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總監, 您好。

我是一個因沒有傳統廣告公司背景而被拒之門外的年輕人,寫信的目的是為了爭取最後一次逆襲的可能。

我94年生,目前在互聯網/電商行業從事文案工作兩年,做過2個失敗的互聯網產品、經營過4個自媒體公眾號、跟過6個項目的品牌規劃、服務過10個品類的線上店鋪。成績不輝煌,但也算學到了一些本事。

最近,我陷入了極大的痛苦當中。

原因一是廣告過濾下的程序化營銷使我喪失了創作的樂趣;原因二是廣告圈數據攀比、獎項摻水的現象使我望而生畏!

我今年24歲,青春澎湃給誰看?

從IT圈跳到廣告圈,我自認為是優勢而不是劣勢。電商現在已經不是tb小賣家能隨便玩得動的廣袤藍海了,當我在後臺看到奢侈品牌、進口品牌、設計師品牌的搜索量急劇攀升,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崛起為廣告行業帶來了新一波高潮!

但是,廣告圈浮躁依舊的原因,我有一些思考:

a. 渠道媒體的喧賓奪主

號稱廣告投放界的「兩微一抖」,比你還瞭解自己的「千人千面」……有多少媒介憑著平臺優勢,不僅玩轉著消費者的眼球,還越界勾引著甲方的投資?當然,一些媒介的內容產出並不比廣告agency差,但是術業有專攻,廣告agency本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品牌打造系統生態,卻抵不過自媒體一篇10w+的流量炸彈來得奪人眼球!這喧賓奪主的態勢就是所謂互聯網時代的百家爭鳴麼?

b. 電商服務的暗度陳倉

在我從業的兩年間,見過無數中小企業視電子商務如泰山般偉岸,又如鴻毛般輕易。他們認為自己產品一旦搬上舞臺,就會吸引線上消費者駐足購買,然後躺著發大財!本著這樣的心態找到蘇杭的電商團隊,煎餅果子套餐般複製粘貼,推車逛超市般土匪打包,最後聽生意參謀的話該砸就砸!想賺1000萬?先投500萬!簡單粗暴,沒有中間廣告商賺差價!我震驚了,程序化營銷真的有利於品牌長足發展嗎?

c. local4A的兩極競爭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有多少local公司的創意人掛著「4A純正血統」的標籤,在重大比稿前卻屢屢受挫?生存不易,所以我更佩服那些不被大環境所征服的廣告人浪蕩不羈的心。local阿康為了創意而冒險說服甲方,4A阿康為了甲方而安心說服創意,local比4A多了一分骨氣,4A比local多了一份底氣,競爭之下,誰看中輸贏,誰就輸了。廣告這個圈,守得住的底線才叫信仰。

d. 金主爸爸的以小博大

《臨近下班,老闆突然叫我去辦公室》一版製作費不足1000塊的微信刷屏H5,除了給甲方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還有少勞多得的僥倖!按照al帝國的演算法,這樣的流量配比可不科學啊!難道會引起電商、廣告行業間的互掐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甲方爸爸應該笑開了花:你們掐吧,誰預算少我聽誰的!你們怎麼搞的,這次怎麼沒有10w+的曝光?轉化呢,我要的是轉化率!

面對四面楚歌的態勢,廣告圈已經不是憑藉好創意存活的時代了,廣告人也不安分到以跳槽甲方為終點了!

那我為何還要一心執念,奔赴黃泉?

因為我年輕!

儘管現在80後掌控一切,00後來勢洶洶,一個像乙方一個像甲方,作為中間的90後,只能尷尬卻不失禮貌地微笑。

我們受80後領導,故而會思考 「老闆是傻B要不要告訴他?」、「跟老闆打遊戲到底該不該贏?」我們服務於00後,故而會討論 「陳獨秀還代表文化人嗎?」、「如何像ikun們一樣替自家明星討好路人?」我們的人生探索,在夾縫中出真知……

我們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的方向,因為我們的同齡人正在拋棄我們,我們要追趕;我們沒有時間認清自己的位置,因為只有屈從大勢才能得到認可,我們要體面;我們沒有時間承認內心的孤獨,因為有雞湯要消化,有潮流要追隨。

因為我年輕,所以有感受。除了感受,我還有一些無奈。

本科畢業,帝都漂泊,能力支撐不起野心,機遇支付不起生活。

我不是一個憤青,崇尚「存在即合理」,但不否認我是一個功利的人。我追名,但不逐利,我渴望的成功是在廣告圈有拍案叫絕的作品,有風聲鶴唳的地位。我爸從小對我的獨立教育,致使我不會受到物質層面的誘惑,放開了「錢」,格局自然就打開了不少,看來我很適合當一個「廣告藝術家」啊~

親愛的總監,看到這裡您是否對我有一丟丟認可?

如果有,請直接退出頁面聯繫我;

如果沒有,請接著往下看!

`

`

`

我認為:對女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東西,一是知識,二是見識。copy base的我,厚積薄發是個必需的過程。我想談談作為copy的幾點思考。

潮流總是「治癒」-「扎心」-「治癒」的循環往複

年前雞湯盛行,「史上最感人」層巒疊起,無論醫藥界、銀行界、IT界,不管是文章、視頻還是campaign,就好像一羣陌生人在漫天大雪裡聚集,每人拿根木柴等待被點燃,而唯一的火種寄託在鑽木取火的人身上。年後扎心成堆,樂評出書、地鐵霸屏、快閃出沒,好像成千上萬句話中總有一句能戳碎你的玻璃心,再看看右上角成千上萬的點贊,算了,還是不碎了吧!好像我也不是一個人……

所以「治癒」和「扎心」的意義何在?孤獨感被沖淡後,還是孤獨感。

靠文案能引來流量麼?

仔細研究一些kol,宣發質量堪憂,粉絲卻只增不減,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這羣人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現在交付品牌方的曝光、互動、轉化都是量化的結果,量化導致程序化,程序化導致形式化,渠道可控,質量難控。漸漸地,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成了一種工具,富有說服力的文字成了一種操守。

既然客戶只在乎流量,那我的文字只能淪為演員,該配合你演出的我儘力表現。

電商使文案變得很不藝術

使用了2年tb的生意參謀,我開始對自己的文字生厭。當有一天興奮地發現流量轉化翻番,才知道是甲方投入了更大的資金,獲取了更高的流量配比。營銷在站內似乎黯然失色,我不需要去洞察市場,因為有精準的消費者大量湧入;我不需要去勸服購買,因為主動權都掌握在平臺和消費者手裡……

程序化營銷毫無藝術可言,我想逃脫這種認知的陰霾。

現在身處互聯網和廣告圈的交界處,創意似乎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被動的文案和設計讓有情懷的人變得麻木。

親愛的總監,看到這裡您是否對我有一丟丟同情?

如果有,請直接退出頁面聯繫我;

如果沒有,請再接著往下看!

`

`

`

我還想扯扯我的夢想,因為這是我最寶貴的東西。

與其說是夢想,不如說是野心!在廣告圈從業5-10年後,我希望成立自己的公司,取名叫djgc。

我公司裏只要100個年輕人,可以沒有經驗,但不能沒有思想和激情。年輕人在這個社會上意味著什麼?除了消費力、生命力外,更重要的是創造力。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不懂妥協,不解安逸,也無所畏懼,我不會給員工設限,你有多大能耐,我給你多大舞臺。

之前面試一家local廣告公司,不久後收到面試失敗的郵件。我回復詢問原因,hr說到他們選擇了另一位競爭者——新晉媽媽,因為服務方是母嬰品牌。我十分費解,我代表的纔是品牌方的潛在客戶羣,難道比起維穩,品牌不應該去不斷實現新羣體的突破麼?我打算去找相關數據反駁對方的觀點,卻意外發現二孩政策下,準媽媽更多是70、80後的回潮,而年輕人的生育期卻在不斷推遲。

習慣了拿數據搭建邏輯思維的我,竟被數據打臉……

所以,我希望公司的年輕人不只有無畏的膽量和熱情,更懂得如何利用數據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構造自己的認知世界——這是比工作經驗更寶貴、卻無法寫在一紙簡歷上的閃光點!

公司的業務互為閉環,做到真正的為甲方提供一整套完美的升級方案。越是大咖的品牌,越有執行阿米巴模式的能力,也就越能提供多方資源的缺口。我的公司大力提倡小組之間競爭一個業務,並可隨時打散,靈活重組。

希望公司能有抵禦不可抗力的資本。這個資本一體現在人,二體現在發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是我喜歡的年輕人,我便放手給你足夠的權利去試錯,也有足夠的耐心去包容。薪資體系是公司平穩發展的基礎,我會給每個年輕人的跑分排名,以此來對應他們的薪資。

我想未來提供一切條件讓年輕人帶著品牌玩,讓品牌帶著廣告人玩,讓廣告人帶著消費者玩。

把我因年輕受到的堵,在未來移開。

親愛的總監,看到這裡您是否對我有一丟丟喜歡?

如果有,請直接退出頁面聯繫我;

如果沒有,我……

`

`

`

我心懷僥倖,文章發出後可以順利被您看到。

在近5個月內,我給7位奧美在職hr投過共24封簡歷,內容涉及廣告、電商、敵情,還有占卜……

文案作為我職業規劃金字塔的第一層,懂數據、愛設計、會PS/PPT/PR等軟體是我區別於普通文案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邏輯清晰、善於表達是我金字塔第二層,13場比賽、近20場路演成就了我開掛的大學生涯;

雖然創業是我最終攀赴的金字塔頂,但絲毫不影響我為奧美保留的10年忠誠!

我渴望知識和見識的雙重成長。奧美最新的整合戰略、電商突破都讓我心頭一震,這不就是我今後創業模式的印證麼?不謀而合的企業理念,強烈而又深刻地吸引著我,這是第一:我愛你的才華。

作為廣告界一霸,奧美的品牌資產是說服大客戶作業的最好理由。我深知好客戶、好團隊、好資源才能促成一個好作品,這是第二:我愛你的顏。

其餘,就看自己的能耐了。

我不怕能走的路越來越少,

就怕進取的心越來越小!

您會聯繫我的,對麼?

祝您今日份開心~

2018年4月28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