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HomePod但是被它的封闭性吓到了,而且我有自己的iTunes曲库,不想要Apple Music插手,所以想买个听音乐差不多水准的音响,有什么好推荐?


特别提示:假如你想买这玩意,请拉到最后看注意事项。

在HomePod组成双声道以后,纯以声音论1K刀价位之内没有任何一款音箱敢说自己一定能打过它。

记住,我说的是「音箱」。包括蓝牙音箱、传统Hifi音箱、甚至是监听箱子。(对这一点不认同的,也请直接拉到底下去看PS

我个人以为,这个箱子跟当年的Ipod一样,是来革命的。

革的是谁的命?是所有5寸以下小箱子的命。

我来念叨念叨HomePod匪夷所思的技术:

——首先是传说中的自动低音调整

一般人家里是没法做声学处理的,所以听音环境会对音箱的表现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低频驻波问题。

当声音被墙壁再反射时,某些频率和波长的声波与原声正好是相同的相位,于是这个频率的声音被加强。同样,有一部分声波也会被减弱,这种加强与减弱的声音会尤其引起烧友的注意,而影响听感。

为什么这里我说低频驻波而不说驻波——因为高频声音的指向性很强,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所以相对而言问题不大。然而低频声音的指向性不强,也更容易发生干涉,最终的效果就是你买到的天价音箱听起来是「轰轰轰」的。

几乎每个老烧都跟这玩意誓死搏斗过,以前传统的解决方法是计算你房子的长宽高,然后算出驻波频率,上低频陷阱,一组陷阱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高科技一点的方案是用测量麦克风测量房间的声学环境,然后进行补偿。一般测量麦克风+软体的组合要几千块,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搭配自己厂家的音箱来做系统的。

再给力一点的方案是上黑科技:主动低频陷阱,无需测量,无需调整,插电即用,缺点就一个:贵。

非常贵。

然后苹果现在使用的就是第二种方案:箱子里塞了六麦克风阵列加一个低频校准麦克风,加上A8晶元,可以直接对低频进行调整。

就这一条,直接判了市面上所有4寸以下箱子的死刑。

——其次是对「皇帝位」的自动计算

由于人耳对声音相位的敏感性,以及高音较强的指向性,导致传统印象必须有一个合适的摆位才能确保你听到的声音是比较准确的,这也就是传说中的「皇帝位」。

然后HomePod用了七个号角负载高音单元组成的阵列、辅以直达声和环境声波束成形信号处理技术,自动计算「皇帝位」。

为什么这个小东西身体里面要放一个A8晶元?就是为了能进行信号实时处理的。

——50Hz-20KHz、几近平直的频响曲线

Reddit上的WinterCharm对这玩意进行了深度测评,当初结果出来的时候我以为自己看错了:这个用3寸音箱体积、4寸低音单元的小东西,有接近40Hz的下潜。

40Hz。

由于迄今为止我没看到更专业、更详细的测评,因此我暂时对这个数据表示怀疑,因为很多5寸箱子也不过堪堪摸到50Hz的边。然而即使是按照50Hz来算,这东西也有著令人惊讶的频响曲线,我放一下他的测评结果

这个成绩已经可以打趴一众同价位的5寸监听箱了,天理何在!

——弗莱彻—门逊等响补偿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都惊了,苹果可能已经疯了,这是把现阶段手头有的技术一股脑的往上塞的节奏。技术不是什么惊人的技术,但本来是可以慢慢挤牙膏的,结果苹果一下子全倒出来了。

等响补偿,意味著苹果连低音量下的聆听场景都考虑到了。

什么叫弗莱彻—门逊等响补偿呢?这个涉及到人的听音习惯,请看这个弗莱彻——门逊等响曲线

简单来说,就是人对不同响度的声音反应不同,音量越大越接近平直。因此在不同音量下人对音乐的感觉差别会很大,实际上就是声音越大你会觉得越好听……这无形中增强了我们在听音时调大音量的倾向。所以苹果现在做的,就是在小音量的时候把某些频段给提升起来,让你能获得接近大音量表现的听音效果。

然后你回头看看,这东西五千多块钱一对,简直便宜到匪夷所思,这玩意可以说是现阶段人类声学技术之集大成者了。

最后说说这东西的BUG,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以前那个汽车跟电脑的段子:

——假如汽车跟电脑的发展一样快,那么现在汽车应该每100000英里加一次油,开得比飞机还快;

——对,而且每跑100英里就蓝屏死机一次。

嗯,Homepod现在就是这样。目前我遇到过、比较影响体验的BUG有:

1.立体声模式的结相漂移问题。

2.Airplay后立体声模式结相错误问题。

3.大房间(超过30平米)的低频过量问题,而且好像还是根据音乐不同它自动EQ的,十分讨厌。

4.立体声模式单边不发声问题。

以及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其他问题……我还在慢慢摸索中

所以想买的朋友你最好再想想

PS.多说两句。

很多人啊,并不具备正确的听音观和理性思考能力。

Homepod最大的优点在哪呢?为什么我说这东西跟传统HIFI箱子都有一战之力呢?

很简单,音箱不是个孤立工作的个体,它是要跟周围环境互相作用的。

所以你得到的最终声音,是音箱表现X环境影响的。

假如说大证据的声音表现是10(满分)、消声室的声音环境是10(满分),那么咱们一般人家里的声学表现可能只有3~5。

这意味著你就算买了个大证据,但是家里没有做过任何声学处理,最终的声音表现可能只有三四十;然而你买个8分的箱子,再把家里的声学环境提升到8,最后的声音表现可能是60多。

别忘了,HIFI产品,一分钱一分货,一块钱两分货,一百块三分货,边际递减效应严重。

而苹果的这个东西,在设计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思路:我的声音表现,可能只有4~5,甚至更低,不过没关系,我通过复杂的演算法和设计来自动优化环境声学表现,相当于把你原本只有3~4的声学环境硬提高到了5~6,所以最后的表现可能要比很多价格更高的传统HIFI产品更好,这是它的工作原理。

当然这个比喻和计算的方式很不严谨,不过意思是这个意思。某些杠精上来尬吹漫步者天下无敌……Emmmmmm……八项规定之后我的办公室被砍了,只能在桌面上玩玩小箱子。我最开始换了一对cas-1,然后又换了一对SC203,中间还用过一段时间的密力Quantum Edelstein,放假前最后换成了Homepod,恕我直言,跟我讲小空间里的近场听音经验,我就呵呵了……

PSS.我前面说的已经很明白了,这东西提供的是一个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你非说把这玩意跟监听箱子一起摆到消音室里做AB,废话,那Homepod当然不行。

可问题是你家里有消音室吗?

退一步说,你测过家里的声学环境吗?

你的箱子做声学补偿了吗?

假如都没有,那么对不起,你那天下无敌的漫步者大概率是干不过这对箱子的。

但假如你本身就是近场的桌面聆听、房间声学环境还算OK,不追求超越一般箱体体积的下潜表现,那么小箱子的好选择有的是,也没必要非用Homepod——不过我看评论区里的几位,未必有这个认识。

PSSS.消费提示:我不推荐想用传统近场模式进行聆听的人买这玩意。我前后买了5个Homepod,是为了做全屋流媒体的,我有主音箱,有桌面监听系统,这玩意只是为了解决我特定场景下的声音需求,您要是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还是别买,尤其是别在买了之后来找我抱怨。

顺便挂几个睿智,我第一次听说挑箱子不用考虑使用场景和需求无脑入手的。

iloudmm是个好箱子,不过人家开发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近场监听,尽量用直达声而避免反射声,这种桌面监听用过的人都知道,对摆位要求极高,因为甜点实在太窄了。而且稍稍拉开一些距离声音就会散开——环境声开始影响你的听音了。

从趋势上看,今年才发布的MTM显然采取了一个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自带了一个ARC的声学校准,可问题是这玩意得到4月以后上市(上市之后我应该会搞一个),拿没上市的东西来否定我,果然睿智。

你拿这玩意说事,还不如拿百里登的PW600说事。

还有这位

果然脑子是个好东西。


homepod不是蓝牙音箱,即使投射也是Airplay,用的是WIFI。蓝牙有是有,只能连接Homekit蓝牙终端。不能用来放歌。


补充一下: 这个问题回答里出现很多拿传统音箱出来比的。

我说三点

  1. 我们都拒绝云评测,推荐传统箱子所谓秒杀的,有多少人是真正买过两个homepod组立体声家里听过,然后你你传统箱子比过的。优劣在哪里。
  2. 退一步说,你的箱子音质不错。但是你放歌方式,要么要开电脑,要么要接功放,接CD机,这种都是古老的方式,大家都是那么走过来的。现在家里听音乐第一就是要方便,打开就有歌。歌曲库要大。不要老听重复的。这点上传统音箱是硬伤。你得每次听歌都要插U盘,找CD,听时间长了都是那几首歌,你就不想听了。不听重复的,你就得接电脑。。听个歌你得先开机。开喇叭。。别人在家根本没办法听你的喇叭
  3. 传统蓝牙音箱,看上去挺方便的,但是其实硬伤也不少,比如你要听歌你得先开机,配对蓝牙。你自己的也许配对好了,你不在家,别人要用喇叭听歌,就歇菜了。还得配对,也许都不知道怎么配对。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你还要先手机里找到播放app,才能开始播放。播放的时候你不能走太远,走太远,手机和音箱之间蓝牙连接就会不稳定,断断续续。。体验很不好。
  4. 最后补充一下爱否的评测链接 HomePod消费者报告


帝瓦雷


试过很多组合,sonos play5一对配对,甚至澎湃的胆机配丹拿,都不行,只有homepod一对,就算音箱再玄学也到头了

「然后这是HOMEPOD的曲线测量部分,很奇疤的是这样的一套组合它的曲线相当顺直,关键是30-40部分可以抬起5db这是什么概念呢,这个低频已经是很多这个价位监听音箱都不能做得到的素质。且才4寸的低频单元的紧凑箱体设计,三频偏差才2db这是要打破监听音箱吃饭的碗呀!!」转自《什么值得买》

原文链接:

https://test.smzdm.com/pingce/p/8045530/?send_by=9238710427


BO B17可以关注一下,欧洲品牌的音响产品在音乐性方面是非常出色的,普遍音色细腻圆润,高音悦耳。近年来的欧洲音响品牌,尤其是BO这种走时尚路线的品牌,为迎合年轻消费群体,在声音取向方面也注意增加了低音的表现力,听动次打次也没有问题。之前很多次去一个热狗店吃东西,小餐厅里老板就是用这款B17播放音乐,感觉完全不像这么小一台机器放出来的声音,很有质感,很有力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