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蒺黎,在我們河南,都叫疾疾,屬中草藥,味幹,明目,都是有多種草藥組成纔有功效。

但是民間,不為人之的,疾疾的特效功能,治療白癜風。有特效。花麗的語句我不會。因為我是農村人。沒上幾天學。今天我把民間偏方告訴你們,疾藜的毒效功能,冶療白癜風的方子如下。

處方,疾疾子,

用法,炒黃,研為細末。口服

注,或者研為細未後炒黃,清香可口。口味極佳。滿屋香。服用方法。喫飯時,隨飯3克。服下。

慢慢條理。一年二年。白癜風,自然消失。治療白癜風,有奇效。謝謝。

加關注就能看到更多民間偏方,如治了糖尿病。高血壓。痛疼,寶寶健康等症。請收藏此方。

有一種本草一定很幸福啊,因為它的名字與吉利諧音,那麼這個葯叫什麼名字呢?那就是蒺藜了。蒺藜這種草可以說是一種多功能的植物,它的莖皮纖維可供作製紙之用;它的種子榨油可供作工業用,油餅則可作為肥料;全草於秋季時曬乾可燻殺蚊蟲,也可作為牧草;當然蒺藜的果實也是一種治病的中藥。

人們都說玫瑰花帶刺,但那刺是在莖上,而這蒺藜也帶刺,但刺卻在果子上。然而玫瑰花與蒺藜居然在藥效上有些相似之處,比如玫瑰和蒺藜都具有活血的作用;還比如玫瑰具有「行氣解鬱」的作用,蒺藜具有「平肝解鬱」的作用。雖然二者有些相似的功效,但是二者卻仍然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蒺藜是蒺藜科蒺藜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荒丘、田邊及田間,常為田間雜草。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即可入葯。中醫認為,蒺藜味辛苦,性微溫,有小毒;歸肝經;具有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等作用。適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等症。一般用量為6~9g。

蒺藜的臨牀作用比較廣泛,在祛風方面作用獨特,比如治療白癜風,可以用白蒺藜子180克,生搗為末,每次服用6克,熱水送下,每天兩次,一個月一個療程;又比如治療身體風癢,燥澀頑痹,可用蒺藜120克,炒後研為細末,胡麻仁60克,用泡湯去衣,搗如泥狀,葳蕤90克,研為細末,金銀花30克,炒後磨為洗末,煉蜜為丸,早晚各服9克,白湯送下。

蒺藜的消腫止痛作用較強,比如治療胸痹,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可以用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12克,白湯調服。又比如治療通身浮腫,可用杜蒺藜,煎湯外洗。

蒺藜的明目作用比較強,比如在治療眼疾,翳障不明的時候,可以用蒺藜120克,帶刺炒,炒葳蕤90克,共為細末,每天在上喫飯後服用9克,白湯調服。

蒺藜在平肝解鬱方面作用較好,對於女性疾病也頗有良效,比如乳脹不行,或乳巖作塊腫痛等症,可以用蒺藜30克,帶刺炒,研為細末,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10克,白湯作糊調服;在治療崩漏疾病時,可用當歸、杜蒺藜各等分,研為細末,用米湯調服,食前服下。

當然,蒺藜的作用遠不止這些,還有更多作用以及配方值得挖掘。但在臨牀使用中,有些疾病或人羣不宜使用蒺藜,比如在《本草匯言》中指出,「陰虛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之人,不宜使用蒺藜;在《得配本草》中認為,「肝虛,受孕,二者禁用」。也就是說,血虛氣弱及孕婦就需要慎重。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獨家發布,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本草菌,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蒺藜Tribulus terrester

【白葯】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果實或全株治頭暈,頭痛,目赤多淚,氣管炎,高血壓,皮膚瘙癢,風疹《大理資志》。

【藏葯】色瑪:果實主治腎寒腰痛,尿頻,風濕性關節炎,頭痛,牛皮癬《民族葯志二》。色麻:果實用於頭痛,身癢,胸滿,氣逆,目赤腫翳,癥瘕,乳閉《藏標》。賽瑪:果實主治淋症,風濕痹症,營養不良性水腫《中國藏葯》。隨瑪拉高:果治腎炎,尿閉,營養不良性水腫,風濕性關節炎《青藏葯鑒》。色瑪:果治腎寒腰痛,風濕性關節痛,尿澀淋瀝,營養不良性水腫,蕁麻疹,頭痛《藏本草》。

【朝葯】蒺藜:果實散風,明目,行血《朝葯志》。雞兒利額:果實散風,明目,行血《民族葯志二》。

【基諾葯】左奪伯裂:根治風濕性關節炎,扁桃體炎,胃氣痛《基諾葯》。

【蒙葯】益瑪幹.章古,舍瑪:果實用於頭痛,眩暈,角膜炎,角膜雲翳,胸肋脹悶,皮膚瘙癢,腎虛《蒙葯》。伊曼一章古:果實治腎寒腰痛,耳鳴,尿頻,水腫,浮腫,尿閉,痛風,陽痿,遺精,久病體虛《蒙植葯志》。儀曼章古:果實主治腎寒尿閉,小便不利,腎虛腰腿痛,遺精,浮腫,全身瘙癢《民族葯志二》。

【納西藥】悽洌洌:果實治急性結膜炎,皮膚瘙癢《滇葯錄》。此肋肋,悽洌洌:果實主治急性結膜炎,皮膚瘙癢《民族葯志二》。

【維葯】歐哥里利凱恩:果實主治淋病,各種結石,小便不利,大便祕結,慢性腸炎及熱病引起的腫脹《民族葯志二》。


蒺藜,在我家鄉農村也叫蒺藜狗子。就因為它的果實上有刺,扎人。蒺藜的性味功效,我想,來回答的網友都給說的差不多了。那,我就來說說蒺藜在我們那兒人們還用它來幹什麼吧。


我老家在北方的一個山區,離牧區不遠。大家知道,過去農村除了耕作之外,飼養牲畜,也是家庭的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牲畜養到一定的時候就要賣掉一部分,或者淘汰掉老弱的。正常的賣,沒問題,可要淘汰老弱的,就賣不上好價了。那個時候又沒有什麼「催肥素」之類的東西。不知人們從哪兒弄的方法,要淘汰老弱牲畜的時候,就把蒺藜炒熟,壓成面,拌到草料裏,喫了這種的草料的牲畜,不出一個星期,保準外表看起來「膘肥體壯」,但半個月內必須買掉。要不然還得給它解「毒」。解「毒」的辦法也簡單,就是用蒺藜的秧蔓熬水給牲畜喝,也是不出一個星期,它就會恢復原狀。這個辦法不是所有的農牧戶都知道,我也是在草原上偶然遇見的。我們這最常用的是用灰灰菜熬水,飲牲畜。功效和喂蒺藜一樣。


蒺藜(jílí),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植物中藥。卻是讓人煩惱讓人憂,因為它的果實上有針刺,稍不注意就會刮到。但是蒺藜卻有著很多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到底有哪些嗎?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蒺藜的作用

  降低血壓作用

  刺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其生物鹼部分對犬血壓無影響,但可抑制蛙心,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壓作用。

  利尿作用

  本品在印度民間作為利尿劑用;在鹽水負荷的大白鼠實驗中,利尿作用並不理想,其灰分的水提取物及植物煎劑的利尿作用,主要是由於鉀鹽的存在。但有人認為除了鉀鹽外,生物鹼部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臨牀上對腹水及水腫病人有效。

  平肝潛陽

  刺蒺藜味苦能降泄,入肝經,果實主降,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陽。用治頭痛、眩暈、痙攣最效。

  疏肝解鬱

  本品辛散通鬱,橫行排盪,非他葯直達不留者可比。且入肝經,故可疏肝解鬱。用治胸脅疼痛,不舒,太息,乳閉不通。《植物名實圖考》曰:「蒺藜,用以開鬱,凡脅上,乳間橫滯氣,疼痛難忍者,炒香入氣葯,服之極效。」

  祛風明目

  本品辛散祛風,苦能瀉火,入肝經,肝開竅於目,故能宣散肝經風熱,瀉肝火,而祛風明目,甚有效力。故《本經逢原》曰:「刺蒺藜為治風明目要葯,風入少陰、厥陰經者為響導。目病為風木之邪,風盛則目病,風去則目明矣。」本品入肝經,辛能散,寒能清,清瀉肝熱,凡目赤腫癰,羞明流淚,證屬肝熱上擾目竅者,甚有效力,故可用刺蒺藜。

  祛風止癢

  本品既辛且苦,能燥濕殺蟲,祛風止癢。如《名醫別錄》曰:「即藜,主身體風癢,小兒頭瘡。」

  散結祛瘀

  本品辛溫,可散結祛瘀。用治癥瘕積聚、癰疽、瘰癧、乳巖等。如《神農本草經》曰:「本品主惡血,破瘕結聚,喉痹,乳難。」《本草匯言》曰:「刺蒺藜去風下氣,行水化瘕之葯也。」

  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

  本品苦降,入肝,有平抑肝陽的作用。常與鉤藤、珍珠母、菊花等同用,以增強其平肝之功。

  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脹痛及乳閉脹痛

  本品辛散,入肝,又有疏肝解鬱之效。可與柴胡、香附、青皮等疏理肝氣藥物配伍,用治胸脅脹痛,單用本品研末服或與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配伍,用治產後肝鬱乳汁不通、乳房脹痛。

  用於風熱上攻,目赤翳障

  本品味辛,又疏散肝經之風熱而明目退翳。用治風熱目赤腫痛、多淚多眵或翳膜遮睛等症,多與菊花、決明子、蔓荊子等葯配伍,如白蒺藜散。

  用於風疹瘙癢,白癜風

  本品辛散,祛風止癢。治療風疹瘙癢,常與防風、荊芥、地膚子等祛風止癢葯配伍;《千金方》單用本品研末沖眼,治白癜風。


我們北京遠郊平谷土話叫蒺藜狗子,煮水能治牙痛,這種植物的種子幹了之後,如果不小心扎到手上,特別疼,開很好看的小黃花

小朋友會收集出來,惡搞扔到女孩的長頭髮上

這種植物很抗旱,在石頭較多的路邊都能找到它

1、《本草再新》:鎮肝風,瀉肝火,益氣化痰,散濕破血,消癰疽,散瘡毒。 2、《別錄》:主身體風癢,頭痛、咳逆傷肺,肺痿,止煩、下氣;小兒頭瘡,癰腫陰癀,可作摩粉。 3、《綱目》:治風祕及蛔蟲心腹痛。 4、《藥性論》:治諸風癧瘍,破宿血,療吐膿,主難產,去躁熱。 5、《本經》:主惡血,破癱結積聚,喉痹,乳難。 6、《日華子本草》:治奔豚腎氣,肺氣胸膈滿,催生並墮胎。 7、《本草圖經》:主痔漏,陰汗,及婦人髮乳,帶下。 8、《會約醫鏡》:瀉肺氣而散肝風,除目赤翳膜,肺癰,乳巖,濕瘡。 9、《南京民間藥草》:治紅白痢疾。 10、《江蘇植葯志》:治脅痛,療諸瘍,去風活血。


謝邀!蒺藜在我們河南農村是很常見的一種植物,因為枝條上長著很多刺,夏季穿涼鞋去田地,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到,是兒時記憶中特別不招人喜歡的一種植物。

蒺藜性辛溫,味辛苦,入肝經,其果入葯。有祛風明目的功效,治療風熱所致的多淚,目赤腫痛,可與菊花,決明子等搭配使用。

蒺藜有疏肝解鬱,散結祛瘀的功效,可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肋疼痛,乳房瘀結、脹痛。

蒺藜煮水有降血糖的作用,蒺藜中的皁苷可提高人體內源性抗氧化能力,改善腦循環。


希望以上內容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宸媽期待和更多熱愛健康的朋友成為知己!


蒺藜的功效與作用:蒺藜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乾燥成熟果實,蒺藜別名有蒺藜蔓、蒺藜苗,蒺藜的功效是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除濕、消癰,蒺藜的作用是治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蒺

功效與作用

蒺藜的功效

  蒺藜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乾燥成熟果實,蒺藜別名有蒺藜蔓、蒺藜苗,蒺藜的功效是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除濕、消癰,蒺藜的作用是治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蒺藜用藥禁忌是凡血虛弱者忌服蒺藜。

  藥名:蒺藜

  別名:蒺藜蔓、蒺藜苗。   科屬分類:蒺藜科。   性味:辛、苦,微溫;有小毒。(子)苦、溫、無毒。(白蒺藜:甘、溫、無毒)。   歸經:歸肝經。   功效: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除濕、消癰。   主治: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暑濕傷中;嘔吐泄瀉;鼻塞流涕;皮膚風癢;疥癬;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或搗汁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搗爛敷或熬膏搽。   來源:蒺藜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乾燥成熟果實。 蒺藜的作用:   蒺藜能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   1、蒺藜治身體風癢,燥澀頑痹: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方龍潭家祕》)   2、蒺藜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後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祕》)   3、蒺藜治尿瘡:熟搗蒺藜葉,以水和塗,燥復易之。(《千金方》)   4、蒺藜治胸痹,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祕》)   5、蒺藜治癰腫:蒺黎蔓(凈洗)三寸截之,取得一升。 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銅器中,煮取一升,納小器中,煎如稠糖,取塗瘡腫上。(《千金翼方》)   6、蒺藜治通身浮腫:杜蒺藜日日煎湯洗之。(《聖惠方》)   7、蒺藜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水出不止: 蒺藜苗二握。以水一大盞,煮取半盞,仰臥,充滿口含飯,以汁一合,灌入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 (《聖惠方》灌鼻蒺藜汁)   8、蒺藜治奔豚疝瘕:蒺藜十兩(帶刺炒),小茴香三兩(炒),乳香、沒藥各五錢(瓦上焙出汗)。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祕》)   9、蒺藜行經:當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服,食前。(《儒門事親》當歸散)   10、蒺藜治急引腰脊痛:搗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臺》)   11、蒺藜治乳脹不行,或乳巖作塊腫痛: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服。(《方龍潭家祕》)   12、蒺藜治氣腫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黃,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幹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蒺藜為治風明目要葯,風入少陰、厥陰經者為響導。目病為風木之邪,風盛則目病,風去則目明矣。《本經》專破惡血積聚,治喉痹乳難,以苦能泄,溫能宣,辛能潤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以其入腎益精氣也,此則專指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癰腫,搜腎臟風氣,又須刺者為破敵之先鋒。 蒺藜用藥禁忌:   凡血虛弱者忌服蒺藜。

蒺藜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原名蒺藜子。

別名:刺蒺藜,硬蒺藜。

來源:為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近成熟果實。

產地:主產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及北方各省。

性狀鑒別:五個小堅果聚成星球狀復果。具10個粗大木質的硬刺,頂端倆倆相接,呈五角星狀。商品多脫開為單個小堅果,桔瓤片狀,長7~8毫米,寬4~5毫米,厚約3毫米。表面黃色並有網狀花紋,弓形面有長,短刺各一對,氣微,味淡。以顆粒均勻,飽滿堅實,色黃綠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揮油、剌蒺藜甙、生物鹼、脂肪油等。

藥理作用:疏肝熄風、行瘀去滯。能解鬱、明目、止癢,其他用為降壓(水浸液能降低麻醉動物的血壓)、鎮靜。臨牀觀察認為可能還有抗過敏作用。

炮製:去剌鹽炒。

性味:苦溫。

歸經:入肝、肺經。

功能:散風,疏肝,明目行血。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多淚,乳汁不下。

臨牀應用:1、治肝經風邪所致的頭暈目眩,取其有降壓、鎮靜作用。現代治肝陽上亢之高血壓表現頭痛頭暈者,多用蒺藜配牛膝、鉤藤等,方如平肝降壓湯(見牛膝項下)。

2、為眼科常用藥,治目赤多淚、或痛或癢、視物模糊、有外眼翳障,適用於風熱較輕的角膜炎、角膜炎退行期,或急性結膜炎,常配木賊、決明子、谷精草等清熱明目葯。

3、治風熱所致的皮膚髮癢和皮診,如蕁麻疹、神經性皮炎、某些類型的慢性濕疹等,常配其它散風熱葯如蟬蛻、防風以及養血葯如首烏、當歸,方如蒺藜消風飲。

4、治肝鬱所致的胸脅脹悶疼痛。前人認為蒺藜有行血去瘀作用,現代根據這一原理,試用白蒺藜9g,配參三七2.4g內服,治冠心病絞痛,有一定效果。

用量:6~12g。

處方舉例:蒺藜消風飲:白蒺藜9g、防風6g、荊芥9g、蟬蛻3g、川芎3g、赤芍6g、首烏9g、當歸9g、生地12g、甘草3g,水煎服。

:另有一種軟蒺藜,原植物為藜科的西伯利亞濱藜的果實(胞果)。性狀為扁平扇形,上棕色,粗糙,有主脈三條,放射狀隆起,細脈網狀。老熟時果實基部有剌狀突起,質軟不刺手,果皮種皮均薄,剝去後內有油質的胚與胚乳。氣微,味微酸鹹,天津兩種蒺藜均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