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數學界的大佬們就算心裡對這兩個獎有孰輕孰重的比較,也不會公開說出來,所以就是我們這些看熱鬧的圈外人根據相關信息來八卦一下吧。

首先,有回答說過了,這兩個獎都還算不上數學界最受重視的獎。由於諾貝爾獎中沒有數學獎,數學家最看重的一個獎就是「菲爾茲獎」(Fields Medal),它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每4年才發一次,只發給40歲以下的人,所以很被看重。

不過也有獎和它競爭,那就是挪威政府在2002年設立的「阿貝爾獎」(Abel Prize),當時就明說是為了彌補諾貝爾獎中沒有數學獎的遺憾。北歐是諾貝爾的家鄉,諾貝爾文學獎就是挪威發的,所以這個帶官方色彩的獎項也很重要。

現在就到了題目中所說的這兩個後起之秀的獎項了。張偉、惲之瑋獲得的這個「數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s),是國際上一堆富翁聯合設立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的一部分。「科學突破獎」在2012年首次頒獎,其獎金達300萬美元,企圖以金錢打造「科學界的奧斯卡」。

不過張偉和惲之瑋得不了這麼多錢,因為「數學新視野獎」不是「科學突破獎」在數學領域的大獎,而是相對小的獎。今年的大獎是給了Christopher Hacon and James McKernan。「科學突破獎」在物理和數學這兩個領域除了設立大獎外,還面向年輕學者評選「新視野獎」,從獎項的名字就能看出來是獎勵年輕人的。今年的「數學新視野獎」一共給了4個人, Aaron Naber, Maryna Viazovska, Zhiwei Yun, and Wei Zhang,後兩個名字就是惲之瑋和張偉。順便說一句,題主把惲之瑋的姓寫錯了。

再說到「未來科學大獎」,這是中國一堆富豪比照「科學突破獎」設立的大獎,獎金100萬美元,也挺多。這個獎2016年才第一次發,並且第一屆沒有數學獎,今年宣佈的第二屆才加上數學獎,所以許晨陽是第一個獲獎者。

我參加過好幾次「未來科學大獎」的活動,曾有投資人明確表示,這就是對標「科學突破獎」。按照對標的一般思路,即北大是中國的哈佛這種對標,北大是不如哈佛的,所以「未來科學大獎」現在的重要性也許不如「科學突破獎」。

但是,張偉和惲之瑋獲得的是「新視野獎」,這是「科學突破獎」中的小獎,還是4人分享。而許晨陽獲得的是「未來科學大獎」中唯一一個數學獎。所以在各自獎項內部來看,許晨陽又要勝出。

所以,這兩個獎項還真可能是半斤八兩,難以比出個高下。那我為什麼還在這說了一堆呢?原因很簡單,我去聽了許晨陽的獲獎演講,他說是很科普性質的數學了,我還是聽不懂,張偉和惲之瑋的成果肯定也是不明白。搞不清楚正經成果,就只好八卦這些獎項湊湊熱鬧嘍。


兩者比菲爾茲獎都還差的很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