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譚淑珍】

「海洋裡盡是海龜的眼淚」,這可不是什麼抒情文句,而是海洋浩劫的現實狀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生活中提供便利的塑膠製品,即使從我們身邊丟棄了,也只是暫時從我們的眼前消失,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居住的星球,而且絕大部分都跑到海洋裡了。

塑膠垃圾跑到海洋後,雖然,海洋不會說話,只能承受,但是,海龜會流淚。

塑膠吸管跑進海龜鼻子裡的「海龜落難」事件的影片,相信很多人即使沒有看過影片,也都有所聽聞,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看似無害的塑膠吸管,只因為無法分解,而人類在有生之年也無法消除,於是成為危及海洋動物生存的致命物,也讓海洋盡是海龜的淚。

知道海龜因此流淚,知道海洋因此面臨浩劫,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決定啟動一項為了海龜、為了海洋生物生存的計畫。

計畫的核心理念是,從自身做起,身體力行的減塑,行動上,則是提倡使用環保吸管,而且,為了讓更多人使用環保吸管,吳東進還打算大量購置、並用來送給願意使用的餐飲業者。

吳東進的環保吸管,是符合一般人的使用習慣,並具有「一次性」的便利性,但是,材質是可分解的玉米,而不是塑膠,玉米為材質的環保吸管,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即使海龜不小心吸進鼻子裡,也會在一段時日後自動分解,不至於致命。

同時,為了推廣大家使用環保吸管,新光今年要再辦第三場的登高比賽,並命名為是「為海洋生物生存而跑」,就是希望透過推廣,先改變大家長久以來使用塑膠吸管的習慣,再一步朝向減塑生活邁進,減少對海洋、對環境造成的負面衝擊。

雖然是以海龜、以海洋為名,其實,吳東進也是為了地球。

說起來,吳東進對我們所居住星球的關懷,始於2007年看過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的紀錄片。

看過紀錄片後,他「感受深刻」,他深切的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為人類帶來便利的生活模式,可能也是在為後世、為子孫製造災難,當時他曾認真想過:面對日益暖化的地球,他可以做什麼?

當時,吳東進就覺得,想要推廣環保,就要以身作則,就企業回饋社會的責任,要從自己做起、身體力行;像大臺北瓦斯的大樓,就是利用瓦斯的汽電共生的方式,不但省能源,也沒有斷電的問題。

事實上,新壽從那時開始推廣環保以來,已經減碳逾2萬多公斤。

以身作則的吳東進,在這次推擴使用環保吸管上,也同樣的身體力行,從自己做起,新光醫院裡的餐飲部門開始只有環保吸管,不再提供塑膠吸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