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l lang="zh" data-theme="light">

知乎 - 知乎

新HR必須懂經濟學

5 人贊了文章

如果你留意過,各個公司招HR從業者時,對專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要求,有要求人力資源專業的、有要求心理學專業的,但你應該很難找到要求經濟學專業的。。。。

要求人力資源專業的公司,大部分是下意識的結論,他們以為「大學人力資源專業當然是培養人力資源從業者的搖籃」,邏輯沒毛病。。。

要求心理學專業的公司,這絕對是用過腦的,他們認為人力資源是跟人打交道,那瞭解人的心理過程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從實踐結果來看,心理學專業背景的HR從業者表現通常略優於人力資源專業背景的HR從業者(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中國人力資源專業太雜了-教育部的鍋,你很難真正掌握點什麼,除了可能還記得那幾個辭彙,比如招聘、薪酬、績效、員工關係等。。。)

這放在HR工作類似於警察部隊的公司足夠了,準確的講,其實是多餘了,從警察專科學校招人更經濟,更貼近工作目標。。。當然,我們知道「警察部隊」職能已經被大部分企業拋棄,但「警察部隊」心態仍有殘餘---計劃經濟體制被拋棄幾十年了,「警察部隊」心態仍有殘餘其實是個奇蹟,也側面說明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徹底。。。

市場經濟體制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儘管還有些人思維還停留在糧票時代),新HR如果身處市場經濟體制但不懂經濟學,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人力資源,更不用談理解戰略和業務,我們舉例說明:

1、經濟學的邏輯是「買家和買家競爭,賣家和賣家競爭,而不是買家和賣家競爭」:

比如,我們常見的,一個創業公司因為錢不夠,總想著在薪酬談判上下力氣,盡量壓低候選人的薪酬,這就是典型的買家(公司)和賣家(候選人)競爭,你給不了有市場競爭力的薪資,自然有其他買家給得起,或者今天他因為沒有其他更好的買家而遷就你,明天他一定繼續尋找出價更高的買家,這就是市場經濟,你不能從道德高度批判「員工不忠誠。。。。」

2、經濟學的邏輯是「供求決定售價,售價決定成本」,而不是會計學邏輯「成本決定售價,售價影響供求」:

簡單說,你不能說我生產了一款拖鞋,成本10元,我想要50%的毛利,所以售價15元;相反,如果你準備投資生產某款拖鞋,該款拖鞋目前的市價10元,那麼你的預估總成本就必須在10元以內,否則你的投資必然打水漂。。。

比如,我們常見的,大公司招管培生,要求本科及以上,公司因此定了薪酬策略:本科畢業管培生6k,碩士畢業管培生8k。這麼給薪酬的邏輯是,碩士生多讀了3年書,因此多付了3年的成本,因此薪酬比本科高很正常。----這是典型的會計學邏輯「成本決定售價,售價影響供求」。

用經濟學的邏輯來看,如果人才市場供給很充裕,你纔不需要考慮人才自己投資的成本,如果人才市場供給短缺,你就是比本科畢業生多給,人家也不會來---人家為什麼要跟一個本科生競爭呢?

3、經濟學的核心邏輯是賺錢,從來就不是「經濟(省錢)」。

比如,公司原有一個產品a,由團隊A負責銷售該產品a;現在,公司又新增了一個戰略產品b,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考慮到底是重新組建一個新的銷售團隊還是由團隊A同時負責銷售該產品b。

如果你想的是省錢,你一定會選擇由團隊A同時負責銷售該產品b,因為你認為「這樣既可以節約人力,還可以提高團隊A的整體收入,他們的積極性更高。。。」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