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簡介

L同學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專業

錄取項目:

哈佛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PHD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普林斯頓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博士PHD in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博士PHD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博士PHD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喬治亞理工學院-地球與大氣科學博士 PhD in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前言

過程顛沛,結果滿意

這八個字是我對自己剛剛結束的美國研究生申請的概括。一路走來,有一些經驗教訓,我想能幫助到很多學弟學妹們,故寫下這段文字與各位分享。

在開頭與各位交代,文中多處不免帶有個人申請特點與情感,可能不具有普適性,而且本文也主要針對美國理工科PhD申請,和Master申請或者其他國家的申請或者其他專業的申請有一定的差別,大家注意甄別,各取所需。

正文

首先介紹一下我的基本情況。我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專業為環境科學專業(大氣化學方向),同時選修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雙學位(為不誤導大家,在此說明一下,由於我申請的方向都集中在大氣化學方面,所以我沒有在申請材料中提及我的經濟學雙學位)。

我的本科階段主要有3段科研經歷,分別是:北京大學本科生科研項目(2016.01-2017.06)、哈佛大學暑期科研項目(2017.06-2017.09)以及畢業論文項目(2017.09至今)。

截止到目前,我收到了5所學校的PhD錄取,分別是:

哈佛大學(PhD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普林斯頓大學(PhD in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哥倫比亞大學(PhD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喬治亞理工學院(PhD in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以及西雅圖華盛頓大學(PhD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01 -

接下來回顧一下我的申請,也會著重說明我認為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專業定位上,我的目標非常明確,我只申請大氣化學方向的PhD,而且集中於實驗方向(另一方向為模式模擬),這一點也使我的申請更有針對性,準備申請材料以及和教授套磁都會比較方便。

但是也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由於大氣化學是一個比較交叉的學科,所以很多學校不會有單獨的院系,做這個方向的導師也有可能分散在各類院系中,因此在選校/選項目的過程中,不要只侷限在某些常見的院系,比如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tmospheric Sciences等。

對於英語成績(TOEF & GRE),我並沒有什麼經驗可言,因為我的成績相對於大多數申請者都處於劣勢,而這一方面也是我整個申請季最頭疼的;但的確有很多教訓,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首先是我準備英語考試太晚,我在大三下學期才正式開始準備英語考試,導致大四上申請季還在考英語,費心費時;其次是我每次準備英語考試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很系統地規劃自己的複習時間。

希望大家能儘早準備英語考試,特別是英語基礎差的同學,在備考過程中要堅持系統地複習,盡量避免有空就刷兩篇閱讀聽力,沒空就什麼也不做。

- 02 -

在科研經歷方面,我認為要點在於「不求多,但求精」。一般而言,2-3段較為系統的科研已經足夠PhD的申請者去展現自己的科研經歷與學術才能,如果這裡面能有海外和科研經歷,那會更具優勢;而且一般PhD申請需要3封推薦信,有2-3段系統的科研經歷,也會比較方便尋找推薦人;如果過多的科研經歷,那麼其實很難將每一段科研都圓滿地完成。

那如何展示一段「精」的科研呢?最有力的證明當然是已發表的文章,如果文章沒有發表的話,有一個成文的manuscript也很有幫助;其次,在相關國際會議上投的摘要、海報或者展示的PPT也可以作為附加材料,向對方學校展示你的科研實力。

在申請季,套磁是最先開始的工作。「套磁」並不是簡單地和教授「套近乎」,我想要強調的是何為「有效套磁」?首先,套磁的主要目的在於:

1. 瞭解教授是否有招生傾向;

2. 讓教授熟悉你(尤其是你的科研經歷、想法和興趣)。

針對這兩點,最有效的套磁方式就是面套,即和教授當面交流,面套可以通過海外暑研期間拜訪各個大學,參加國際會議,以及參加講座等途徑;如果沒有這些機會,那麼郵件套磁也是一個有效的途徑,但是在寫郵件過程中就應當注意要有針對性,對於不同的教授,要將自己的研究經歷、興趣和教授的研究方向較好地結合,切忌直接在教授主頁摘抄他們的介紹。

第一輪套磁最好在10月份之前完成,之後根據教授的回復,再進行後續的交流。套磁之後就是文書的準備,關於文書寫作的經驗貼相信大家也會看到不少,而且文書真的是很個性化的東西,所以我在此也就不贅述文書的書寫了,我只想強調一點:

大家不要一味關注PS而忽略了CV的撰寫,其實CV纔是最先被教授閱讀的文書,只有CV抓住了教授眼球,才會輪到PS登場,而且套磁的時候也需要有一個初版的CV,因此也在此提醒大家要關注CV的設計。

- 03 -

再接下來就是網申了,相比於其他工作,網申真的只是體力活,需要時就是細緻認真,我在此也就提醒幾點:

1. 注意deadline,不要趕deadline提交;

2. 提前辦好可以支付美元的信用卡;

3. 適時催推薦人提交推薦信;

4. 遇到問題及時聯繫對方學校小祕。

提交完網申,就進入了「漫長」的等待期,在期間如果你有一些更新的材料,比如更好的GT成績,新發表的文章等,都還是可以再向對方學校或者教授提交的。對於PhD申請,還有很可能遇上面試,如果大家收到面試通知,應該要祝賀自己,說明對方學校/教授對你是很感興趣的。按我的經歷,面試的話主要準備自己的研究經歷(可以提前做一個PPT發給教授),自己的研究興趣,以及對對方學校/項目的一些問題。

- 04 -

最後講一講我和再來人的故事吧,後知後覺的我在申請季的十一月才遇見再來人,當時自己正在文書修改中掙扎,但真的很慶幸自己抓住申請季的尾巴加入再來人。

首先接觸到了再來人的申請總監Elena小姐姐,小姐姐人特別nice!由於自己時間比較緊張,經常熬夜準備材料,所以經常晚上十一二點有問題就給Elena小姐姐發微信,雖然很晚了,但是她基本上都是秒回,確實特別溫柔細緻並且負責。

另外再來人的文書修改服務也特別贊,再來人給我匹配了一個School Mentor,他是來自Yale PhD Geology的大神,和我的專業相近。另外針對文書部分,再來人給我匹配了一名Editor Mentor,是一位native speaker。再來人最令我滿意的地方就是他們的mentor分工明確,效率很高,而且與我自身情況匹配度很高。

在我文書撰寫環節,SM主要負責文書內容、結構以及專業知識的修改,EM主要負責語言的潤色,幾輪修改之後,文書質量有了很大提升。對於申請幫助很大,在此也由衷地感謝再來人的導師們對我申請的幫助!

以上就是我申請的全過程,通過這次申請,收穫的不單單是心儀的offer,更重要的是經歷了一段酸甜苦辣交雜的申請季,相信這也是一筆十分重要的人生財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