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儲備已降至1980年以來最低水平,僅夠全球食用53天

  由於全球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全球可耕種土地面積的減少,在糧價上漲的同時,世界糧食儲備量也在大幅下降。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全球糧食儲備只有4.05億噸,已降至自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只夠維持53天,這遠低於去年初169天的水平,而國際公認的安全儲量是至少滿足70天的需求。負責救助全世界8900 萬饑餓人口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宣佈稱,今年該機構面臨5億美元的經費短缺。

糧荒導致社會動盪
根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當前全球共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面臨糧食危機。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也曾發出警告:由於糧食漲價,不少國家將面臨社會動盪的危險。
到目前為止,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近四十個國家爆發糧食危機,其中,尼日爾、塞內加爾、布基納法索和海地等國均因糧食短缺和糧價上漲而爆發不同程度的抗議和騷亂,而海地總理則已經因為國內的糧食危機而被罷免。非洲的情況最為嚴重,根據發心社報道,自今年年初以來,大米的價格在塞拉利昂,上漲了300%,在科特迪瓦、塞內加爾和喀麥隆則上漲了將近50%。為此,非洲各國的財政部長一週前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緊急會議,會後發表的聲明指出,國際糧價的上漲已經“對非洲發展、和平和穩定構成了極大威脅”。

糧價還將居高不下
糧農組織的經濟學家阿巴西昂表示:“糧食價格不太可能會回落到以前的水平了”,他還預測,全球將面對“至少10年食品價格高昂的局面”。根據美聯社報道,與以往不同,在這波糧價上漲中,幾乎所有國家的大多數重要食品都是一次性快速上漲。即使是在糧食充足的美國,食品的批發價格上漲的速度也創下27年來的新高。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全世界的糧食價格從2006年到2007年漲了23%,穀物漲了42%,油類漲了50%,而奶類製品漲了80%。到去年年底為止,目前已經有20 多個國家實行了一定程度的食品價格管制。
繼埃及和亞洲多個國家紛紛限制糧食出口後,世界第六大糧食出口國哈薩克斯坦也開始計劃對糧食出口實施高關稅或完全禁止糧食出口。根據俄新社報道,由於世界糧食價格上漲,一些出口商將糧食大量出售到國外,造成哈國內麵包價格上漲了30%,引起社會的不滿,為此政府計劃對糧食出口徵收關稅,以平抑國內價格。專家認為,如果哈薩克斯坦禁止糧食出口,世界糧價將進一步上漲。

土豆可解燃眉之急
土豆目前位居小麥和水稻之後,是世界第三大重要農作物。土豆一直保持廉價的原因是,土豆不是小麥之類的國際商品,因此未吸引投機性的投資。據分析人士估計,在國際市場銷售的土豆尚未達到總量的5%。為引起對土豆種植的重視,聯合國將2008年命名為“國際土豆年”,並把土豆稱為“隱藏的珍寶”。
根據路透社報道,世界各地正在增加多種土豆的產量來緩解燃眉之急,從貧瘠、高寒的安第斯山脈到亞洲熱帶平原,原產於祕魯的土豆可在任何海拔高度和氣候條件下種植。由於土豆不喜濕,只需50天就能成熟,每公頃產量能達到小麥或水稻的2倍到4倍。祕魯已經啟動一項計劃,鼓勵麵包師用土豆粉烤麵包;印度糧食專家稱,希望能在未來5年到10年將土豆產量翻一番;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土豆產量增長超過任何一種作物。

各國重視糧食安全
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初開始,各國都相繼加強了對糧食安全的重視,尤其是在亞洲、拉美和非洲地區,許多國家提出了“主糧自給”的政策目標,有的還建立起了儲備糧制度。從1987年開始的烏拉圭回合農業貿易談判,為糧農貿易制定了初步規則,糧食安全越來越多地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總體上來說,部分發展中國家糧食供應狀況的改善,但多數國家的糧食安全還是沒有保障。
而發達國家的情況也相差懸殊,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農村經濟院研究員金泰坤日前公佈了一份報告,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糧食自給率(以2003年為準)進行了比較。糧食自給率是將國內糧食(包括飼料、加工用和燃料用糧食)產量除以國內糧食消費量得出的數值,數值越低,自給率就越低。根據報告,法國、捷克等13個國家的自給率均超過100%,而排名靠後的韓國、日本、荷蘭的糧食自給率都低於30%。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周立副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指出,美國建立了一個全球糧食帝國,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也是最大的糧食援助國,不管是伊拉克的石油換食品的問題,還是朝鮮半島的核問題,以及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援助問題,美國動輒以糧食為武器,用糧食來發揮美國的國際影響。
另外有資料顯示,中國糧食安全整體水平僅次於加拿大、法國、美國與澳大利亞四個國家,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最近十多年來,中國糧食庫存安全係數比國際水平偏高。但是周立警告說,“從更高要求來講,中國的糧食安全依然是脆弱的,中國要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來源:中華商報 http://october152010www.chinesebiznews.com/index.php/component/content/article/40-econ/651--198053.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