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以 " 圈(Circle)"做為最核心的一個功能。

有網友擬了一段台詞,為“圈”的遊戲規則做了精彩解說:

無情就是我圈了你,你卻不圈我;
薄情就是你圈了我,我也圈了你,你卻悄悄不圈我了;
濫情是我只圈了你,你卻見人就圈;
絕情是你不圈我就罷了,還block我!

科技時評家Keso針對Google有一段中肯的評價:
Google永遠都不可能設計一個類似Facebook Poke那樣的功能,這個功能完全著眼於互動,與信息及其流動無關。
所以Google的產品通常很cool,但不性感,因為人及其細膩的情感被抽離了,變成了一個個被精確定義的數字容器。

在TechCrunch的一篇文章中,撰稿人Rocky Agrawal從另一個角度考察了Google的這次創新。
他說,人們生活中的確有許多圈子,在這一點上Google的認識完全正確。
不過,Rocky的處理方式卻是,用不同的社交網站來應付不同的社交圈子。
“在Facebook,我加的都是真正的朋友,比如前同事和現同事、同學、朋友的朋友。
一面之交或陌生人,我不會加好友。
在Twitter上,當然任何人都可以關注我,與我有共同話題的人,我也會關注。
而在LinkedIn,則都是求職、商務拓展和招聘相關的人。
和我有過合作、會議上見過的人,我都會接受加好友的請求。"
把不同的圈子分到不同的社交網站上,信息傳遞不會錯配,隱私問題也不用擔憂。

Google+,或許能幫助人們獲得一份秩序和冷靜。給圈子分類,同時也就把信息流(Stream)做出了分類。而且,Google+ 也開始了社交相關性排序。
為什麼 Google 的搜索引擎如此出色,那是因為Pagerank算法通過各種復雜的參數給網頁排序,從而得出各網頁的權重。
那麼在 Google+ 的帖子上是否也有某種排序呢??
Google+1按鈕推薦、評論、轉發……也許用戶行為的匯總統計,正在形成某種排序算法。
而算法,正是Google擅長而又熱衷的事情。

Google+還有一個功能叫做 “火花”(Sparks),是與個人興趣相關的信息流、排序和推薦算法大有可為。

圈子的設計只是區別於Facebook的表象,而對信息去粗取精才是Google對付Facebook的終極武器。
Google+只是Google社交戰略的冰山一角,水下部分會逐漸展現。

開發代號為“翡翠海”(Emerald Sea)的項目,或許可以帶領人們航行到一個未知的新領域,發現更多的新事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