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病從口入。其實我們日常使用的餐具上的病菌很多都被我們忽略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科學家發明瞭用於餐具消毒的消毒櫃,這時消毒櫃才開始慢慢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餐具消毒的概念才開始被人們所接受。甚至很多家庭購入了消毒櫃也僅僅是當做碗櫃來使用。不僅浪費了超實用的功能,還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那麼消毒櫃到底該怎麼用呢?廚具營行小百科今天就在這裡為大家分享其中需要特別留意的幾個點——

消毒櫃要「幹用」

採用加熱消毒的消毒櫃是通過紅外發熱管通電加熱,櫃內溫度上升至200至300攝氏度,才能達到消毒之目的。

紅外線加熱器管的電極卻是很容易因為潮濕而氧化。如果刷完的碗還滴著水就放進消毒櫃,易燒壞管座或其他部件,應將餐具洗凈瀝幹後再放入消毒碗櫃內消毒,這樣能縮短消毒時間和降低電能消耗。

消毒櫃要常通電

消毒櫃可代替普通碗櫃,並起到避免潔凈碗筷二次污染的保潔作用。雖說消毒碗櫃的密封性比較好,但裡面的紅外管長期不發熱,櫃子裏的潮濕空氣難以及時排出,附著在餐具上的黴菌照樣會滋生,危害人體健康。最好一兩天通電消毒一次,最少也要每週開一兩次,這樣既起到消毒的目的,又可延長其使用壽命。

餐具材料要選擇

消毒櫃並非是能消滅「千毒萬毒」的「神櫃」,並不是所有的東西放進去都能夠消毒,不同類型的餐具應該分別消毒,即將不耐高溫的餐具放進低溫消毒室消毒,耐高溫的可放入高溫消毒室。

塑料等不耐高溫的餐具不能放在下層高溫消毒櫃內,而應放在上層臭氧消毒的低溫消毒櫃內消毒,以免損壞餐具。

碗、碟、杯等餐具應豎直放在層架上,最好不要疊放,以便通氣和儘快消毒。

彩繪器皿盡量不要放入高溫消毒櫃中消毒,因為其中含有化學物質,在常溫下它們呈穩定狀態,而在高溫下可能會釋放有害物質,危害人體健康。

消毒過程中不要打開櫃門

消毒過程中除非必需,否則不要打開櫃門,既影響消毒效果,又增加耗電量。高溫消毒方式的消毒櫃,消毒結束後,櫃內溫度仍較高,一般要10~20分鐘後,方可開櫃取物。每次消毒完畢,都要及時關閉電源,或拔下電源插頭。

維護保養

1.消毒櫃應放置在乾燥通風處,離牆不宜小於30釐米。消毒期間非必要時,請勿開門,以免影響效果。消毒結束後,如過十分鐘再取用的話,效果更好。

2.定期對消毒櫃進行清潔保養,將櫃體下端集水盒中的水倒出並洗凈。清潔消毒櫃時,先拔下電源插頭,用乾淨的濕布擦拭消毒櫃內外表面,禁止用水沖淋消毒櫃,最後用乾布擦乾水分。清潔時,注意不要撞擊加熱管或臭氧發生器。

3.要經常檢查櫃門封條是否密封良好,以免熱量散失或臭氧溢出,影響消毒效果。

4.使用時,如發現石英加熱管不發熱,或聽不到臭氧發生器高壓放電所產生的「吱吱」聲,說明消毒櫃出了故障,應停止使用,送維修部門修理。

5. 打開櫃門時有少量臭氧味溢出,這濃度是無礙人體健康的,請放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