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七號。(圖/翻攝自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國家太空中心NSPO)
▲福衛七號將於15日啟程,預計在今年6月下旬發射升空。(圖/翻攝自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國家太空中心NSPO)

科技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之光「福爾摩沙衛星七號」將飛上太空!臺灣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NSPO)與美國的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同研發的氣象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七號」將於15日啟程,預計在今年6月下旬發射升空,未來將可提升臺灣天氣預報準確度,並監測太空天氣、協助氣候變遷研究;而此計劃最大的幕後推手更是首批派往美國長期訓的「唯一女科學家」。

根據國家太空中心報告指出,福衛七號是由6枚衛星組成的系統,資料蒐集量更是福衛三號的3到4倍,且量測資料不受陸地或海洋的地形限制,也不受天候影響,氣象預報的準確度可增加10%天氣預報、颱風風場預測、強降雨等預報的準確度。未來福衛七號將接替福衛三號的任務,成為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

而10日晚間在臺、美、日等6國公開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引發全國關注,而在8座電波望遠鏡中,臺灣負責建造或營運其中3座,顯示臺灣在全球天文科學發現上的努力佔有一席之地。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也轉述院長蘇貞昌的話表示,福衛七號發射可促進臺美雙方實質合作及科技外交,未來觀測的氣象資料,對於提升農業、水資源規劃、颱風路徑預測精準度,都有實質效益。

▲▼福衛七號。(圖/翻攝自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國家太空中心NSPO)
▲福衛七號模型。(圖/翻攝自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國家太空中心NSPO)

科技部也宣佈,將會在明(14)日於太空中心舉行「啟航儀式」,把福衛七號運至桃園機場旁的華儲公司,並在隔天15日將福衛七號送往美國佛羅裏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

而福衛七號計畫背後的幕後推手朱崇惠,不僅是目前臺灣衛星計畫中唯一的女性主持人,更是當初太空中心展開此計畫後,首批派往美國長期訓的唯一女科學家。

朱崇惠從一名小工程師到主持大型計畫,見證了臺灣衛星發展歷程。許多人對於成為太空科學家感到很羨慕,但朱崇惠說,太空的工作要相當「抗壓」,大家可能看到太空工作很炫很酷的一面,但是衛星能順利發射升空,背後是無數扎實的基本功,從數學、物理的基本運算,再到日常工作的繁瑣,每天都在寫程式抓錯誤,最後纔有那煙火般的瞬間和成就感。

而她也向媒體表示,慶幸自己是臺灣培育出來的科學家,經由太空中心的培訓計畫,她纔有機會踏入太空領域,瞭解衛星和運作的原理,「希望世界看見臺灣!」。

▼福衛七號衛星已裝箱完畢,圖為6枚衛星的照片。(圖/翻攝自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國家太空中心NSPO)
▲▼福衛七號。(圖/翻攝自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國家太空中心NSPO)

而科技部報告指出,福衛七號計畫早在2010年臺、美雙方簽署合作協定,至今耗費近10年時間,總經費預算高達約32億元。而依太空中心先前發布資料,顯示衛星須在發射前69天運送美國,推估發射日可能落在今年6月下旬,但確切發射時間太空中心尚未發布,屆時將由美方負責。

由於福七可同時接受美國GPS和俄國的Glonass全球定位資料,因此,在發射後,它將接替福三任務成為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

此外,太空中心也開放,在明(14)日當天前來太空中心現場的民眾,可參與「福衛七號歡送會」外,還有體驗各項科學遊戲、打卡贈神祕禮物等活動,若是不能到場的民眾,也可鎖定「國家太空中心NSPO」粉絲專頁直播收看。

▼國家太空中心將在明(14)日舉辦福衛七號歡送會。(圖/翻攝自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國家太空中心NSPO)
▲▼福衛七號。(圖/翻攝自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國家太空中心NSPO)

相關文章