貧樂道的閑散風雅來。這少不得芸的苦心經營。

沈復及一眾風雅人士覺得「對花冷飲,殊無意味」,陳芸便想出了雇餛飩擔子為丈夫的賞花會溫酒、烹茶。當各位友人知足讚許的時候,我想,沈復對自己有這樣一位聰明妻子應該是格外自豪的吧。

沈復喜歡養花尋石、布設假山,陳芸則幫他想出避免斧鑿痕迹的法子。沈復善插花,陳芸想出「草蟲系花草間」以達惟妙惟肖的效果。還有「活花屏」的法子,沈復贊它巧妙,一切藤本香草植物,隨地都能拿來使用編織,是鄉居的絕佳方法。

陳芸,通文辭善解語,年幼的清貧生活又使她比沈復擁有更多的生活實踐經驗。在兩人布衣蔬食的清寒日子裡,因為有芸,處處都是溫暖柔和的味道。

三、苦中作樂、歸園田居

沈復作為過繼給叔伯的孩子,他沒有繼承父親的家業,再加上他有一搭沒一搭的差事,夫妻二人的收入極其有限。生活困難的時候,往往是靠沈復賣畫陳芸賣綉品來貼補家用。等到陳芸病重的時候,甚至要四處借人銀兩。

即便如此,沈復作為一個既不持家也不太會過日子的「敗家爺們」,他少不了大興詩會、品詩論畫、飲酒作樂。在滄浪亭、蕭爽樓居住時,此乃家常便飯。

「芸備茶酒供客,終日品詩論畫。」

「諸君子,如樑上之燕,自來自去。」

「芸則拔釵沽酒,不動神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

芸賣了自己的釵子來做沽酒的費用,沒有半點猶豫之色。可見,陳芸對於自己丈夫的風雅事業是多麼的認同和支持。娶妻如此,夫復何求?

其實,陳芸骨子裡也有著文人的風雅,卻又比男子更加務實。二人居住在老僕婦家修養時,芸曾喜曰,「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綉,以為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由此可見,陳芸的心如陶淵明,不計做遠遊,只願歸田居。

只可惜,生離死別,沈復也只能嘆息「今即得有境地,而知己淪亡,可勝浩嘆!」

我讀《浮生六記》尤其是《閨房記樂》,聽著沈復不厭其煩的娓娓道來,愈發覺得陳芸風采斐然。當之無愧被林語堂評為「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雲娘在本書當中,不僅善解人意,溫柔又調皮,格局大,吟詩作對樣樣精通,必要時還可以賺錢養家,很會苦中作樂。

這麼說吧!雲娘要是活在當今社會,估計就是少數符合新時代標準的: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殺得了木馬,翻得了圍牆,開得起好車,買得起好房,斗得過小三,打得過流氓。

這個的女人豈止是可愛?縱觀歷史都不見得找得到幾個。所以林語堂的評價不為過。甚至在看完這本書之後,都會覺得她老公根本配不上她!關於此觀點曾經寫過一篇感想……^_^


其實我印象最深是其中一段,當時沈復和芸娘一起玩出遊玩,但是芸娘當時是女扮男裝,我看到這裡的時候就在想,丈夫是多麼喜歡妻子才讓她和自己一起穿著男裝出來玩啊!

這肯定是一個有趣的小姐姐。

再後來兩個人在寺院還是哪裡,不小心碰上了一個婦人,然後因為芸娘當時的裝扮是個男子,害怕對婦人有不好的影響,因此就把頭髮放下來,變成了一個嬌俏的小娘子。

當時我就在想,芸娘真的是一個妙人,這不就是我們現在看的小說裡面經常出現的場景嗎?

但是卻在那個朝代真真實實的存在過,讀了讓我覺得特別歡喜。

若是放在當下,她也定是有趣的。


芸娘一生凄苦,但才華橫溢,敢於流露真性情。與丈夫恩愛無間,也能與丈夫的家人和睦相處,不管是在封建社會的古代還是文明開放的現代,這種真性情的到大家的認可。說是可愛,不如說是賢妻良母的典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